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807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3      字数:3272
  “冠爵津那边多半过不来。”乔豫说道:“但秀容一线太危险了。吾兄不过数千兵,即便能征发些许部落丁壮,也挡不住邵贼的数十万人马。”
  王沈愣住了:“邵贼有这么多兵?”
  乔豫愕然。
  他只是随口夸大了下,你还真信啊?不过这样也好,于是脸色沉痛地说道:“吾兄守土有责,自当勠力杀敌,然以数千疲惫之众,击数十万骁锐之兵,难矣。故请益兵,迟恐不及。”
  王沈的脸上起了些许惶恐。
  几十万兵,一旦冲破北山阻截,直入平坦的河汾谷地,谁还能挡住?
  可以说,吕梁山是最后的机会,因为山道崎岖,补给不易,同时也展不开兵力,地形还很复杂,容易被偷袭粮道,故可稍稍迟滞晋军。
  但如果让他们钻出了连绵的群山,该怎么挡?
  “此事我记着了,明日回宫,便和陛下说。”王沈深吸一口气,道。
  他积攒的财富数量,就和邵贼积累的粮草一般高。
  一旦被夺取,他感觉也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毕竟一辈子的追求没了。
  不行,得往关中转移一些。
  但太子刘粲最近和他有些生分了,转移过河的财货、粮食、仆婢、庄客能保住吗?
  刘士光(刘粲)这人,也是够绝情的,当初用得着自己的时候,曲意结交,现在地位稳固、大势已成,就渐行渐远了。
  长安那边已经形成了新的权贵圈子,和平阳这边不是一路人,这让王沈很是烦躁。
  实在不行,只能动那一招了。
  刘聪爱小妈,刘粲也爱小妈。
  今上若崩,皇后变成太后,然后再变成嫔妃,肯定要服侍新的皇帝。
  刘粲经常偷偷打量上皇后樊氏(原张太后侄女、皇后张徽光侍婢)、左皇后王氏、右皇后刘氏、中皇后宣氏,显是色欲熏心之辈。
  他就等着今上驾崩,好接手父亲的后宫呢,就像今上当年接手父亲刘渊、兄长刘和的后宫一样。
  有的后宫嫔妃,甚至有望传祖孙三代人——其实也就十几年。
  “秀容、汾阳故城那边好好打。”王沈拉住乔豫的手,说道:“若立下功劳,我一定启奏天子,为汝加官进爵。”
  “谢王公栽培。”乔豫大喜,再拜。
  心下却颇有些麻木之感。
  还能怎样?勉力抵挡呗。
  乔氏是匈奴贵族,多在军中为将。
  这些年,有的族人跟太子去了关中,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还留在平阳为官。对大汉的国势,个个都有些悲观。
  说实话,乔豫和他族兄乔衷都不认为大汉打得过邵贼。
  唯一的悬念,就只是他们能在邵贼汹涌澎湃的攻势下,坚持多久罢了。
  其实这个国家又何止他们这样想?
  这几年不断有人跟随太子刘粲西行,连带着家人僮仆、部落牧奴、庄客部曲等等。这其实是一种逃避,毕竟有着黄河阻隔,邵贼没法轻易攻入关中,看起来更加安全,能苟延残喘很多年。
  从去年开始,迁移达到了顶峰,一年走了不下十万人。
  今年少了许多,但还是有人在走。
  这是一种很恶劣的行为,极大动摇了人心。天子曾下诏禁止,只允许迁移了一万余落、七八万口诸部牧人西行,作为太子刘粲的根基之一,其余人等一律不准西渡,除非得到朝廷允准。
  但诏书是诏书,还可以走中常侍王公的路子嘛。
  乔豫没打算把家人迁至关中。
  死就死了,能怎样?
