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927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5 字数:3758
“见得梁王大纛,几疑梦中矣。”
“虽言刘琨割让陉北,实则鲜卑早已自取之。”
“我等先在乌桓苛政治下,复有鲜卑蹂躏,苦不堪言,盼王师久矣。”
“我虽屈身事胡,然夏音不改,终日南望洛阳。”
“苦鲜卑久矣!”
邵勋坐在胡床上,看着面前一群二话不说扑通跪下的豪族,久久无语。
这都他妈的什么人啊!
有个叫续和的豪强,自言阴馆本地人,曾帮拓跋猗卢打过匈奴,忠贞无二。
“刘琨从事续孝宗(续咸)是你什么人?”邵勋问道。
“呃,宗族疏属。”续和说道:“续孝宗虽以上党为郡望,然续氏祖坟仍在阴馆。”
判断一个人郡望所在地有两个标准,一是出身谱牒,二是祖坟所在。
续咸祖上早早移居上党,在那边有开基始祖,续氏入了上党郡姓之中,显然分家了——当然,上党续氏好像已经被折腾得差不多没了。
又有名张通的豪强,自马邑而来,还递过来一份族谱,说先后被乌桓、鲜卑残酷压榨的就是他。
邵勋翻着簇新的族谱,多少有些无语,造假能走点心不?
“族谱上写着你家祖先乃汉末张辽从兄,但你方才又说乃张杨之后,到底是哪个?”邵勋问道。
张通脸色一僵,出门前没仔细翻,记岔了!
“大王,张通祖上是乌桓,他那族谱是前几天新编的。”有田氏土豪名田秩者,直接揭了张通的老底。
张通一听,顿时面红耳赤,道:“我家在马邑世代耕牧,你怎凭空污人清白?”
说完,又面向邵勋,拜道:“大王,田秩实乃鲜卑步度根族人后裔,曾为田氏部曲,后冒名顶替,以中夏名族自居。”
田秩气得破口大骂道:“我家乃齐国田氏苗裔,和鲜卑有什么关系?”
张通正待讥讽,却见邵勋脸色一沉,生生止住了。
邵勋将崭新的族谱还给张通,道:“族谱是真的。”
众豪强、部大们一见,差点晕倒,这也行?
王氏强忍住笑意,见到邵勋瞥过来一眼,顿时不笑了,还别过脸去,显然对之前捏她下颌不满,至今还记着呢。
邵勋又看向田秩,问道:“你家可有族谱?”
田秩愣了一下,道:“有……有吧。”
“你最好有。”邵勋点了点头。
獾郎、念柳、虎头三人站在邵勋身后,对父亲的处置叹为观止。
有时候,真的假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些胡人本来就已经是坐地户了,建有庄园、坞堡,招募胡汉庄客耕作放牧,家族主要子弟虽然谈不上文采斐然,但也是读书识字的,他们愿意攀附名人,那就攀附呗。
时日久了,假的也变成真的。
“既是中夏名族,日后万不能附逆作恶。”邵勋继续说道:“你等或居于马邑,或耕于阴馆,或在楼烦故县有宅地,回去后给我整顿兵马,谨守疆界。若有鲜卑官员前来索取粮草、丁壮、马匹,缚之送官即可。”
“遵命。”众人一听,纷纷拜倒于地,齐声道。
“族中有弓马娴熟之子弟,可选送一二,我酌情编入军中。粮草、牛羊之类,送一批来此,壮我军需。”
“遵命。”
吩咐完这些后,邵勋又一人赐两匹锦缎,打发其归家。
接下来是各部部大们,主要是乌桓人,鲜卑、匈奴反倒是少数了,另还有一些托名乌桓或鲜卑的杂胡。
如果说那些半真半假的土豪们还犹疑不定的话,那么这些部落可就真的是来投奔可敦和什翼犍的了。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王氏的号召力可能一点不比其子什翼犍差,毕竟她是正宗乌桓贵人后裔。两者结合在一起,对这些部大们来说再无疑虑,直接投奔即可。
此刻面对部落贵人们时,王氏反倒不如前阵子那般应付自如了,显得有点缩手缩脚,偶尔目光游移,总要悄悄瞥一眼邵勋,见他没有反对,才敢说话。
“昔年国中大乱,新旧猜嫌,迭相诛戮。”王氏说道:“自此部落离散,拓跋势衰。今乞得晋师来援,征讨弑君谋逆之辈,诸君亦不能作壁上观。”
“是。”部大们听完,齐声应道。
“今远近归附之人已有六万余众,可出胜兵二万,当尽速集结。”王氏又道:“我才疏学浅,尚需诸位大人们襄助。复国之后,定封赏无差。”
邵勋在一旁默默听着。
这话倒没什么逾越之处,把前因后果都说清楚了,并且把自己摆在了一个低姿态的位置上。
不要给我整活,这就很好嘛。
王氏见邵勋没什么动静,心下大定,继续说道:“大晋梁王提劲旅北上,所过之处,心怀逆节之人束手,狼心狗肺之辈远遁。什翼犍——”
拓跋什翼犍正悄悄看着虎头等人,听到母亲喊他,立刻回过神来,正襟危坐。
王氏牵着他的手来到邵勋面前,道:“若无梁王,则无今日之事矣。从今往后,当以父礼事梁王。”
什翼犍虽小,但也知道“父”是什么意思,下意识有些抵触,但在接触到母亲严厉的目光后,最终妥协了,拜倒于地。
