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049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6      字数:3190
  她已经被定为豫章王妃。
  两人地位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后面发生的事情又有谁知道呢。
  若能重活一回,或许她——其实也做不了什么改变。
  “天子如何?”邵勋注意到了梁兰璧的脸色变化,遂不再叙旧,谈起了正事。
  梁兰璧沉默。
  邵勋懂了,点了点头后,举步入内。
  黄正等人站在里面,微微颔首。
  邵勋四处看了看,只有两名服侍的宫人、一名史官,遂不在意,继续向前。
  他知道诛杀权臣时,甚至有人会拿着刀躲在柜子里,但黄正是心细之人,定然仔细检查过。
  更别说,邵勋腰间还有佩刀呢。
  不是自夸,等闲三五个人冲过来,他还真不怕。大不了绕柱走,最后绝对能把这几个人一一诛杀。
  想当年,他也是以猛将著称的。
  在那个乱世刚启的年头,他甚至敢破军杀将开无双。
  当然,现在大家的军事水平都上来了,他不敢再开无双了,那样容易把自己搞死。
  脚步声在空旷的殿室内响起。
  正闭目假寐的司马炽睁开了眼睛,见得邵勋,先是一怒,继而涌起一股寒意。
  他左右看了看,只看到正在入殿的皇后,顿时有些恐慌,但他不愿丢了面子,只道:“邵卿来了?”
  “参见陛下。”邵勋行了一礼,然后径自坐了下来。
  “邵卿入宫,何带刀耶?”司马炽问道。
  “臣持此刀,擒逆王、克流寇、破匈奴、败鲜卑,纵横大河内外,挽得天倾。”邵勋回道:“不持此刀,颇不放心。”
  司马炽无言以对。
  “臣入宫,实为听闻陛下龙体抱恙,心中焦急,故来探视。”邵勋继续说道:“今日见得,尽知矣。”
  司马炽仍然沉默不语。
  邵勋又等了一会,就在他准备起身告退之时,司马炽忽然来了一句:“卿何负我?”
  “陛下何出此言?”邵勋问道。
  “昔年司马越擅权,数欲害卿,朕实不忍,屡次申斥,卿乃安……”
  “陛下所言甚是。”邵勋说道:“然臣数保洛阳,令宗庙不乏飨;又提戈百战,令胡虏不逞凶。”
  “若无臣,王弥之流亦得入洛阳,公卿士女被驱不异犬与鸡。”
  “若无臣,陛下安得著此冕服?流寓平阳之时,恐只得一袭青衣,朝夕不保。”
  “若无臣,天下百姓难以自安,辗转于沟壑之间,僵卧于道途之侧,哭嚎之声直达上天,怨愤之意布于九州。”
  “诸般事体,足见臣赤心不负陛下,然陛下却罪我忘恩负义。”邵勋叹道:“何言至是。”
  司马炽一听,脸红得跟猴屁股一样,但心中更加恼怒。
  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清二楚,绝对好不了了。而他又没有孩子,做了二十年天子,形同傀儡,心情郁结得几乎要发狂。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心中充满怨恨扭曲,同时又没有软肋的人。
  邵勋那些话虽然都是事实,但只会令他更加愤怒,于是忍不住说道:“朝中有奸佞言晋祚将终,卿信耶?”
  “卿必是信了!”
  “卿纳此邪说,行不臣之事,朕若屈从,亦不过多活数月,不如早死!”
  “卿何必装模作样?可速加斧钺,朕绝不皱眉。”
  邵勋懒得和疯子多说了,起身瞟了司马炽一眼,道:“高贵乡公旧事,臣不敢为之。”
  说罢,飘然而去。
  史官坐在案几后面,纸上一片空白。
  良久之后,他才提笔写道:“帝责梁王有负国恩,愿死社稷。王对曰‘事至此也,岂非高贵乡公冤气所为’?遂振衣而去。”
  邵勋出了昭阳殿后,放缓了脚步。
  梁兰璧快走几步,跟了上来。
  “若有暇,皇后可稍稍解劝一二。”邵勋说道。
  梁兰璧嗯了一声,又道:“邵卿这便常居洛阳了吗?”
  邵勋看了她一眼,道:“是。”
  梁兰璧脸色稍缓,又问道:“兴废之事,古来有之。只是不知,邵卿会如何对待晋室?”
