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037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6 字数:3613
胡氏是安定五姓之一(梁、皇甫、席、程、胡)。
曹魏年间,胡遵与郭淮共守边境,多次与诸葛亮交战。后又随征辽东,算是司马懿旧部,死前升任卫将军。
其子胡奋,官至镇军大将军。匈奴刘猛叛乱时,诏命胡奋为持节监军,督促各路兵马讨贼。
胡奋请来了骁骑将军、黄石屠各胡首领路蕃,大败刘猛。
胡奋之女胡芳还是司马炎的贵嫔,极受宠爱。
不过这也是胡氏最后的辉煌了,观其家族子弟任官履历,较为权重者多在三十年前。
也就是说,最近三十多年这个家族日渐没落,以至于当匈奴攻打关中时,小心思极多,先有不救长安之举,坐视关中群豪失败,这损害了梁氏及其姻亲索氏的利益。
司马保据秦州时,胡嵩为其将,又鼓动黄石屠各部路松多起事,附司马保。
当然,最后他们都被击败了。
而败了之后,迅速转换门庭,匈奴也不计前嫌,以胡勋为光禄大夫,胡嵩亦有将军之职在身。
原因其实很简单,安定、新平、南安、略阳那一片,胡人茫茫多。
汉人士族与其关系密切,比如安定胡氏就能不止一次鼓动屠各路氏起兵,休屠金氏、梁氏与皇甫氏同样关系密切。
卢水胡及部分氐羌,则和梁氏往来颇多。
这些边地汉人世家大族与胡人酋豪是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朝廷出兵打仗时,点到你了,往往需要你带部曲,这个时候就可以拉上胡人一起。
立下战功后,需要你给胡人酋豪请功,平日里也为他们提供官面上的便利。
就像安定胡氏与屠各路氏之间的两次合作一样,太原王氏与屠各刘氏之间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不过,屠各路氏自从被坑了一把后,便疏远了安定胡氏。
路松多逃亡陇西,不敢回家。路氏其他子弟则附于靳准,为其所用,故胡勋、胡嵩二人与他的关系十分微妙。
此时靳准听得胡勋有些自得的夸耀之语,暗暗冷笑。
他可是记得,梁王曾问他如果对河南士族动手会怎样。
呵呵,他连河南士族都想动,西州士人又算得了什么?
“胡公得授何职?”靳准不动声色地问道。
“司农寺少卿(正五品)。”
“比起光禄大夫,减色不少。”靳准道。
胡勋脸上笑容转淡,道:“却比不得护匈奴中郎将。”
他特地在“护”上面加重了声音,显然是在讽刺。
靳准不理他,又一一询问其他人。
他们倒也不隐瞒,纷纷说了。
游子远仍任冯翊太守,蒋英出任雍州治中从事,辛恕则任镇西幕府从事中郎,胡嵩任镇西幕府督护。
通过他们之口,靳准还得知傅纂出任侍御史,原浚仪令傅畅出任镇西长史,王犷仍为尚书郎……
听得这些消息时,靳准心中警觉:他好像太过孤立了。
关中胡人与他关系一般甚至不对付,晋人士族也对他没太多好脸色,以至于消息都不够灵通了。
怎么会这样呢?好像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随便又说了一番场面话后,靳准便被召唤入内。
******
“平阳催我回返了,但短时难以成行。秦州未下,诸部新附,人心杂乱。”邵勋见得靳准入内时,点了点头,伸手指了指一旁的坐榻,继续和张宾、羊曼等人议事。
“大王,石武虽然姓石,但其乃休屠匈奴,僭号自立罢了。名为匈奴,实为月氏。”张宾说道:“石勒投奔他,很难被接纳。”
石勒为什么投奔石武?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们种类相似。
说白了,石勒是西域胡,石武是大月氏后裔,都是白种人。
石武统领的数万部众多为白人,有时候甚至会被称为羯人,但他自称“休屠王”,显然是想继承匈奴的这个王号——历史上多为匈奴单于指派贵族当休屠王,并不太允许他们内部推举。
刘汉剿抚并用,压服石武后,也不愿给他“休屠王”的尊号,而是册封其为“酒泉王”,可见时至今日,有些名器还是非常有用的。
“金将军已兵发安定,大王不妨稍等些时日,看看战事结果如何,再做计较。”张宾又道:“此辈即便降顺,断不能居于秦州,须得迁走。”
邵勋点了点头,然后看向靳准,道:“卿可有方略?”
靳准想了想,道:“石武降附未久,曾为刘汉攻伐陈安,大破之。刘粲喜悦,以其为使持节、都督秦州陇上杂夷诸军事、平西大将军、秦州刺史,封酒泉王。以仆观之,若陇上诸部并未被大肆迁徙,怎么也轮不到石武用事。大王若想伐之,仆愿遣兵助战。”
“哦?出兵助战?”邵勋讶然:“部伍都整顿好了?”
