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356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8      字数:3101
  慕容翰心道:“邵勋怎么长得跟熊一样?”
  邵勋心道:“慕容翰怎么长得跟熊一样?”
  赐坐之后,邵勋又看了下慕容铄、慕容钩,他们比起慕容翰就瘦弱不少了。
  邵勋拍了拍手,坐在王羲之对面的散骑常侍辛谧上前,宣读任命慕容翰为扬武将军的诏书(敕)。
  慕容翰听完,神色微动,但并没有什么欣喜的意思,只再拜谢恩。
  “卿为何出奔大梁,而非高句丽或宇文氏?”邵勋问道。
  “高丽暗弱,宇文乃大梁臣属,非良选也。”慕容翰答道。
  “若中原尚在混战,你会出奔何处?”
  “宇文氏。”
  邵勋笑了,道:“卿倒是实诚。慕容皝可有图谋中原之意?”
  “其人虽有野心,然受中州士人劝导,深知国力悬殊,故不敢轻举妄动。”
  “那就是有了。”邵勋说道:“一旦中原混战乃至四分五裂,其人必率鲜卑大军南下。”
  慕容翰没有否认。
  “朕若兵发辽东,收复平州故地,怎么打?”邵勋又问道。
  “陛下奄有九州,富甲四海,直接出兵便是。”
  “慕容皝有丁几何?”
  “若大发之下,则十余万。”
  “也就是说,寻常只有六七万胡汉兵马。”
  “是。”
  “朕知矣。”邵勋站起身,看向挂在墙上的地图,问道:“伐辽东,难在何处?”
  “难在军馈。”慕容翰的目光也被地图吸引了。
  邵勋点了点头。
  对中原王朝来说,伐辽东最难的就是后勤。
  此时只有一条“卢龙道”可以走,多为山路,弯弯曲曲,年久失修,运输能力十分可疑。
  “滨海道”(辽西走廊)尚未析出来,目前还是辽泽的一部分,这个要到唐末五代那个小冰河期才会淤积成陆,然后被人修缮成驿道。
  李世民一伐高句丽时穿越辽泽就吃了大亏。
  到处是没有退化的沼泽湿地,泥泞不堪,以至于把马车填进沼泽之中,再铺上苇草以利通行。
  路上浪费了太多时间,九月退兵时又遭遇雨夹雪,全军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
  至于广神那个二愣子,在后勤上吃的大亏更不用多说。
  这个年代的辽泽只会比隋唐时更大,覆盖范围更广,因为有相当一部分辽泽是在晋末南北朝这个小冰河期退化,然后被人工开发为城市、农田,这就是人类对自然的征服。
  “先在朝任官吧。”邵勋看了慕容翰一眼,道:“勿要多想。”
  慕容翰心下一惊。
  让他们退下后,邵勋又坐了回去,唤诸葛甝、诸葛虪、诸葛衡三人入内。
  分次落座之后,邵勋说道:“广州新复,诸葛道明可谓头功。壮哉,为朕拿下了荆、宁、交、广、江五州之地,复破江东水师,覆亡司马氏。立国以来,功劳如此之大者,可谓罕见。郡公都不足以酬其功劳,故卿等三人各有分差。”
  说完,又让辛谧宣读三份敕书:诸葛甝任扬州幕府(张硕开府)参军、诸葛虪任安丰太守、诸葛衡任右骁骑卫司马。
  诸葛恢本人即将入京。
  中书监张宾的身体实在不行了,已归家静养,此职空缺了出来,将由诸葛恢出任。
  另外,他还受封鄱阳郡公,食邑两千三百户,追赠其父长水校尉、其母费县君。
  至于财货、美人赏赐,那都是应有之意——当然,邵勋还不至于把司马氏后宫嫔御赏赐出去,让人家为难,掖庭随便挑一个他还没享用过的李成后妃、宗女即可。
  诏书宣读完毕后,三兄弟感激涕零。
  天子还是大方的,没有随便给个六公把父亲投闲置散,而是给了实权中书监之位。
  父亲才五十,对仕途还是有想法的。如此在中枢干个十几年,年迈致仕前给个六公是最好的结局。
  “留下来与朕一起用膳。”邵勋看了看外间的天色,满面笑容道。
  劳累了一天了,下班!
