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056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6 字数:3485
他还是第一次从这个角度听说张轨的故事。
以前只知道天子有难,张轨数次遣兵入援,是难得的忠臣。
梁王遣人去凉州送礼募兵,人家也没为难。
没想到还有另一面。
或许,他听到的和阎鼎所说的都没错。
张轨自比齐桓,与当忠臣并没有冲突,因为他是以诸侯尊王攘夷的态度来行事的。
而且,都乱世了,谁还没点野心?哪个诸侯不扩张地盘?
“说完了?”庾蔑回过神来,看向阎鼎。
“没有。”阎鼎笑道:“还有第二桩事。”
“说。”庾蔑道。
“司马模死后,原秦州刺史裴苞复入秦州,与司马保分庭抗礼,后为陈安击败。裴苞奔安定,为张轨出兵斩杀。”阎鼎说道:“听闻裴夫人甚得宠,凉州张氏疑惧也。”
“原来如此。”庾蔑点头道。
裴苞之父裴黎,官至游击将军,乃裴徽长子、裴康之兄。
也就是说,裴苞是裴夫人的从兄,关系还是比较亲近的。
但——这算事吗?庾蔑不觉得。
“匈奴入据关中后,张寔、张茂等辈皆奉行保据凉州之策。”阎鼎继续说道:“今张骏继位,此策已深入人心。梁王若想收服之,有点难。”
“张骏绝难入朝!凉州十一郡亦多有豪族、胡酋,如金城郡之游氏及氐羌酋豪窦氏等。昔年司马颙以金城太守游楷为梁州刺史,其都不愿赴任,只愿在金城当坐地虎,可见其心性。”
“梁王若想不战而得凉州十一郡,必然要许其方伯之位。听闻梁王只愿给凉州都督之职,刺史由朝廷委派,单此一事便成不了。”
庾蔑听完,细细思索。
梁王只给都督,不给刺史,当然是有原因的。
别看刺史不掌兵,但他代表着朝廷,影响力不可低估。
最关键的是,凉州并非铁板一块,其本身是一个大军阀,但内部又有小军阀,这就给了刺史居间渔利的空间,搞到最后,说不定真掀翻张骏的统治了。
张骏肯定能看得出这一点,所以阎鼎这话没错,人家如果真想割据,必然不同意朝廷派刺史。
事实上,按照之前的接触,张骏确实派幕僚私下露出口风,要朝廷册封其为凉州牧的。
“君方才说凉州欲图秦州,然秦州已为匈奴所据数年,今又入梁王之手,张骏待如何?”庾蔑看向阎鼎,问道。
“整肃十一郡,再图河湟、图西域。”阎鼎回道。
“野心还真不小。”庾蔑笑道。
阎鼎点了点头,道:“金城太守本游氏所任,后为西平公所败,换成氐羌窦氏,复慑服之。前年又兵发河南(兰州黄河以南),深入河湟,复晋兴郡旧地,远近咸服之。”
“去岁姑臧有议,西域长史、戊己校尉闻中原丧乱,道路阻绝,遂附凉州。然匈奴已灭,其心恐异,宜遣兵镇戍,以为后路。”
“这两家竟仍在?”庾蔑惊讶道。
“还在。”阎鼎说道。
西域长史府驻楼兰(今若羌),现任长史李柏。
戊己校尉驻高昌(今吐鲁番),现任校尉赵贞。
中原丧乱之后,道路阻绝,这两位就依附张轨,直至今日。
中原打了二十年,对他们而言就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太太平平,该干嘛干嘛。
而西域众胡一因为内部自治,中原朝廷不对他们指手画脚,二也为汉魏以来中原的威名所慑,所以与这两家相安无事。
阎鼎的意思是,张骏准备加强对这两个附庸势力的控制,有进军高昌乃至楼兰的意思,其实就是拓展战略大后方,毕竟他们的东出之路已经阻绝。
这么一看,野心是真的不小。
想到这里,庾蔑心中若有所思,遂问道:“可能说服西域长史、戊己校尉共击张骏?”
