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28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1:57 字数:3734
他的衣甲多有破损,战袍染满鲜血,重剑之上也遍布缺口。但精神很好,意气昂扬,睥睨四方。
“督伯。”
“邵师。”
“邵将军。”
所过之处,众人纷纷俯首行礼,恭敬异常。
邵勋笑了笑,这可太真实了!
任你平时展现再多的武艺,训练之中有再多的法度,都不如战场上的实际表现来得重要。
身先士卒,勇不可当,这是所有人都看见的。
更兼杀了一敌军将校,杀人过程还那么暴力血腥,让人兴不起任何对抗的念头。
大街上有不少穿着五花八门的百姓,手执木棍、柴刀、长矛等武器,此刻正排着整齐的队列,由军士领着,收敛尸体,打扫战场。
邵勋问了一下,原来是糜晃在后面收拢的,大概两三百人,多为豪门僮仆、奴婢,自发出来追杀敌军,结果被糜晃征发入伍,编组成军。
“不要放他们回去。”邵勋将王雀儿喊过来,让他去知会糜晃一声。
与豪门打交道,很显然还是世家出身的糜晃更合适,虽然他那个门第在洛阳豪门看来,多半还不够格。
戌时,大军陆陆续续回到辟雍。
邵勋走进大门时,但见灯火通明,所有人都等在那里。
有潘园来的庄客,有潘园仆婢,有工匠,有马夫,有他的学生,还有不少陌生的面孔……
“督伯威武!”众人齐声喊道,神色间颇为兴奋。
邵勋哈哈一笑,伸手下压,示意众人止住欢呼。
军官们站在他身后,个个与有荣焉,甚至就连一直和他闹别扭的杨宝,脸色也没那么黑了,嘴角甚至稍稍咧起。
“都愣着干什么?给儿郎们裹伤。”邵勋吩咐道。
“督伯,热水早就烧好了,伤药、布帛亦已齐备。”吴前挤出人群,一脸谄笑。
“你倒是机灵。”邵勋笑着指了指他,道:“厮杀半日,腹中饥饿,开饭吧。缴获的几匹伤马,你找人料理,炖烂了给受伤的儿郎们补补。马革想办法鞣制一下,存入库中。”
“诺。”吴前应道。
就是邵勋不吩咐,他也想到了这些事,当下就点了几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去干活。
邵勋在王雀儿的帮助下去掉甲胄,浑身活动了下,这才感觉到左臂、胸口有些撕裂般的疼痛,原来是受伤了。
“邵师。”学生们都围了过来,定定地看着他身上的伤口。
王雀儿一溜小跑,打来热水,仔细清洗伤口。
毛二捧着干净的布帛、伤药,准备裹伤。
“呵呵。”邵勋笑了两声,看着众少年们,心中的戾气愈发消退。
“战阵之上,刀枪无眼,任你如何技艺出众,也免不了受伤。”他说道:“不过,比起你们能安心读书、训练,这些伤又算得了什么?”
“邵师……”有小孩双眼通红,几乎要哭出声来。
“男子汉大丈夫,哭哭啼啼作甚!”邵勋先是脸一板,教训道:“纵是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也是咱们武夫的宿命,何哀耶?”
说完这句,他脸色稍缓,换了一副语气道:“若真的过意不去,就好好学习,严加训练,在学业、武艺上精益求精,不断进步。如此,我心甚慰,拼杀起来也更有劲了。”
“谨遵邵师教诲。”众人纷纷应道。
“一会都有肉汤喝,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呢,哈哈。”邵勋面不改色地等毛二包扎完伤口,便站起身,轻轻拍着孩童少年们的肩膀。
院中角落处,一身着锦袍的青年静静看着这一幕,目光之中多有讶异。
沉默片刻后,他举步向前,往邵勋走去。
第二十九章 规划
“邵督伯,颍川庾亮有礼了。”青年躬身一礼。
邵勋回了一礼。
他稍稍有些惊讶。这么多年来,也就糜晃、裴盾两个士人向他行过礼,这位自称庾亮的应该是第三个了。
出于什么原因,他心中有数。有时候不得不感慨,人是需要展现出价值的,没有价值,啥都不是,有价值,就能出人头地,至少可以改善境遇。
当然,人与人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只需要展现出一丁点价值,就能身居高位。
有些人则需要天大的价值,还得时机对头,才能前进那么一小步。
这就是门第的力量。
这就是现实。
“督伯可否行个方便?”庾亮直截了当地问道。
邵勋凝视了他一眼,点了点头,道:“请随我来。”
说完,带着庾亮来到了西墙根下的凉亭内。
陈有根远远看着,自觉扛着重剑跑到凉亭外站岗,防止闲杂人等打扰。
“我们见过吧?”凉亭内什么都没有,邵勋拿着一个蒲团递给庾亮,招呼他坐下。
“去岁见过。”庾亮笑了笑,道:“当时我在劈柴,督伯应没注意。”
邵勋含笑点头,应是护卫庾敳那次了,于是又道:“不意君竟是名门之后。”