  邵勋停下了脚步,道:“陛下若能逊位,臣便依汉魏禅让旧典。若不能,臣便立新君行此事。”
  不废立天子,那还叫权臣吗?甚至可以据此事最后测试一下朝堂,将仅存的大晋忠臣清理出去。
  不过,邵勋也不是一定要这么干。
  今天入宫,其实就是看看司马炽的身体、精神状态。如今看来,不是很乐观,神龟天子也就靠一口气撑着罢了。
  那么,就要做好执行备用方案的准备了。
  “臣昨日入东宫,见了太子。”邵勋又道:“太子甚是聪慧,识大体,乃有福之人。皇后或可驾幸东宫,指点一二。”
  梁兰璧沉默不语。
  冬日的阳光照在她身上,竟有些许阴翳之感。
  邵勋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道:“来日方长,皇后保重。宫中之事,请多费心。臣——”
  没说完,拱了拱手,离去了。
  刚走了数十步,迎面遇到一队宦者、宫人。
  “拜见大王。”领头的一中年宦官带着众人行礼。
  “侯老三。”邵勋笑道:“速速请起。”
  侯老三谄笑着起身,侍立一旁。
  这人是东海人,离邵勋老家不过数里地,据说与侯飞虎是远亲。
  邵母刘氏嫌侯老三以前欠钱不还,觉得他人品有问题,邵勋便不让他入后宫。
  不过他觉得此人心思灵敏,很懂事,办事能力也不错,于是便任用了。
  政治中心逐渐回归洛阳后,侯老三便从宁朔宫调来了,邵勋直接给了他中常侍之职。
  魏晋以来,因为台阁制度确立,内官(不一定是宦官)权力大受限制,再不能如后汉那样呼风唤雨。
  再加上九品官人法的实施,士族权力暴增,侍中在内官群体中崛起,彻底取代了中常侍——简单来说,宦官这种权力集团已被士族压倒。
  就目前而言,内侍官群体大致有散骑(六散骑)、侍中、黄门侍郎、给事中、中常侍等。
  理论上来说,宦官可以充任中常侍、侍中、散骑常侍等职务,但后两者基本已为士族垄断,虽无具体执掌,就跟在天子身边,类似顾问一般,但实际能量不可小视。
  中常侍之职甚至不常设,盖因曹魏时曾经置散骑,合于中常侍,令后者一度消失。
  司马氏得国后,中常侍再度出现,但非常少,也没有什么权力,就只能管管后宫。
  侯老三当了中常侍,他已经很满足了,因为他以前就是白身,啥也不是。
  邵勋对他也比较客气,因为他不想宗爱之事出现在他身上。
  “宫中之事,万勿懈怠。”邵勋说道:“汝之子女,皆有富贵,勿忧也。”
  侯老三一听,擦了把眼泪,道:“吾女出嫁,王后竟然遣人送了份礼,仆感激涕零。只能以此残躯,为大王效死。”
  邵勋听了一笑,道:“还要同享富贵呢。”
  说罢,拍了拍侯老三的肩膀,上车离开了。
  侯老三一直站在那里,待看不到车驾身影后,方才对左右说道:“大王仁德,遣散洛阳宫人,令其自择夫婿。此事紧要,尔等尽快去办。从今往后,洛阳宫中只能见到宁朔宫旧人。”
  “遵命。”众人纷纷应道,以王沈最为大声。
  第二百零七章 着急的人
  腊月十五,望日大朝会。
  天子不良于行,降旨太子监国,于御座旁听政。
  如果说之前只是在私下里讨论禅代之事,为舆论造势的话,今日这场朝会却是公开讨论了,由内官、洛阳令庾冰公开提及,众臣讨论,结论和梁皇后一样:兴废之事,古来有之。
  邵勋没有参加这次朝会,但他很好地控制着节奏,什么时候正式下旨禅让、什么时候三辞三让,一切听指挥。
  散朝后,垂垂老矣的宗正卿、北海王司马寔要求入宫面圣。
  监国太子司马端遵照事前指示,没有阻止,也没有理由阻止,亲自领司马寔等数人入昭阳宫。
  见到天子后,君臣对泣。
  出得宫城后,京中流传消息:今上恐不久矣。
  十二月二十日,邵勋亲自出城,至潘园迎接父母。
  至于妻儿,稍晚一天才到。
  宁朔宫侍卫、宫人将一件件行李取下,置于各处。
  邵勋站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母亲刘氏絮絮叨叨地说着:“这是小虫喜欢吃的咸菹。唉,我老了,种不了地,只能做些咸菹了,再等几年,怕是此物亦不能亲手做得。”
  一坛坛咸菜被取了下来,小心翼翼地放进地窖内。
  “小虫,还有些羊肉肠,是银铃送来的。”刘氏走到另一辆马车旁,道:“好几车哩。”
  邵勋一时没反应过来,问道:“银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