晋末长剑 第19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6 字数:3949
“今日参宴者,皆一时俊彦啊。”司马越笑道:“一年前,孤可没想过会有今日之局面。”
“王之贤名,播于远近,四方俊彦纷纷来投,故有今日之盛景。”庾敳大声说道。
糜晃瞥了他一眼。庾敳其实并未加入司空幕府,只不过走得比较近罢了,却在此大放厥词,搞得好像他是首席幕僚一样,你把曹尚书放在哪里?
嗯,曹尚书正看着场中诸人,笑而不语。
曹尚书名曹馥,乃曹洪幼子,年逾七十,德高望重,现为幕府军司,头号僚佐。
“子嵩过矣。”司马越笑了笑,道:“而今河北名士径投邺府,西州士人多奔长安,河南、江东士人,多有依附长沙王者。孤这边,还差一些,差一些。”
他这话是用半开玩笑的方式说出来的,但也有几分真意。
幕府之中,虽然来了不少人,总体而言,人才还是匮乏。
吴地士人甘卓婉拒了他的招揽。
河北士人祖逖以母丧为由,并未入幕。
……
说白了,人家要么投司马乂,要么投司马颖,为何投你呢?
名望、权势这种东西,可以影响很多人的选择,这就是现实。
不过,机会还是有的。
秉政的司马乂最近处理了一起谋刺事件。
简单来说,司马乂大事与邺城的司马颖商量,朝政由二人一起做主,但他忽略了屯兵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
要知道,当初对付齐王司马冏的时候,大伙可是说好了,事成后废帝,拥立成都王司马颖为天子,河间王司马颙则为宰相。
但司马冏直接被火并杀掉了,没劳烦长安、邺城二位帮太多忙,让这两位老哥十分失落。
好在长沙王司马乂脑子清醒,先稳住了邺城司马颖,一应大小事务都和他商量,并口头表示愿意拥司马颖为皇太弟,将来继承帝位。
这个条件无法完全满足司马颖。
人家要的是皇帝宝座,皇太弟什么鬼?再者,现在也没见到立他为皇太弟的诏书啊,你是不是在忽悠我?
好在司马乂愿意与司马颖分享朝政大权,暂时稳住了他,没让他当场发飙,拖到了现在。
与司马颖相比,司马颙真没得到太多东西,故十分恼火,做掉司马乂的冲动十分强烈。
就在前阵子,洛阳看似一片太平的情况下,前司马颙幕府长史、现河南尹、陇西李氏出身的李含暗中联络侍中冯荪、中书令卞粹等人,阴谋刺杀司马乂。
邺城司马颖乐见其成,默许了。毕竟两个人共掌国政,总没有他一个人说了算好。
但李含谋事不密,被前齐王司马冏幕府参军、现长沙王司马乂幕府参军皇甫商得知,当场告密,李含、卞粹、冯荪三人被捕杀,骠骑从事诸葛玫、前司徒长史牵秀亡命奔逃邺城。
李含一死,意味着司马乂、司马颙二人正式撕破脸,邺城司马颖多半也没耐心继续玩什么共掌国政的把戏了,听闻他最近征发了大量兵众,又联络鲜卑、乌桓、匈奴部落,磨刀霍霍,南下的意图十分明显。
这件事,对中原百姓来说固然是噩耗,对长沙王司马乂也不是什么好消息,但对东海王司马越来说,则未必是坏事,甚至可以说是机会。
你们互相火并,拼到最后,剩下的不都是我的了么?
这话不能公然宣之于口,但在座众人,懂的都懂。
主公不是第一回这么做了。
司马伦、司马冏都被他熬死了,在洛阳的局面一步步打开,如果司马乂再死,或许能更进一步,大伙也能跟着沾光,岂不美哉?
******
司空府武库房外,邵勋意外碰到了两个人:何伦、王秉。
经旁人介绍,才得知他俩是东海国军将,这次带了一千多王国兵至洛阳,听大王号令。
“何将军、王将军。”邵勋立刻上前见礼。
“哎,何必多礼!”何伦上前两步,托住了邵勋的手臂,笑道:“都是乡党,在外就当互相帮助,今后都是自家兄弟,无需多礼。”
邵勋有些意外,从军的世家子这么客气的吗?
与糜家一样,何家、王家也是东海士族。
何家新起,底蕴较弱。
王家则是老牌士族,后汉王朗之后,曾与天家联姻,家世比何家强上太多了。
不过,王家确实厉害,王秉则不一定。他如此热情客气,多半是支脉出身,小时候家境可能还不咋样,故没那么多骄娇之气。
“正是。”王秉也在一旁说道:“咱们初来洛阳,人生地不熟,就得抱团。大王幕府之中多青徐士人,咱们军中也得多青徐兵将。邵君既是国人,就是自家兄弟,可以信任。”
邵勋再次行礼告谢。
有点离谱,他竟然感受到了家乡人的“温暖”,这是何等的卧槽!
地域、乡党,在中古时代,当真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关系。
“二位将军率众而来,长沙王那边竟然可以通融?”邵勋问道。
他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现在管得这么松了?
齐王司马冏那会,可是把诸王党羽都赶出了城去啊,结果何伦、王秉带着一千多兵马,大摇大摆地入城,竟然没有丝毫阻碍。
“长沙王怕是自顾不暇。”何伦比较谨慎,没说什么,但王秉却满不在乎地说道:“其实吧,他早就做好与邺城、长安大军厮杀的打算了,咱们这一千多人,固然不多,但也是份助力不是?”
