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913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4      字数:3665
  这种兵,如果能养十万众,天下大可去得。
  “黑矟右营新兵招募了吗?”前往崇明观的路上,邵勋问道。
  “二千四百人已募齐,八幢之众皆在洛阳整训。”黄正答道:“军官由其余四军抽调补入。”
  “你说——”快要抵达崇明观时,邵勋突然说道。
  黄正愣了一下。
  “此番出征后,会不会有人造反?”邵勋问道。
  黄正立刻回道:“大王威压天下十数年矣,从南至北,恐无人敢挑衅。”
  “看来你也不知道。”邵勋叹道:“我终究是在逆天而行,说难听点就是违逆大势。”
  黄正愕然。
  他甚至怀疑梁王是不是精神错乱,压抑到极点了。怎么动不动怀疑有人造反?
  崇明观内寂静无比,只有茶水沸腾时发出的咕咚声。
  邵勋登堂入室,直接坐到榻上,看着摆放在案上的手绘地图。
  地图旁还分门别类摆放着军报,都是他看过的。
  “到这地步了,还要担忧,升斗小民还过不过了?”女人温柔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替他轻轻揉按着肩膀。
  面前的案几上,已经如变戏法一般摆上了一份柿饼。
  邵勋拿起一块,轻轻放入嘴中,很甜。
  “哪来的柿饼?”他问道。
  乐岚姬跪坐而下,眉宇间满是高兴之色,道:“金刀知道你喜欢吃,去年入冬前亲手做的。”
  “吾儿孝顺。”邵勋赞道。
  不知不觉间,儿子都这么大了,都已经能孝敬他了。
  人到中年,他也进入新的阶段了。
  “岚姬,我和当年金门坞那会,可有变化?”邵勋问道。
  乐岚姬仔细看了男人一眼,笑道:“胡须留得长了,就是总皱着眉,心事重重。”
  少年和中年,人又怎么可能没有变化呢?有时候甚至大到完全变了一个人,只不过亲人一直陪在你身边,不太容易发觉这种变化。
  “再过二十年,我可能变得你们都不认识。”邵勋轻轻抚平岚姬眼角的皱纹,叹道:“就连这些心里话,再过十年我可能都很少说了。”
  孤家寡人,或许就出自其中。
  “你也变了。”邵勋看着手中的柿饼,说道。
  乐岚姬怔然许久。
  “不要自责。”邵勋将女人拥入怀中,轻声道:“我这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但总有几分真心。惠皇后将你赐给我时,我本不以为意,可见到你的人后,浑身骨头都轻了二两。”
  乐岚姬噗嗤一笑,心情好了许多,说道:“当初你不知道从哪学来的哄女人的手段。有时候还行,有时候又很拙劣。不过我一介丧夫去子的女人,又能去哪里呢?”
  “好啊,都陪着我演呢?”邵勋故意作色道。
  “也不是。”乐岚姬轻轻一笑,道:“以前没人哄过我,挺新奇,挺……受用的,不知不觉也着了你的道。再者,你愿意哄我,便不是坏人,这个世道,我还能要求什么呢?”
  “这是真话。”邵勋说道:“金刀已是上林苑令,就别瞎想了。此番出征,不带上他不是对他不满意。你们都是我重要的人——”
  我会尽量克制住自己,尽量不胡乱猜忌,他心里说道。
  “稳扎稳打,我等着你。”乐岚姬轻叹一声,蜷在他怀里,享受着或许随时会消失的温情。
  宣氏在后边煮着茶水,偶尔抬起头来,目光落在乐岚姬身上,几乎全是羡慕。
  相识于微末之际,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情分。
  梁王对乐夫人时不时展现出几分温柔,对她就全是凌辱,仿佛在发泄负面情绪一样。
  ******
  邵勋在宁朔宫一待就是半月有余,大部分时候留在崇明观内,研究军事。
  到了二月最后几天,秘书监卢谌、军谋掾张宾、右司马羊忱、中领军糜晃四人也成了崇明观的常客。
  消息被一份份送进来。
  令人意外的是,冬雪未化之际,拓跋纥那就亲自领兵,奔袭盛乐。
  贺兰蔼头一开始手忙脚乱,损失惨重。好在他及时反应了过来,大小十余战,最终将局势扳了回来。
  代郡、广宁也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去年秋天的战争打完后,诸部退兵,回到各自的牧地。结果王丰忙活了一整个冬天,就在刚刚过去的正月,他又重新说服了一些豪族、部落投靠过来,广宁、代郡恢复了相当一部分。
  这让邵勋对他高看了一眼。
  王氏镇广宁两三代人了,终究还有些许遗泽。祁氏大兵压境的时候,这些人里面的一部分也曾力战过,后来因为看不到希望,连吃败仗,故投降祁氏。现在祁氏的兵马走了,他们再度反正,投靠王丰。
  当然,大晋朝廷的招牌可能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毕竟那些乌桓人与汉地交流甚多,还是知道一些内情的。
  如此一来,祁氏母子又将为王丰的“复活”而操心,接下来他们将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压力倍增。
  “事到如今,拓跋鲜卑三分的局面已成。”邵勋指着案几上的地图,说道:“祁氏母子独占五成,贺兰蔼头占三成半,王丰占一成半。大军出击,打的便是祁氏,争取尽可能多地杀伤贼众,让他们短时间内翻不过身来。”
  张宾一直看着地图,闻言说道:“大王可继续积攒粮草,待贼众互相消耗一番,精疲力竭之时杀出,可尽全功。”
  “若能这般倒好了。”邵勋摇头道:“料敌从宽不会错的,敌人不是傻子,我若不出兵,贺兰蔼头未必会把事情做绝。毕竟,他还打着收服那些部落的主意呢。”
  “大王打算如何料理贺兰?”张宾问道。
  邵勋沉吟了一会,没有回答。
  他肯定不会让贺兰蔼头如愿接收祁氏母子势力的,那样不是白打了么?
