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336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8      字数:3823
  古人早说了,“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时候就是体现勇武的时候了。
  一幢六百兵,扣除部分非战斗人员后,还剩五百余,此时皆已披甲执枪,弓上弦,刀出鞘,做好了战斗准备。
  夕阳很美,山风很大,一通鼓声之后,几乎没有任何动员,汤祥就带着五百人冲了上去。
  对面正在仓促列阵。
  前面几排已经列好,后面还有些乱糟糟的,显然不太熟练,军官急得大喊大叫,好一番折腾才堪堪完成。
  从晋军的视角来看,向他们冲过来的梁军阵容整肃,器械精良,行进之间队形保持得十分完好,没有人过分突出,也没有人过分落后。
  数百人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仿佛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对手值得一提。
  “进兵!”晋军阵后响起了鼓声。
  来自鄱阳郡的他们齐齐发一声喊,盾手居前,长枪手居后,缓缓向前蠕动。
  雷明族弟雷瞿居于阵中,前后左右皆是自家僮仆,粗重的喘息此起彼伏。
  他身材矮小,只能透过前方的缝隙观察。
  夕阳照在梁军的盔甲之上,染上了一层妖艳的红色。
  走在前排正中的是一名刀盾手,背上插着一面黑乎乎的旗帜,旗上绘着猛虎,在山风中呼啦啦作响。
  他的神色非常平静,无悲无喜,仿佛不是去打仗,而是去自家菜园子闲逛一般。
  双方的距离拉到了三十步内,几乎没人用弓箭。
  雷瞿注意到对方前排的盾手齐齐将刀斜举于额前,脚步声也为之一变。
  之前是小步快跑,现在是大踏步前进。
  军靴踏地之时,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几乎敲击在人的心头。
  甲叶的铿锵作响如同催命的音符。
  对面的阵中喊了一声什么,数百人齐声应和,然后陡然加快脚步冲了过来。
  雷瞿猛然一惊,然后便觉身前的僮仆直直后退,几乎撞在他的铁锏上。
  正要破口大骂之际,突然看到惊人的一幕:梁军刀盾手后方伸出了十余杆钩镰枪,如闪电般勾住了己方军士手里的大盾,然后用力一扯,不少人或被扯了一个踉跄,或大盾被掀翻在地,前排瞬间变成了不设防的状态。
  接下来便是一阵腥风血雨。
  雷瞿还没反应过来,就见到前面的士兵如同被伐倒的大木一般齐齐倒下,惨叫声陡然上升了好几个台阶。
  “啊。”巨大的盾牌压住了雷瞿身前一名僮仆的长枪,一点寒芒自盾牌缝隙中刺出,准确命中了僮仆的咽喉。
  “唔!啊!”钩镰枪手掀翻大盾后,竟然没有退到后面,而是挺镰直刺另一名僮仆的面门,僮仆歪头躲避,不料钩镰枪也随之一变,弯刃勾住了僮仆的下巴,用力撕扯之下,半张脸连带着喉管都被扯了下来,落于尘埃中。
  梁军刀盾手也不甘示弱,盾牌压住对面兵器的技艺堪称娴熟,环首刀顺着盔甲缝隙刺入。被刺中的军士瞬间惨叫,呼吸中都带着血沫,仿佛他的肺已经被刺穿了一样。
  几乎一个照面,江州军就被打崩了。
  在梁人面前,他们笨拙得像是从军不过数月的新卒,以往引以为傲的技艺和配合破绽百出,军士成片倒下,双方的伤亡完全不成比例。
  一兵向雷瞿冲来,左手大盾,右手环首刀,吼声如雷。
  雷瞿瞅准良机,一锏敲砸在对方的刀背上,将其击落在地,正要来第二下时,前方刺来一枪,逼得他连连后退。
  丢了刀的梁兵放慢脚步,隐入军阵之中,一名长枪兵顶了上来,阵复如初。
  雷瞿额头冒汗,盾牌格住一杆刺来的长枪后,右手铁锏凶猛砸下,重重击在当面梁兵的肩膀上。
  此人惨叫一声,左臂无力地垂下,枪也握不住了。
  雷瞿又想来第二下,结果一左一右两杆长枪刺来,他勉强格开一杆,狼狈地低头避开第二杆,结果兜鍪被人挑落在地。
  他吓得亡魂大冒,步步后退。
  僮仆们拼死上前,为他抵挡四面八方袭来的刀枪。
  雷瞿气得眼睛都红了,他七岁习武,至今快二十年了,竟然连一个人都杀不掉,战绩还不如某些趁乱杀伤过梁兵的小卒。
  但节奏飞快的战场容不得他如此自怨自艾,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了,梁兵的军阵完整得让人绝望,仿佛从来没有死伤过哪怕一个人。
  “呼!”又一杆长枪刺来,雷瞿奋力挡住。
  “七郎快走!”身旁最后一名僮仆绝望地冲了上去,用力抱住了未及收回长枪的梁兵,巨大的冲势让两人都滚落在了地面。
  僮仆手里的刀掉落了,背上也挨了一刀,但他双眼赤红,满嘴血沫地咬住梁兵的耳朵,指甲生生抠进了对方的眼睛之中。
  梁兵也发了狠,大手用力扼颈,几乎要把僮仆的脖子扭断。
  “噗!”僮仆后颈中了一刀,浑身剧烈一颤,软倒在了地上。
  被他扑倒的梁兵跌跌撞撞坐起,鲜血淋漓的双眼茫然地看向前方,一只手在地上摸索来摸索去,似乎在找兵器,准备继续冲杀。
  还是人么?雷瞿仿佛失了魂一般,瞬间就把盾牌扔了,转身就跑。
  逃跑的又何止他一个?