  第八十三章 下班
  邵勋定在芳洲亭用餐,凭轩临湖,风景秀丽。
  呃,大冬天怕是没什么风景,不过无论主客都不在意这一点。
  作为皇宫唯一指定食材供应商,少府珍馐署着实已没什么存货了。好在最近几天洛阳西苑送来了一些猎物或圈养的牲畜,凑合着吃吧。
  署丞阎氏带人清点食材时,看到邵勋从不远处路过,顿时吓了一跳。
  不过邵勋看都没看她,径直走过去了。
  阎氏松了一口气。还好,在外人眼里,她还是清白的。
  “署丞,代国送来的黄羊只有两只了。”女史清点完一处,禀报道。
  “王署丞那边还有吗?”阎氏收拾心情,沉声问道。
  “这就是王署丞送来的。”
  阎氏哦了一声,道:“两只够了,先送一只至尚食局吧,明日陛下可能还要宴客。”
  “是。”女史应道。
  珍馐署有令二员、丞四员,令是主官,丞是佐官。
  阎氏负责后宫活畜食材管理,包括牛羊马驼以及黄羊这种稀罕物。
  另有人分管茶酒、肉脯、干酪、果蔬之类。
  如果天子在外朝,食材统一送至光禄寺下属的太官署烹饪,但烹饪地点不固定,盖因天子不一定在哪个殿室吃饭。
  饭做好后,先由内官尚食局的人品尝,无事后进献给天子。
  如果天子在后宫用饭,则由尚食局的司膳(正六品)带人制作,做好后由尚食(正五品)当众品尝,无事后进献给天子。
  所以,无论是在内朝还是外朝,尚食局是关键。
  现任尚食刘氏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人,邵母老家那边的。
  阎氏大概是离杀死邵勋最近的一个罪妇了,但她主要管理活畜,宰杀、做饭之类要么是太官署,要么是尚食局,不由她经手,且全程不会只有一两个人干活,又有人试毒,难度还是很大。
  与其那般,不如勾引邵勋,让邵贼在她身上纵欲而亡更现实一点。
  当然,她现在也没那个心思。
  小半个时辰后,阎氏又带着女史,在右羽林卫府兵的协助下,赶着马车来到了正在加固的堤堰附近。
  阎氏举目四望,很快看到了不远处沙洲中的一处楼阁,楼阁三层之上,一人临轩凭窗,正在眺望湖面。
  她心慌意乱地低下头,仿佛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
  堤堰上响起了哨声。
  正在刺骨冷水中清淤的力役们松了口气,分批上岸,领取干粮。
  王晏之、王允之兄弟排在队列之中,头颅微低,意气消沉,默默领了三张胡饼。
  晋西阳王司马羕、汝阳王司马熙排在二王身后,见状大为不平,道:“为何王氏兄弟有三张饼,我等只有两张?”
  分发餐食的府兵队副看了他一眼,解下佩刀,连着刀鞘劈头盖脸打了下去。
  司马羕、司马熙大声惨叫,老实了,领了两张胡饼默默离去。
  李寿排在二马身后,默不作声,领了两张胡饼后便紧紧跟上,心中也在暗骂:连苦役里都有不少关系户。
  王氏兄弟明显是王衍找人照拂的,以后说不定还要想办法让他们脱离苦役身份呢。
  不过,他也有关系。
  “夫君。”走过一个拐角时,耳边传来一声轻唤。
  李寿扭头望去,却见阎氏走了过来,塞给他一块肉脯、两块干酪。
  李寿暗喜,接过之后,看了眼妻子。
  她好像有些圆润了,风情更胜往昔。
  “快走!”拐角处站着一排顶盔掼甲的府兵,领头的队主叱喝道。
  李寿恋恋不舍地离去。
  最近吃食好,隔三差五有肉奶干果,甚至连酒和蜜饯都拿到过,让住同一个营房的人羡慕不已。
  不过他们没敢抢。
  开什么玩笑?李寿虽然锦衣玉食出身,但好歹带兵打过仗,有武艺傍身,且今年才三十四岁,气力未衰。
  同住之人一个叫王遐,一看就是养尊处优的文臣,力气小得很。
  一个叫司马范,胡子都白了。
  一个却是老熟人,原李成司隶校尉景骞,听说是被庾亮折腾来这里的。
  这三个人加一起也不够他打的,怕个屁。
  出宫抵达外面的营房后,李寿盘腿坐在苇席上,狼吞虎咽。
  王遐心事重重,食不甘味。
  司马范目无光彩,脸色青灰,仿佛随时会挂掉一样。
  只有景骞眼珠子乱转,悄悄凑到李寿身旁,道:“建宁王,可否分我一点膳食?”
  李寿瞟了他一眼,冷哼一声,道:“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