  他更担心的还是朝廷安危啊。
  离开王沈府邸后,乔豫又南下河东,催督一批粮草、器械。
  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流
  令人意外的是,比起平阳,河东要安定许多。
  或许,这与他们没有面临太过强大的军事压力有关吧。
  河东诸县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派出人员,给轵关及黾池前线输送粮草罢了。
  轵关离得近,且关后较为安全,故这项工作没那么难。
  黾池就危险多了。因此他们只把资粮器械送到陕县,剩下的让王弥自己想办法。反正他这几年不断分宅均田,还开垦了部分荒地,分配给流民们,手里掌握的人口不少,几不下五万,拉点壮丁健妇转输并没问题。
  乔豫抵达河东郡城安邑县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
  九月初的乡间静谧无比,甚至有些过于安静了。
  乔豫来到了安邑卫氏的老宅前,举目四望。
  这是一个暮气沉沉的家族。
  好些年前可能还是世家大族、北地著名豪门,但二十余年前的血雨腥风,让这个家族遭受重创——恰如当时的裴氏。
  但卫氏没裴氏运气好。
  裴氏靠女人翻身了。
  邵贼痴迷他的主母,对裴氏多有照拂,吸引了诸多裴氏子弟东奔,为他效力,甚至连族中耆老之一的裴康都当上了梁国三公。
  卫氏走差了一步。
  听闻当年卫玠因着妻子乐氏的关系,还和邵勋有过联系。不过到了最后,还是带着母亲南下江夏封地养老,没几年就死了——北人去了南方,真是太容易得病暴死了。
  卫玠之兄卫璪留在北方,先为散骑侍郎,后不忿王衍专权,以及邵勋这种身份低贱之人崛起,加之洛阳发不出俸禄,日子过得艰难,便辞官回了故乡安邑。
  刘聪听闻,征辟其出仕当官。卫璪也看不起匈奴人,认为安邑卫氏这种门第的人为匈奴效力,着实耻辱,还不如为邵勋当官呢,于是拒绝了。
  刘聪大怒,杀之。
  当然,也就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卫璪可死,卫氏不能灭。不然的话,裴氏、薛氏、柳氏以及依附他们的大大小小的土豪会感受到威胁。
  若无外敌就罢了,可偏偏有邵贼存在,这种时候万不能自乱阵脚。罪止于卫璪一身,无涉其他。
  卫氏也退让了一步,派了几个子弟出仕当官。
  说实话,这几个卫氏子真没什么才具。
  贾南风乱政之时,卫氏出色的子弟被一扫而空,只留下卫玠、卫璪这两个有点名气,他俩死后,河东卫氏明显出现人才断层了。
  推出来当官的子弟,乔豫都看不上,更别说去士人竞争更激烈的洛阳、汴梁当官了。
  这个家族算是完了,而今只能作为大汉的钱粮供给之所。
  乔豫看了一会后,围墙上已经有卫氏部曲探头探脑,于是他让随从上前叫门。
  片刻之后,自有人将其引入。
  大约半个时辰后,卫氏庄园后院的围墙边,一人钻狗洞而出,发足狂奔,先至不远处一守园人菜地,取了马,翻身而上之后,后半夜抵达安邑、闻喜交界处的一座卫氏庄园。
  核对身份之后,匆匆入内。
  “鼠奴,你怎么来了?可是有事?”正在园中待客的卫展长身而起,问道。
  “兄长,乔豫上门督办粮草、丁壮了,持的太守令。”鼠奴回道。
  “就他一人上门?”卫展眉头一皱,问道。
  “还有十余随从。府君的使者明日才会来。乔豫提前一晚过来,让府中稍作准备,明日一早就转输十万斛粮、二十万束干草至平阳。”
  “竟如此紧急?”卫展若有所思。
  说完,挥手让族弟离开,道:“晚些时分去找你。”
  鼠奴依言退去。
  客人坐在一旁,镇定自若地看着。
  河东卫氏,向称望族。
  曹魏时期,卫觊颇受重用。自此往后,这一支就成了主脉。
  但当时还没太过出名。
  卫觊子卫瓘颇有能力,让家族光大门楣,获得了进一步发展,诸子女皆婚对名族。
  长子娶阳夏何劭女。
  次子卫恒娶太原王浑女。
  三子卫岳娶河东裴楷女。
  四子卫宣尚繁昌公主。
  ……
  卫瓘的女儿差点当惠帝皇后。若非贾充暗中操作,就没贾南风什么事了。
  卫瓘之后,孙辈卫璪被刘聪所杀,卫玠客死江南,这一支算是彻底没落了。
  卫展乃前彭城护军卫列之孙、广平令卫韶之子,从辈分上来算,应是卫瓘的族侄,与卫恒是一辈人,同时也是卫璪、卫玠的族叔。
  卫展有妹卫铄,就是大名鼎鼎的卫夫人,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嫁给了江夏李矩——非平阳李矩,他的出身还没资格娶卫氏女。
  如此煊赫的一个大家族,没想到一朝成空,竟要慢慢没落了。
  “道舒,卫氏子一在江夏,一在建邺,一在河东,散于各地开枝散叶,宗族无倾覆之忧。你既然北返,想必是有重振家门的决心的。”客人捋了捋胡须,道:“值此之际,就当奋起一搏,迟恐泯然众人矣。”
  卫展坐了下来,看向来客,道:“景思(裴宪)自幽州回返,想必已认定梁公了?”
  裴宪被这句话问着了,一时沉默无语。
  卫展被他这副样子逗笑了,道:“景思实在不是当说客的料。”
  裴宪闻言赧然。
  何止不是当说客的料,还不是当将领的料,更被人看作扫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