  奉命出击的一千江州兵已陷入了溃败之中,被人数只有他们一半的梁兵席卷着赶向后方,直接搅乱了后面数千人的阵势。
  是役,五千江州兵大败,损兵过半。
  一日后,汤祥率先锋抵达石城,留守贼兵当场遁走。
  四月初六,梁军继续追击,复杀敌数百,斩晋将雷瞿,至初七夜方才收兵回石城。
  他们用一场毫无花巧的战斗,宣告了江州兵东进企图的失败。
  至此,宣城西半部分也稳住了。
  左近豪强似乎没有选择,只能投梁了。
  第六十二章 抢时间(上)
  石城一战大破江州兵,令坐镇湓口的王彬有些恼怒。
  不过鄱阳、豫章二郡的豪族们在仔细了解战斗过程后,心中惴惴。
  便是再消息闭塞,也知道梁帝邵勋赖以成事的银枪、黑矟六营禁军的威名。如果其人还参加过荆州的战事,近距离接触过梁朝禁军,就更加恐惧了。
  正面摧锋破锐,没有使用任何削弱己方战斗力的花招,如断粮、设伏、造谣等,就是猛冲猛打,一击而破,双方兵员素质的差异一目了然,没什么好多说的。
  于是乎,观望的人多了起来。
  当然,他们观望的主要原因其实不是一场遭遇战的失败,更主要的是看到梁人在宣城站稳脚跟了,短时间无法驱逐。从今往后,偷渡大江的人会越来越多,在宣城聚集万人以上的精兵也不奇怪。一旦规模上升到这种程度,基本很难打了。
  杨勤不知道江州士人的想法,此刻的他正坐在石城县衙内,对陆续赶来的豪族“话事人”们训话。
  “你等连寒人都称不上,缘何替司马小儿卖命?荒唐!”杨勤大马金刀地坐在一张案几上,戟指众人道:“州郡之位,多给侨人,便是令长之职,也是侨人、士人平分,你等一辈子也别想混个令长相,被人欺压到底,屈不屈?”
  说完,招了招手。
  “将军,我在呢。”石城尉刘小树穿着官袍,一溜小跑过来。
  说实话,这厮的仪容、风姿实在不敢恭维。
  长相猥琐就算了,气度也不行!
  一溜小跑,谄媚之姿,没有那种“乘步从容,若庙堂之器”的感觉。
  跑步之时,手忙脚乱扶正笼冠,违背“徐而不滞”的手部动作原则。
  嗓门过于粗豪,没有“宫商之音”。
  正所谓“声如撞钟者器宏,言若流泉者智深”,没有浑厚中正的嗓门,如何“御众而不失其和”?
  最后说他这个站姿,弯腰屈膝,没有士人那种“岩岩若孤松”的调调。
  总之各种别扭,若吏部真派人考核,绝对刷下去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今的大梁朝多的是各种起于微末的官员,真按照吏部的仪容风姿标准来的话,没几个人能当官,毕竟他们没有从小就接受严格的仪礼、气度训练。
  就连天子邵勋都是一副“土木形骸”,你还能说啥?倒是他的好大儿们不错,别管长相如何,但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标准,显然从小被他们的母亲训过。
  刘小树站定后,面向众人,微有得意。
  众人看向刘小树,也有些惊讶。这厮居然当上官了?
  “我军初渡江,刘小树携牛酒劳军,恭顺无比,故得石城尉之职。从今日起,你等须听其号令,乐捐军馈。若建立功勋,光宗耀祖也并非不可能。”杨勤说道。
  “将军,我愿捐粮三千斛、出兵五百,可能换一个职官?”有人忍不住了,满脸热切地说道。
  口音有些怪,显然没好好读过韵书,不过大体还是听得懂,杨勤故作沉吟一会,道:“不够。”
  “将军,我还收留了几名大梁天兵,听闻都是洛阳人,今可奉还。”此人急了,又道。
  “哦?”杨勤有些惊讶,道:“他们在你庄上?”
  “是。”此人连连点头,道:“老夫以礼相待来着。”
  “我以为你会把他们抓起来当奴婢。”杨勤玩味地看着他,说道。
  此人心下一突,找补道:“仆让他们好好歇着,他们偏不肯,一定要在庄上喂马。”
  “罢了,把人送回来吧。”杨勤说道。
  说完,让人取来官服印绶,道:“汝可为散部曲将,尽快检点庄客,发放器械,听我号令。”
  “遵命。”此人大喜道。
  “将军,我家亦有大梁天兵……”一瞬间,又有七个人站了出来,纷纷说道。
  “聒噪。”杨勤一拍大腿,怒道:“把人都送回来,赦你等无罪。粮食断不能少,尽快送来石城。车辆、驭手、民壮亦得预备好,此事由刘小树总领。”
  “遵命。”刘小树挺直了腰杆,看向众人,气度奇迹般地壮了起来,只听他说道:“虽说乡里乡亲的,但军法无情,我亦不好徇私,君等且随我来,好好商议下军资事宜。”
  说罢,招了招手,当先而走。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再看看满院的军士,不情不愿地走了。
  “鼠辈!”待人都走光后,杨勤冷笑一声,说道。
  汤祥在一旁笑道:“将来督军家中南下置办产业,可向这些人讨要。”
  “他们能有什么油水?”杨勤哈哈一笑,道:“宛陵陶氏田宅遍布宣城诸县,这才是肥羊。”
  “督军英明。”汤祥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