“靳氏本部在安定,可选胜兵七千,由吾弟康统率即可。”靳准说道。
邵勋大笑,道:“原来你是打着这个主意。放心,我已给安定下令,将你家部众发还,放心吧。你说这事,你侄女先来求我,你又来。”
“什么?”靳准只觉脑子嗡嗡的。
邵勋看了他一眼,道:“令侄女在长乐殿。”
“谁让她来的?”靳准下意识问道。
邵勋静静看着他,有些不高兴,道:“卿百般追问,意若何耶?”
靳准心下一凛,又觉得有点屈辱。
“我意以靳康为桑城镇将,进讨秦州。”邵勋继续说道:“安定的那些部众,你分一些给他。他若去秦州招降了部众,那是他的本事,你也别多管。靳明可为草壁(今千阳县西北草碧镇)镇将,你也分一些部众给他。这些时日,你收拢了不少人吧?别舍不得。”
“是。”靳准艰难地应了声。
邵勋看着他,又问道:“靳氏三分,你是不是不乐意?”
“不敢。”靳准答道。
“你可知此策谁为我所出?”邵勋又问道。
“不知。”
“便是你的好女儿靳月华。”邵勋说道:“我看她比你聪明多了。”
靳准大震。
他真没想到女儿竟然谏言拆分靳氏部落,这是胳膊肘往外拐啊。
不过,冷静下来后,靳准觉得或许也不是什么坏事。
只是——这是由女儿提出来,让他有些难以接受。
“这几日你就办理此事。”邵勋说道:“关西诸事繁杂,你也担着点。不料理完这些事,我是不会走的。”
说罢,再也不理他,而是对卢谌下令道:“令洛阳遣使节来长安,一俟秦州平定,即刻往赴凉州。给王太尉回一封信,洛阳那边可以办几场清谈,先把风声放出来。朝堂之上,找几个五品以下官员,提一提那件事。”
随后扫了靳准一眼,径往后宫去了。
靳准神色晦明不定,正要离开时,却被黄正拦住了:“靳将军请随我来。”
第一百九十五章 代理人
长乐殿前的小院内,秋风习习,寒意初生。
邵勋坐在一棵大槐树下,身侧围绕着两大一小三个女人。
大的高鼻深目,乃西域胡长相,赫然便是原刘汉上党国夫人、石勒之妻刘野那。
今年三十一岁的她正处于熟透了的年华,出征以来,除了代国太夫人王氏外,几乎没人和她争宠,竟是几年来身心最愉悦的时候。
她和靳月华不熟,但见过几面,彼时后者还没嫁给刘粲,只能算是匈奴贵族女子,地位不一定比刘野那高。
“大王现在不太愿意哄女人了……”刘野那凑在靳月华耳边,低声说道:“刚得河北那会,天天带我打猎,临睡前总是说情话。家里叔伯兄长来问大王对我如何,我总是说他对我很好,叔伯兄长遂满意而归,下定决心为大王征战。现在么,直接躺下打呼,他已经不是很在乎上党骑兵了。”
靳月华捂嘴偷笑,眼波流转之下,瞥了邵勋一眼。
当然,是不是真的宠爱对她不重要。
靳家更在意的是梁王的态度,既有官面上的态度,也有私下里的看法。作为新近投顺之人,且隐隐被其他人孤立,更需要她这么一个传话的渠道。
不然的话,久而久之,君臣相疑,对靳家可是灭顶之灾。
不远处,邵勋正看着面前的小姑娘。
靳月华今年二十六岁,这个名叫靳月晖的小娘子才二十,但几年前她就被刘曜看上了。
前天她收到安定来信,居然找上门来,请求放了她父亲,因为她听信传言,说靳准、靳明献城有功,可活,但靳康率部西窜,欲与石武联兵,共抗朝廷,死罪难逃。
邵勋仔细观察着,这小姑娘长得是真好看,而且带着股怯生生的柔弱之意,让人好想欺负她。
且对家人非常挂念,昨天接见时还说邵勋如果要杀靳康,请赐她一死,让邵勋有些惊愕。
在场之人都对她有些钦佩,甚至还有闲得蛋疼的著作郎记下了此事——
“王戏靳女曰:‘汝父母兄弟获罪,吾将纳汝,则何如?’”
“靳女曰:‘大王既灭其父母兄弟,复何用妾为!妾闻罪人之诛也,仆婢尚不能免,而况其子女乎!’号泣请死。”
“王为之动容,起身相扶,宥康之罪。”
事情写得有点扯淡,让邵勋有撕了它的冲动。
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他担心史官把他撕实录的事情也写进去。
此时邵勋又打量了一番靳月晖。
她微微低下头,眼睫毛轻颤,耳根都红了。
远处传来一阵询问声,片刻之后,几人入内。
邵勋正经起来,端起茶碗抿了一口,意态悠闲。
靳准跟在黄正身后,远远看见侄女,气不打一处来,既气侄女不懂事,也气弟弟靳康想法太多——我辛苦操持这个大家族,你居然想背叛我?
靳月晖则对邵勋神情、动作的快速转换感到惊讶,这人有真情、真话吗?
不过她来不及多想,很快和从姐靳月华一起上前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