诸位部大们倒没觉得有什么,以父礼事之而已,又不是真的当他儿子,虽然这事确实有点面上无光。
但说实话,没有梁王,他们也不可能下定决心投奔过来,什翼犍也不会突然就有支持他的好几万部众。
再者,梁王的年纪当他亚父什么的也不算过分,甚至可以说非常合适。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当个儿皇帝、儿单于又怎么了?若不忿,以后强大了再找回场子即可。
邵勋咳嗽了一下,从腰间取下一块玉佩,塞到什翼犍手里,算是见面礼了。
随后便看向众人,道:“尔等若有亲朋好友,亦可唤其来投。早降者有功无罪,晚降者仅免罪而已,不降者尽皆屠戮,君等当晓谕诸部,让其切勿自误。”
部大们先看了眼王氏,见她不说话,于是纷纷向邵勋行礼:“遵命。”
邵勋仔细看着众人的表情,知道他们此刻心思各异,有的人甚至可能后悔投降了。
但没关系,在大势面前,什么小心思都没用,徒增笑料耳。
王氏母子的存在,加速瓦解了祁氏在雁门、马邑、新平一带的统治基础,让北伐大军打得更轻松,更顺利。
而他,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插手拓跋鲜卑内政。
什翼犍还小嘛,凡事但内里坐,外事自有亚父替他处理。
第九十三章 微妙的变化
天刚蒙蒙亮,山谷中就热闹了起来。
不断有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将一群群马送到集合地点。
“马养得可以啊。原来都快吐白沫了。”乔坦从地上拿起各色马具,随口说道。
“你们只晓得跑,不知道马儿的苦处。”送马之人爱怜地抚摸着马首,说道。
马儿将头转过去,轻轻蹭了蹭他。
乔坦看着有些吃味,骂道:“多少次半夜起来喂你马料,现在就不记得我了,真是畜生。”
牧马人哈哈大笑,转身走了。
一群群马自远处赶至,将粗粗养了一两天的马送过来,再把跑了许久,疲惫不堪的马儿带走。
长途奔袭就这个样子,单靠一匹马走不了多远的。纵是两匹马,第一天和第二天能走的里程也有很大差距,更别说第三天、第四天了。
严格来说,像他们这样驮载着大量行李的马队,人均三匹马都不太够,最好达到五匹的配置,或者少带一些行李。
军官们站在另外一处低声交谈着。
这里已过新平,离平城亦不过六七十里罢了。
从昨天开始,他们遇到的阻力就越来越大,到处围追堵截。不得已之下,八千骑兵被分成了三部分,各有统帅带领,分散袭扰。
任务只有一个:制造混乱。
正面对敌很难有胜算。
这里不是空旷无人的大草原,而是到处有村庄、坞堡、城池的宜牧宜耕地带,行踪无法保密,除了一开始之外,难以达成突然性。
所以,他们现在面临着大量敌军的围追堵截。具体数目不知道,但一万多骑肯定是有的,城池、村落内定然还有大量步卒严阵以待,乐观点想,搞不好牵制了三四万人。
最重要的是,制造混乱、制造恐慌,比如他们即将要做的事情……
更换完马匹之后,殷熙亲自带队,三千人齐齐上马,奔涌而出。
夏日的草原分外美丽,奔驰在宽阔平坦的河谷间时,凉风习习,青草芬芳,教人忍不住想要停下来,静静品味一番大自然的美景。
只不过,人类间的厮杀很快就将这份宁静、美丽给破坏了。
庄园内鼓声响了起来,丁壮们纷纷退入薄薄的土墙之后,张弓搭箭,紧张兮兮地看着远道而来的骑兵。
倒反天罡了!
以往只有他们纵骑南下,晋人躲在墙后面严阵以待,现在却是调了个个,他们在守,晋人四处奔袭。
村中本有几名信使,远远见到晋军骑兵就撒丫子跑路了,拼命往己方骑兵屯驻处赶,将晋军行踪汇报上去。
殷熙阻拦不及,率军绕庄园转了一圈后,发现无隙可钻,于是遣人射了一封信上去,打马远去。
信很快被人捡拾交了上去。
一年约五旬的老人展开览阅后,久久不语。
其他人静静看着他,也不催促。
良久之后,老人将信交给其他人,叹道:“昔年王库贤居平城,与拓跋力微同受中朝册封,一为‘晋乌丸归义侯’,一为‘晋鲜卑归义侯’,二人盟誓,守望互助。在那时,平城乌桓与盛乐鲜卑的地位是平等的……”
“奈何子孙不肖,晋廷册封的金印都被人抢去了。库贤后人形同拓跋氏奴仆,乌桓声势愈衰,就连平城故地都被迁入了大量鲜卑部族。自此以后,拓跋氏受封大单于、代公,已然是草原之主……”
众人有些不解,这时候讲这些老黄历做啥?
后汉年间,乌桓迁徙至各地,从东北到西北,随处可见,唯定襄等地由汉廷直接控制,没允许乌桓人迁入。
于是乎,当拓跋鲜卑南迁、西行之时,就看上了这些没被乌桓部落占据的郡县,纷纷涌入,当汉廷被迫迁民弃地之后,这些郡县就成了鲜卑人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