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274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8      字数:3909
  王恬先愣了愣,然后放声大笑,道:“妙。”
  婢女们登阶而上,取来了酒食。
  在她们的动作下,毡毯、席子上很快就摆满了果品、糕点以及最重要的酒。
  王恬直接放过了慕容评,旁若无人地坐在一张席子上,抄起一壶酒,直接仰脖灌下。
  饮毕,拿衣袖擦了擦嘴,笑道:“定是梁朝弄来的葡萄美酒,妙哉。”
  旁边升起了煮茶的氤氲水汽。
  谢尚放弃了浣足的想法,拿出毛笔,插入茶鼎中蘸了蘸,在一块大青石上写起了字。
  小孩哥慕容恪在一旁看得有点懵。
  这帮人真是怪,也不招呼客人,只自顾自做自己的事,中原游艺就是这样吗?
  好在王悦看不下去了,他轻轻招了招手,将慕容运、慕容评二人请到自己身侧,道:“他们放浪形骸惯了,又服了点散。散发之后,眼中便无旁物,其实没有坏心。”
  慕容运、慕容评二人对视了下。
  “几位无需拘束,就当在自己家即可。”王悦又道:“返程之船还要再等一个半月,待南风大起之后,方能北上。若不喜游艺,行猎亦可。只不过这些年喜欢行猎的人越来越少了……”
  “吾闻河南士人行猎者甚多。邵太白选婿时还要考较骑射技艺,本以为南北一般模样,却是想差了。”慕容评似乎有点小怨气,说道。
  此言一出,王悦脸色不是很好看。
  他们原来就是北方士人,只不过南渡了。现在北方士人做些什么,王悦有所耳闻。
  行田是最占用他们精力的事情,即跑到一处荒芜之所,圈占田地,将其清理出来。
  其次便是打猎,谈论兵事、习练武艺,其实都是为了迎合梁帝邵勋。
  再者,乡间府兵一大堆,或许不会公然发生冲突,但一个勋官和一个士人之间爆发点小矛盾很奇怪吗?口角争斗之时,万一动起手来,没有技艺傍身是要丢脸的。
  北地士林的风气确实不太一样了。
  他们服散现象变少,崇尚武艺、阳刚,而南边服散多,崇尚奢华、柔弱。
  慕容鲜卑的人应该觉得北人比较对胃口,而南边这些士人中不少连御妇人都困难,绝嗣者一大堆,更别说上阵杀敌了。
  只是这话由别人嘴里说出来,有点刺耳了。
  “吴越之地多湖川、山林,不利骑射。”王悦说道:“故国朝骑军甚少,以舟师为凭,保全国境。然慕容氏铁骑驰骋,纵横草原,却可突入燕赵之地,取邵氏城邑、民人。如此,燕王方能名副其实。”
  慕容运和慕容评再度对视一眼,都没说话。
  他们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宇文鲜卑。
  宇文乞得龟虽还活着,却和死了无异,这样一种状态是非常利于慕容氏攻取的。
  遥想多年之前,拓跋鲜卑那种庞然巨物就不谈了,慕容鲜卑连望其项背都做不到,就说近邻宇文鲜卑,其实力也是慕容鲜卑的几倍,他们能以小博大、以弱胜强,委实不可思议。
  仗打到今天,吞食宇文鲜卑只差最后几口了。一旦将其吞并,慕容鲜卑就有了真正入主中原的实力。在这一点上,慕容氏上下十分清醒,在国中担任官员的晋人也是这么劝说的。
  他们现在压根不想南下中原,只想着把宇文十二部一点一点吃下,顺便再把侧翼威胁高句丽击垮,壮大己身,如此而已。
  所以慕容运很快就回答道:“长豫此言差矣。今高句丽在东、宇文氏在西,两相钳制,着实恼人,一旦大军南下,则后方空虚,实难稳固。”
  “高句丽屡战屡败,想必已然丧胆。”王悦说道。
  “不然。”慕容运摇头道:“此辈仍在操练军士、蓄养战马、冶制兵甲,数次扬言报仇,并非说说而已。况还有拓跋鲜卑、宇文鲜卑虎视眈眈。”
  “君等可大肆宣扬元真、代景等辈皆非拓跋苗裔,乃邵氏孽种。再好生支持什翼犍,拓跋必乱。拓跋一乱,宇文氏就胆寒了,必不敢出兵。”王悦道。
  “敢问王侍郎,大晋为何不发兵北上?”慕容运身后一人突然出声道。
  王悦记得此人名叫高铸,渤海高氏出身,门第很低,其妹高氏乃慕容廆嫡长子慕容皝的妾室。另外,他还是慕容恪的舅舅。
  “就算没法北伐中原,水陆兵马并进,征讨蜀地也是可以的啊。”高铸继续说道:“吾闻成国刚灭没多久,诸郡仍有心向李成之人,或可两路发兵,一出荆州,二出宁州,再联络李成残部,或有成事之机。为何不这么做?”
  王悦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李成刚刚亡国,蜀人未必服从梁人统治,从道理上来讲确实是有机会的,但——
  王悦不知道说什么好。
  说大晋朝的兵马太差劲了,打不过梁兵?
  说大晋朝的官员不想冒险,只愿苟安。
  说南渡士人与北边勾勾搭搭,还没出兵对面已经知道了?