  这件事还得着手在王氏身上。
  拓跋翳槐说穿了是庶长子罢了,而拓跋什翼犍则是嫡长子。
  草原也是讲嫡庶之别的,只不过没中原那么重视罢了。
  他就不信嫡长子吸引不到部落来投。
  一个成年庶长子,一个未成年嫡长子,好嘛,大家开始拉票,看看谁能当话事人。
  当然,什翼犍还小,王氏才是其代理人。更别说她还是拓跋郁律的正妃,这个身份本身就有一定的号召力。
  邵勋思索了王氏的状态。
  这件事情,她从头到尾还没怎么参与进来,之前更是处于惶恐害怕、自怨自艾的状态,按程氏的说法,她还偷偷哭过。
  呵,真是扛不住压力的小女生。
  或许,现在可以让她发挥一下作用了,让她觉得自己还有价值,认识到这点之后,她有可能会抓住救命稻草,免得邵勋真的选择拓跋翳槐,将他们母子打入万丈深渊。
  有了参与感,有了沉没成本后,王氏应该会积极很多,会舍得追加付出成本,有可能发挥出比邵勋想象中更大的作用——当然,这取决于王氏的能力,毕竟她只有十九岁。
  “给刘昭传令,三月前出至君子津,看看有没有筑城可能。”邵勋做出决定后,立刻抛开了此事,看向张宾,问道:“就这么料理贺兰,如何?”
  张宾拱了拱手,知道邵勋的意图了,他就没打算放过贺兰蔼头。
  二人商议妥当之后,舍人刘白走了过来,禀道:“大王,卢公薨了。”
  第八十一章 强行推动的战争
  卢志逝世,排场自然不可能低。
  生前时,邵勋甚至询问过他要不要朝廷追赠什么,结果老卢居然不想保全自己一世晋臣的名声,明确拒绝了。
  如此,看样子只能等禅代后新朝追赠了。
  前御史大夫、现太常卿(从三品)崔遇带着庞大的队伍,亲往邺城主持丧礼。
  邵勋次子獾郎一同跟随而去。
  安排这些事后,邵勋来到父母所住的殿室。
  多年前他写檄文嘲笑石勒弃母千里,不奉晨昏,其实他也做不到,就连不出征的时候都做不到每天见面。
  今日听闻卢志之事,有所感怀,于是来到了此处。
  其实,爷娘年岁很大了,皆已年近七旬,这在古人中算是高寿——当然,和刘渊曾经的老师崔游还是没法比,他九十三岁那年还被刘渊邀请做官,拒绝后没多久就死在了家中(应该是正常死亡)。
  去年大疫,邵勋让爷娘单独住在一个小殿室内,除了他经常去看看之外,几乎不与外人接触。疫情消散后,邵勋让他俩也别再种菜了,歇息歇息好了。
  到了今年,他俩确实不种菜了,但还拾掇了点瓜果,每每照看,算是一种寄托。
  父亲现在愈发沉默寡言,母亲的话则多了很多。
  “小虫,侯老三那人你怎么也招进宫来了?”母亲刘氏絮絮叨叨:“那个人不行,以前欠钱不还,被人瞧不起。”
  “都是乡人,还识字,在外朝当个杂役小吏。阿娘若不喜欢,儿将其斥退便是。”邵勋对这些人是真的不太熟悉,很多听到名字时有点印象,但没怎么接触过。
  “斥退就……”母亲到底还是善良,到最后叹了口气,道:“外朝就算了,别来后宫即可。”
  “侯老三的儿子入宫当宦者了。”沉默寡言的邵父突然说道。
  邵勋有些惊讶。
  其实,这两年还真有不少主动入宫当太监的,拦都拦不住。
  有人是生了儿子后入宫,有人等不及,直接过继了一个,基本都是东海人。
  邵勋一度觉得,这些人不会弄成和唐朝那样的太监世家吧?
  世代当太监,谓之宦官世家。
  不同品级的太监可收多少义子都有规定,制度相当规范。
  爹在宫中当太监,儿子娶妻留下后代后,接着入宫顶替,主打一个肥水不流外人田。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娶妻生完孩子后,胯下那一刀也不是不可以接受,比在家饿肚子强。另外还能捞钱,好像也不错,看你如何选择了。
  “宫中说是来了很多东海人,可都不认识。”刘氏又道。
  “阿娘若想见见乡邻,儿可行文东海国,遣其派官查访,接来平阳。”邵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