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167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7      字数:3511
  沔水之上,数千步卒——或许是下马的杂胡骑兵——正在砍伐树木,修建临时浮桥。
  桥梁修建完毕后,他们就会以营垒为依托,渡河南下,袭扰襄阳侧后方。
  如此死守,真的好吗?毛宝第一次对这个战术产生了疑问。
  摆出一副被动挨打,拖到你拖不起的架势,看似更为稳妥,但凡事有利有弊,这样可是会助涨敌军嚣张气焰,削弱己方军民士气的。
  而且,如果邵贼不来强攻樊城、襄阳,只是围困,而且坚决不走,拼着死伤惨重也要打下去,那该怎么办?
  以本伤人之策,最是难敌。
  正在此时,城西突然驰来一骑,远远下马。
  城头有军士拈弓搭箭,看向毛宝。
  毛宝始终没有下令,打算听听对方说些什么。
  “毛将军。”见城头无人射箭,来人胆子更大了,又前行十余步,大声道:“我乃荥阳潘公府上宾客,将军可还记得两家旧谊?”
  旧谊?不存在的。荥阳潘氏乃大族,就连郑氏都矮他们一头,能与毛家这种土豪产生什么交情?
  “看在听到乡音的份上,饶你不死。汝速去也,迟恐毙于箭下。”说罢,毛宝亲自拈弓搭箭,一矢飞出,落于使者身前数步。
  “毛将军。”使者心中一惊,但还是有些不甘,遂道:“大梁天子素喜寒人,君若来降,富贵可期也。今步骑八十万南下荆州,迟则尽成齑粉,君宜细思之——”
  使者还待再说,却见毛宝又取出一支箭,顿时暗骂一声,狼狈跑回马匹处,上马离去。
  毛宝轻轻收回箭矢,看着使者远去的背影,冷哼一声,然后又皱起眉头。
  冷哼是给部下们听的,让他们坚定守御的决心。
  皱眉则是心中担忧,邵贼动用了这么多兵马,肯定不甘于空手而归。最终战果怎么样且不论,樊城、襄阳守军一定会死伤惨重。
  现在活生生站在他旁边的人,却不知有几人能挺到最后……
  十月初二开始,若如毛宝猜测那般,越来越多的梁军步骑南下。
  他们放过守御严密的襄樊不打,转而劝降起了周边诸县,并将愿意投降的豪族代表、郡县官员请到淯阳去面圣。
  军事仗是邵慎打的,政治仗则是邵勋的事情,对南征而言,后者可能更重要一些。
  第一百零二章 正反典型
  天渐渐冷了,战场却日渐火热。
  居于淯阳乐氏老宅的邵勋得到消息:陶侃率军“数万”,自弋阳北上,攻入汝南境内,分兵四掠。
  有氐羌响应吴人,杀郡县长吏,汝南南部、汝阴西南部一片混乱。
  邵勋没有越级指挥,他要看看大侄子怎么处理。
  陶侃避实就虚的一招,还是不错的,他应该早就盯上被强迁过来、满腹怨气的氐羌了,之前引而不发,就等着这时候动手。
  但在邵勋看来意义不大。你还能让汝南、汝阴二郡投降不成?更何况他还在颍川集结了预备队。
  军事上的事情他不再事事操心了,而今主要操作政治事务。
  乐宅庭院之中,他看着手中的名单,微笑不语。
  面前坐着不少荆北诸郡豪族子弟,其中不仅仅有名列谱牒的士族,也有不少摸不着门槛的土豪,或者曾经位列士族谱牒之中,后来滑落阶层的家族。
  就南阳郡而言,如今当以乐氏执牛耳,接下来便是刘氏了,这两家断层领先,接下来的都很一般。
  比如堵阳韩氏,就是那个“偷香”做了贾充女婿的韩寿家族,有点惨,人丁寥落,几乎无望重振门第,现在攀附上了乐家。
  他们家自称是韩颓当后人,邵勋不太相信,别是编的吧?
  再比如宛城吴氏,正儿八经吴汉后人,如今却只是一个小土豪,在乐家“马仔”中都排不上前列,勉强被举荐了一个子弟。
  其他诸如棘阳岑氏(岑彭后人)、棘阳马氏(马成后人)、新野曹氏(曹节后人)、新野阴氏(阴丽华家族)、新野来氏(来歙后人)、新野邓氏(邓禹后人)等后汉年间的大族,基本都败落了。
  坚挺得最久的当属邓氏,直到曹魏年间,邓飏、何晏、丁谧被人骂为“台中三狗”,后随着曹爽投降,邓飏被夷三族,终于坚挺不下去了。
  反倒是迁居外地的邓氏边缘族人还有一定发展,比如就生活在新野附近但说不清楚自家家世的邓艾,以及祖上迁居平阳为官的邓攸。
  阴丽华家族的后人坚持到了曹操那会,后来也不行了。
  其他家族则更早就败落了,很多都无法跻身士族行列。
  当然,这些家族还顽强地存在着,并没有彻底完蛋,有的甚至还能枯木逢春,再造辉煌,比如岑氏、邓氏。
  但他们的境遇,终究说明了一件事:世事变幻,盛衰有凭乎?