  怎么说都很丢脸,都会让慕容鲜卑轻视。
  “梁朝国力强盛,数十倍于燕王,若大晋不能北伐配合,只一路岂非送死?”高铸继续反问道。
  “住口。”慕容运止住了高铸的话,又看了看王悦,道:“王侍郎明鉴,此事确实需要从长计议。不过,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还望建邺诸公能好好思量一番。”
  王悦心下稍安。
  这话说出来,就表明慕容鲜卑不想完全失去这个被梁国阻隔于外的盟友——是的,大晋朝与慕容氏名为君臣,实乃盟好。
  慕容氏终究还是担心邵勋会拿他们开刀,所以对大晋朝还抱有一定期望,希望他们能牵制住梁国一部分兵马、资粮,勿令其全力讨伐鲜卑。
  只是,他们来了数月,好像有那么点看不起大晋乃至士人的意思了。
  王悦暗暗叹了口气,然后堆起笑脸,揭过此事不谈,招呼众人一起饮宴玩乐。
  第七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第一章 奔丧
  “乘船就是快啊,这才一个多月就回到家了。”四月底的时候,济阴城外的某座庄宅内,头戴孝帽的卞滔看着汴水上密密麻麻的船只,有些惊讶。
  幼弟卞茂站在马厩旁,仔细看着里面的一匹马。
  “这应该是高平府兵、左飞龙卫。”卞滔仍在那不停地说着:“这帮杀才,连铜钟都搬回来了,怎么分呢?难道私造铸钱炉?”
  卞茂又靠近了几步,马儿亲昵地舔舐着他。
  “左飞龙卫应有不少人授官了,回去之后,高平豪族遭殃了啊,就像河对岸的江家一样……”卞滔说到一半,发现弟弟完全没理他,顿时有些不悦,转过身来,看着卞茂,道:“五弟,你到底有没有听到我的话?”
  “听到了。”卞茂说道:“考城江氏早搬走大半了,济阴江氏早晚的事。马上要度田了,他们永嘉年才搬过来,田宅现在不卖,就卖不上价了。”
  说完,轻轻拍了拍马脖子,道:“大兄你看,这马多温顺,长得还很高大。”
  卞滔无语。
  五弟这辈子就这样了,不喜读书,不喜交游,不喜做官,不喜治产业……
  直到有一天在洛阳见到西域胡商带过来的骏马,特别喜欢,于是找人托关系,软硬兼施,买了一匹没去势的公马,然后就跟入魔了一样,把庄园里能搜罗到的牝马都找来了,一匹匹和公马交配。
  交配就算了,他还拿着一叠纸记录,给这匹公马的“后宫”及子子孙孙开族谱,活似个牧监官员一般,认真尽职。
  有时候还半夜起身,亲手给公马喂食盐水、豆料,都不要仆人动手。
  大前年的时候,居然去了一趟广成苑,死乞白赖找上了牧监官吏,询问育马诀窍。回来后又跟疯魔了一样,仔细观察、记录。
  卞滔看过那“族谱”,记录得更加详细了,居然连每匹马的习性、脾气、特长都有。
  当然,也记录了缺陷。
  那时候父亲还没去世,就问五弟,广成苑育马多年,至今都没能育出一种特别令人满意的马,你一个人就行了?
  五弟的回答让人无语。他认为育马需要一点运气,而他运气好,一定能育出好马。
  父亲许久都没说话,最后笑了,拍了拍五弟的肩膀,道:“我家还算有点钱财,养你一辈子又如何?”
  父亲年前病逝了,卞滔继承了家业。
  对这个年龄几乎差了一倍的幼弟,他没多说什么。父亲说养他一辈子,做长兄的就养他一辈子好了,以全兄弟之谊。
  只可惜他也是个小官:汴梁度支都尉司马。
  现在还丁艰去职了,想想都泄气——呃,这么想好像有点不孝。
  卞滔烦躁摇了摇头,来到马厩旁,抱臂看着。
  卞茂记录的纸已经装订成册,还弄了个封面,曰《马经》。
  卞滔看了就想笑,遂问道:“‘大将军’贵体如何?”
  提到“大将军”,卞茂眼睛一亮,道:“前几日胃口不佳,现在又好了。”
  说完,居然要拉卞滔去看马——“大将军”就是卞茂从胡商手里买来的马,他自己取的名字,因那匹马比较高大威武。
  卞滔可不想去臭烘烘的“大将军府”,连忙摆脱了卞茂的手,指着眼前这匹马,问道:“此马如何?”
  卞茂一听,更是高兴了,道:“大兄,先前大将军和十二夫人敦伦,诸子长成后都不是很高。此马为大将军第七子所生,诸子中最为高大,几与大将军无异。”
  “哦?”卞滔有些惊讶。
  听五弟絮絮叨叨久了,他对育马也有所了解。
  与西域马交配的牝马都是北边草原上贩来的矮马,这种马在中原很常见,草原上更是茫茫多。
  如果能培育出一种带有草原马血脉的高头大马,意义不可低估。
  当然,现在不能高兴太早。他听说广成苑曾经也培育出很多高头大马,但到下一代时就又退化成矮种了,仿佛那个能让马长高的物事(基因)消失了一般,没能传下去。
  这事太需要运气了!
  远处传来了马蹄声。
  兄弟二人立刻停止了谈话。卞茂再痴迷于养马,也是知道厉害的,立刻将孝帽戴好,与兄长一起钻进了草庐中。
  卞家老二、老三、老四正在谈论李成后宫中有没有绝色,会不会被赏赐下去,谈到高兴处,眉飞色舞,可谓哄堂大孝。
  见到长兄使眼色,立刻敛容,做悲戚状。
  “叔父!叔父。”来客刚刚下马,就是一阵哭嚎。
  卞氏兄弟一愣,纷纷出了草庐,却见一人嚎啕大哭,悲不自胜。
  卞滔上前询问一番,才知此人名叫“卞盱”,乃晋尚书左仆射卞壸第二子。
  而卞滔的祖父叫卞俊,在那一辈中排行第四。卞俊长兄名叫卞粹,生子卞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