“难,他们实力太过弱小。”阎鼎说道:“而且李柏未必愿意出兵。其人深受张轨之恩,对张氏较为忠心。其后又有焉耆王龙熙,一旦出兵,万一被‘红头兵’抄掠,恐不美也。”
焉耆国百姓多为红色头发,故被人戏称为“红头兵”。
“台臣可能将凉州、河湟乃至西域之事详述下来,我好发往洛阳。”庾蔑说道:“君当知昔年亡奔关中旧事,若能行此事,未必不能戴罪立功。”
阎鼎沉默了会,道:“可也。”
庾蔑舒了一口气,总算没有白来。
即便完不成招降张骏的任务,至少也知道了西边的很多事情。
原来,在匈奴隔绝东西的时候,西边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最让人惊讶的是,已经多年未得音讯的西域长史府、戊己校尉府竟然都在,朝中一度以为他们已经被人攻灭了呢。
庾蔑耐心地等着阎鼎书写凉州之事。
直到正月初十,他才将这些文稿以及写给梁王的密信整理完毕,然后交给使者,加急送往秦州,再转送洛阳,由梁王定夺。
凉州之事,远比他想象得更为复杂。
一个畏惧刘汉、拓跋鲜卑的势力,野心却不可小视。
第二章 策略
使者当天就离开了凉州,出城之后,经阎鼎介绍,来到了一个位于武威、武兴二郡交界处的名为郭家坞的小坞堡内——武兴郡,张轨镇凉州后所设,用于安置秦雍流民,位于姑臧西北。
堡主名阴汉,是前任坞主的女婿。
其妻郭富贵,长得真就很富贵,手臂能跑马,脸上横肉滋生,比一般男人还强壮。
能披甲,能骑马,能射箭,猛得不行。
所以,阴汉在和阎鼎派来的仆人商议一番后,决定让郭富贵守家,自挑百骑,护送使者前往秦州。
他们走的是南线,即通过焉支山中孔道南下,至金城郡。
此郡西南有晋兴郡,乃张轨镇凉州后所设,大体位于今青海民和一带——基本都是氐羌、鲜卑,其实就是个羁縻郡。
金城郡南下可至陇西郡。
作为送信使节,荀序一路上都在观察。
武威还好,但进入金城后(今榆中),氐羌陡然多了起来,甚至还有不少从西边远道而来,欲进入中原的羯人、西丁零部落。
作为本地豪族,麴氏、游氏的影响力仍然相当强劲,当地俗语云:“麴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
不过因为早年不太听张轨号令,且与司马颙勾勾搭搭,这两家遭到了张轨的重拳打击。一直到张轨出兵秦州,收降陇西太守韩稚后,金城郡才受到控制。
控制的手段也很简单,张轨军事威慑,再扶持金城氐人部落,与麴、游等晋人豪族打擂台。
如今游氏政治上受打压,麴氏则在关中与匈奴大战时损失惨重,氐人势力彻底崛起,并得到了少府(凉州刺史府)的持续支持,连太守都是他们的了——与“少府”对应的是“太府”,即西平郡公府。
荀序听闻此事,士族的“杀手本能”启动了,他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机会。
若朝廷越过张骏,直授游氏、麴氏族人太守之位,是不是可以让他们自己打起来?
荀序觉得有搞头。
你让他调遣大军,制定征讨凉州的方略,他不懂。
但你让他煽风点火,挑拨离间,他很懂。
可惜此番行程很紧,没时间在金城逗留,但荀序将此事记下了。
正月十五,一行百余人在进入陇西境内后,遇到了桑城镇游骑。
交涉一番后,当天傍晚进入了镇城。
******
桑城镇位于洮水西岸、狄道县(今临洮)西。
所谓的镇城,不过一座木质堡寨罢了,上面甚至连土都没来得及覆盖,可见修建得非常匆忙。
镇兵员额五千,实有四千。
对应桑城镇那四千家匈奴镇民,差不多就是一户出一丁的样子。
不过,对这种兵民合一的军镇体制而言,区分兵还是民没有太大意义。
没仗打的时候,大家都得忙农活,军镇养不起多少脱产职业兵。
打仗的时候,壮丁出战,健妇、老人、少年守城,都要上阵。
真论起来,和后世明朝的卫所有些类似,但又有区别。
因为镇将权力比较大,可以任命下级官员,朝廷走流程同意,一般不会否决。
而且,军镇以武力强宗或部落酋长为核心。
豪族族长、部落酋长以有血缘关系的本家子弟为军官,组建核心部队,被称为“子弟兵”。再以子弟兵控制更多的外系镇民,为朝廷守御边塞。
有的比较离谱的边塞豪族狂生儿子,然后个个习练武艺,弓马娴熟。
历史上唐末五代时期,府谷的折家宗族子弟不下三千(真能生……),大多会骑马射箭,从小接受军事熏陶。
这种宗族子弟兵凝聚力比较强,组织度高,能打硬仗、苦仗,且为了家人财产(离家出征战斗力显著下降),愿意死战,是一种非常好的低成本、高战斗力边防部队,但——
容易造反!
邵贼虽然很多时候不是人,但他对帐下各路人马的情况了然于胸。
桑城镇将靳康是必须要笼络的。
这四千家匈奴周围几乎全是氐羌、羯人,风俗不同、文化不同,十分扎眼,形同异类。
于是他赐还靳氏的介休老宅,又在洛阳给三兄弟分别赐宅,赏赐诸多财物,将来还会录用靳氏年轻一辈子弟为官。
一连串手段下来,靳康在桑城还算卖力。
游骑四出,昼巡夜警,还敲打了周边几个部落,让他们定时上贡,解决军镇一部分粮饷。
遇到比较头铁的部落,甚至会出兵袭杀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