庾亮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寄人篱下罢了,更算不得士族名门。”
说完,他也不藏着掖着,为邵勋稍稍解释了一番。
颍川庾氏并非源于名门望族。
后汉年间,先祖庾乘在县衙做门吏。名士郭泰非常赏识他,“见而拔之,劝游学宫”。后来,庾乘因儒学出名,但拒绝了征辟,没有出仕。
庾乘有二子。
长曰庾嶷,魏时至太仆卿,后来又没落了,“其后支脉不显”。
次曰庾遁,魏时为太中大夫。
庾遁有四个儿子,因为家族主修儒学,故仕途坎坷,只有长子庾峻、次子庾纯出来做官,前者为太常博士,专门给皇帝讲讲经学,后者得罪了权贵贾充,被免官。
庾遁孙辈的情况差不多,因为“时重老庄而轻经史”,混得不上不下。
庾峻这一支相对好一些,长子庾珉担任颍川郡中正,三子庾敳出任吏部郎。
其他支脉就差多了,庾亮之父庾琛就只在朝中当个小官,声名不显。
上次邵勋护送庾敳的时候,见到庾琛一家在城内的宅第被司马冏征用毁坏,全家“蜗居”乡下,便是他们家地位的真实反应。
时人虽然没对门第有严格划分,但已经出现“士族”、“小姓”、“寒素”的说法了。
士族也被称为“世族”,影响力巨大,庾峻这一支传下来的庾敳便可勉强称为“士族”,因为他们至少在颍川郡还是颇有声望的。
但庾家大着呢,成员众多,其他支脉可就不行了。
像庾遁长兄庾嶷这一脉,在士人眼里,已经可称为“贫寒”,虽然他们依然衣食丰足。
庾琛、庾亮父子对外可借颍川庾氏的名号,但实际么,冷暖自知。
当然,以上是庾亮的说法,邵勋并不太相信。
即便支脉出身,只要不是相隔太远,总不至于太差的。
比如,去年逃入山中的庾衮(庾亮伯父),仅仅只是个一生未做官的“处士”,但他的老婆却出身荀氏。
再说庾亮的母亲毌丘氏,门第很差吗?
他们一家因为迫在眉睫的战争,最近从洛阳郊外搬到了城南,借住在族人庾敳的别院之内,故称“寄人篱下”。
说得可怜兮兮,但邵勋觉得他们家既然有护院、部曲,怎么着也不会太差了。撑死了在洛阳没啥东西罢了,若回到老家颍川,一般豪强的综合实力多半还比不过他们家。
如果得到机会,外放做官,那更不得了,因为他们可以借助主家的乡品——颍川庾氏,被郡中正评定为第四品门第。
“庾君找我所为何事?”邵勋听完介绍后,耐着性子问道。
庾亮不意邵勋问话如此直接,稍稍愣了一会,苦笑道:“那就直说了。不知督伯可否将我家部曲放归?方才追杀逃敌,我为糜幢主、邵督伯大义感召,率僮仆、部曲三十余人出战,结果他们被糜幢主编入部伍,以军法管治,却回不得家了。”
原来是这事!邵勋感到有些好笑。
放人是不可能放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豪门僮仆,一般而言身强力壮,而他们带过来的部曲,也是精挑细选的,至少体格不错,怎么可能放走?也不看看什么时候了?
“庾君为何不找糜幢主?”邵勋奇道。
“只要督伯许可,幢主定无异议。”庾亮说道。
邵勋不由地又打量了一下此人。
皮肤白皙、眉清目秀,放在后世,怎么着也是个小鲜肉。不过气质上却比空洞无物的小鲜肉沉凝许多,此时眉头微皱,嘴唇紧紧抿着,顺着眼睛,还能找到几丝无奈和希冀——他似乎很清楚如今的处境。
倒是个能屈能伸的聪明人。
“实不相瞒,放人是不可能的。”邵勋说道:“若放归你一家僮仆,其他人也找过来怎么办?是不是都要放掉?我方才听幢主提及,因水碓尽废,大都督传下军令,征发豪门僮仆、奴婢舂米,以济军需。事已至此,你还想怎么办?”
“竟有此令?”庾亮一惊,脸色黑了下来。
他知道,人是不可能要回去了。
如今洛阳乱成这个样子,武夫们的胆子大了许多,没以前那么好摆布了。若惹恼了他们,大乱之中悄悄杀了你全家,再推给张方,你能怎么样?
权力、家世,只有在秩序稳固的时候才有大用。一旦大乱,很多东西便大打折扣,眼前这个邵勋,会不会下黑手杀人?谁都不敢保证。
“别白费力气了。”邵勋站起身,说道:“你若信我,可邀请相熟家门子弟,带着部曲僮仆撤到辟雍。这里大着呢,住的也不是一家两家,少不了你等居处。若带来的丁壮较多,我还可以做主,给你们安排最好的馆舍,哪怕把我的住处让给你都行,如何?”
“情势真如此危急?”庾亮亦站起身,低声问道。
“成都、河间二王合兵三十万,气势汹汹而来,是那么容易放手的吗?”邵勋问道:“如果大都督拼死一搏,洛阳定然是要打烂的,别存着侥幸心理。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这里其实没多少兵,如果张方派遣大军而来,抵抗不了多久的。但如果能有千人上下,依托高墙守卫,还可勉力支撑。言尽于此,庾君可自决。”
“受教了。”庾亮行了一礼,起身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