  “邓韬何在?”邵勋突然问道。
  “陛下,仆在此。”一个几乎被挤到角落里的人连连告罪,跌跌撞撞地走到前边,拜倒于地。
  “邓士载好歹一代名臣,后人落魄至此,诚为惨事,坐下吧。”邵勋说道。
  “谢陛下。”邓韬心砰砰直跳,坐了下来。
  “令尊亡于襄阳后,你就回了棘阳?”邵勋问道。
  “是。”
  “襄阳邓岳,你可熟识?”
  “有过数面之缘。”邓韬说道:“邓伯山之父曾在陈郡为官,永嘉年间天下大乱,邓岳先至南阳,后至荆州,为王敦征辟。”
  “你可能劝其来降?”
  邓韬心中叫苦。认识是认识,但交情呢?真谈不上。
  不过这时也不好多说什么,只道:“愿勉力一试。”
  邵勋看他脸上那表情,就知道希望不大,于是不再多问。
  邓韬有些失落,天子没给官啊。
  邵勋继续看名单,看着看着,心中一动。
  ******
  一上午的虚与委蛇还是蛮累人的。
  邵勋收了一些名单上的子弟为官,但不是立授,还得吏部考察、等缺。
  说白了,不是很重要。
  今日会见这些人,主要是让南阳的豪族们知道,这个天下到底是谁的?到底谁能给你们好处?谁能决定你们的命运?
  除此之外,说实话这些豪族没有太多统战价值了,将来度田时还得砍他们一刀。
  “襄阳没人来?”午后小憩结束的邵勋在躺椅上摇来摇去,满面笑容的乐岚姬坐到他身旁,轻声问道。
  “蕴文会把人捉来的。”邵勋说道。
  “什么‘捉’,要用‘请’。”岚姬笑道:“若他们肯降,邓岳、毛宝便无丁可征、无粮可食,不想死就只能降了。”
  邵勋轻嗯了一声。
  隔壁传来的清脆的笑声,那是伴驾而来的后妃们。
  南阳乐氏也准备了一些族女,不过都被打发走了。
  邵勋连如狼似虎的刘野那都喂不饱,实在懒得招惹其他女人。
  和岚姬待在一起休养生息,其实也挺好。
  “其实,此番南下,声势已经很大了。”岚姬站起身,为邵勋捏起了肩膀,道:“这么多兵马,没有人不怕的。若刘聪、石勒、拓跋郁律等辈南下,荆州豪族或许还会顽抗,陛下却是中夏之人,又不是流民帅,没有人愿意毁家纾难的,安静等待便是。”
  “嗯。”邵勋说道:“所以战前定计时,我便决意对襄阳围而不攻,但摇动人心耳。”
  “大势至此,只要不犯错,怎么都不会输。”乐岚姬说道:“至不济,还有北地。”
  “美人好见识。”邵勋抓着乐岚姬的手,笑道。
  “都这把年纪了……”乐岚姬轻笑道。
  二人说到这时,童千斤在外轻声禀报:“陛下,王秉请求入觐。”
  “让他进来。”邵勋说道。
  乐岚姬轻轻抽出手,离开暂避。
  王秉很快入内,行礼道:“陛下,臣已自中庐县回返。”
  “怎么说?”
  “蒯恒昔年与陶侃同为刘弘帐下将佐,今遭排挤,故愿降。”王秉说道。
  邵勋微微点头。
  为什么派王秉去?因为东海王氏与襄阳蒯氏有联姻,虽然已是王秉祖父辈时的事情了,但终究有个由头,能找到人引荐——晋弘训少府、南阳太守蒯钦之妻便是王肃之女、王元姬的妹妹,蒯钦死于晋惠帝年间,但子孙满堂,人都还在。
  他提到的蒯恒是刘弘镇荆州时的参军。
  彼时张昌作乱,襄阳、宛城世兵一败涂地,晋廷走马换将,重用刘弘。
  刘弘遂以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又以参军蒯恒为“义军督护”,并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连破张昌,杀万余人。
  从蒯恒当时的名头“义军”督护就能看出,他带的是私兵部曲,战斗力却比朝廷世兵还厉害,同时也说明作为襄阳地头蛇,蒯氏的实力还是很强劲的。
  战后论功行赏,蒯恒得山都县令(襄阳郡属县)一职,将势力快速发展到此地。
  不过,他的仕途也仅止于此了。
  王敦上任时,因需要他帮忙抵御南阳乐凯,辟其为从事中郎。
  王敦死后,因山都县在反复拉锯之中几乎废弃,蒯家不愿再出力了,遂恶陶侃,不复见用。
  鲜卑骑兵已有上万骑自樊城以西渡河,先锋抵至中庐县境内,王秉上门一劝,蒯氏也没什么好坚持的了,直接降了。
  “立授蒯恒襄阳太守一职。”邵勋吩咐道:“此事还需王卿亲自跑一趟,送上公服、官印。”
  “臣遵旨。”王秉应道。
  说这话时,眼角余光偷偷看了邵勋一眼。
  曾几何时,他们可是同僚啊。
  彼时邵勋为东海国中尉司马,只不过第八品职官罢了,而他王秉则是下军将军,乃第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