见王秉的大嘴巴把什么话都说了,何伦也不再隐瞒,补充道:“长沙王拉拢禁卫军诸将,成果不是很显著,有些人暗通邺城、长安,有些人装疯卖傻,能为他所用的并不多。再者,禁卫军内部也很复杂,有些固然骁勇善战,有些部伍则滥竽充数,不堪一击。而今事急,自然能用的都要用起来了。”
“原来如此。”邵勋再次告谢。
高级军将就是好啊,得到的消息比他多多了。这两人,今后还得多多结交。
“听闻邵君为督伯,代糜督护管着一幢兵?”王秉又问道。
“只管着二百余人。”邵勋说道:“两队丁壮,三队孩童少年,却不甚堪战。”
“不少了。”王秉听完,脸色一松,继而劝道:“想办法多收拢些兵马。”
“正是。”何伦也说道:“大王着我等招募亡散,扩军备战。邵督伯亦可效仿,洛阳重地,咱们自己人还是太少了啊。”
“多谢二位将军提点。”邵勋真心实意地躬身行礼。
二人见邵勋执礼甚恭,非常尊重前辈,心中满意。
司空已经召见过他俩,下令招募散乱在各地的溃卒,扩充部伍。基本是有多少人招多少人,钱粮他来想办法。
屯于潘园的那一幢兵,他们粗粗了解过,过半不堪战,再加上有护卫王妃的职责,于是便熄了吞并的心思。今日见到邵勋如此客气,心中愉悦,乡党情结一上来,便多说了两句。
邵勋大概也了解了他们的想法。
从东海国千里迢迢而来,若说没有彷徨、担忧,那是不可能的。而今确实该团结互助,为他们东海人在洛阳站住脚一起努力。
如此甚好。
第二十章 撤离
“督伯。”柴房之内,陈有根匆匆而来,四下看了看,然后压低声音,用神秘的语气说道:“要打仗了。”
正在擦拭器械的士卒们一听,手脚下意识慢了下来。
邵勋用眼神示意,很快有两人起身,持械出了柴房值守。
“说吧。”他点了点头。
“有人收到邺城家书,言成都王集兵二十多万,分批南下,欲图洛阳。”陈有根说道。
“二十多万?”邵勋无奈地摇了摇头。
冀州都督区最多四五万兵马,前几年还损失了些,眼下能有三万兵就不错了。
所谓二十多万兵马,更大可能是二十多万临时征发起来的丁壮,这其实也是此时主流的战争方式:菜鸡互啄。
当然,也不是说邺城大军没有精锐。
事实上冀州都督区世兵的战斗力,在“八大军区”中算是处于第一梯队,还可以。
而且,他也不确定司马颖有没有整顿部伍,招募精锐,组建新军——作为一个乱世野心家,他应该是做过的,不然还争屁的天下。
唉,说到底,自己地位还是低,没法获取有效的情报,别人也不一定会告诉他,以至于这等消息,居然还要靠陈有根从大街上获取。
“邺城到洛阳,几时可达?”邵勋问道。
“走得快的话,一个月差不多。”陈有根说道。
“你怎知晓?”
陈有根略有些尴尬,嗫嚅道:“去过。”
邵勋也不问他为何去邺城,闭目思索了一会,便道:“潘园那边不能待了,得尽快撤回洛阳城内。”
“是极。”陈有根连连点头:“那些老者杖翁,根本上不了阵。孩童少年,也只配当人果腹之物。若不撤回城内,危矣。”
“现在就吃人了?”邵勋有些惊讶。
乱世才刚开头,有零星吃人现象他可以理解,但听陈有根的意思,已经大范围吃人了?
“督伯,你武艺出众,处事公平,我服。但你该到下面多走走,有些地方,连草贼山匪都不愿意去抢。”陈有根说道。
“为何不去抢?太穷了?难道不可以掠人贩卖吗?我听闻并州匈奴、羯人多被官吏捕捉贩卖。”邵勋问道。
“有些地方的百姓,又穷又横,啥都没有,就烂命一条。”陈有根摇了摇头,说道:“匪贼去了,还不一定打得过。运气差点,被他们捉了卖为奴隶,或者沦为果腹之物。并州、冀州流民军中有‘牛肉’,供给颇多。事实上哪有那么多牛?怕是一二分牛肉、八九分人肉。”
“乱得比我想象中还厉害啊。”邵勋叹道。
自己的生活确实太过单一了。
自东海来到洛阳后,要么在司空府当值,要么在潘园护卫,生活场景单调,与外界接触不多,信息确实闭塞了。
他终究只见识了这个乱世的小小一角啊,还是相对“温柔”的一角。
“有根,听闻山林水泽之中多亡命之徒,你可了解?”邵勋想到了之前何伦、王秉所说之事,突然问道。
“那哪能不知道?”陈有根咧了咧嘴,似乎想笑,待看到邵勋严肃的面庞时,生生憋住了,转而说道:“自长安到洛阳,从河内至襄阳,贼匪多不胜数,都快没山林给他们落脚了。就我当年与弟兄们闲谈所得,一个小土包上都有贼人。或许未必是真贼,他们也种地,但贼事绝对做过不少。”
“这些人习气如何?”邵勋问道。
“督伯,我知你意。”陈有根说道:“其实多是诸州溃兵,没法回家,落草为寇罢了。习气还行,不过时间一长就难说了。”
“嗯,我知道了。”邵勋点了点头,又问道:“要打仗了,你怕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