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357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8      字数:3525
  景骞刚来没几天,不防李寿态度如此恶劣,脸色有些难看。
  司马范几乎凝滞的眼珠有了动作,他微微转头,看向李、景二人。
  “襄阳王有所不知——”李寿指了指景骞,道:“此贼阴附范贲,弑杀吾侄太子班,卖主求荣之辈,我没揍他就算好的了。妈的,扔给狗都不给你吃。”
  司马范低下头,并不说话。
  王遐则忍不住看了景骞一眼,目光中颇多审视。
  “景骞。”李寿继续骂道:“尔后不后悔做下这等逆事?给梁人当狗的下场好吗?哈哈!邵勋也没给你官做啊,他妻兄庾亮还整垮了你们家。”
  景骞脸一阵青一阵白。
  他是因为没得到官做而忿忿不平。庾亮找茬罚没他家田产时,实在忍不住,骂了一声“邵贼”,直接就被整这里来了。
  现在想想是挺后悔的,但被李寿这般羞辱,脸上有些挂不住,反唇相讥道:“李寿你神气什么?靠汝妇卖身得来的吃食,咽得下吗?”
  “你说什么!”李寿勃然大怒,一把拎着景骞的脖颈,骂道:“她为少府女官,缘何血口喷人?我看你想死!”
  说罢,重重扇了景骞一个巴掌。
  景骞眼冒金星,摔倒在地,许久之后才缓了过来,嘴里犹自不服:“我看你眼瞎了!老夫年轻时御女无数,看得再清楚不过,汝妇定然已被邵贼浇灌过。”
  李寿益怒,正待再打,王遐却叹了口气,道:“都是阶下囚,犹自相争,可笑不可笑?不如省点力气,过些时日我等都要被发配去济阴给汴水清淤了,能不能活着回来还两说。”
  李寿闻言喘了许久粗气,又甩了景骞一巴掌后,才坐回原地,默默吃起东西来。
  吃着吃着,越嚼越不是滋味,遂把手中肉脯扔给王遐,道:“不吃了,给你。”
  王遐脑海里想的是李寿方才那句“扔给狗都不给你吃”,终究暗叹一声,接过来吃下去了。
  景骞在地上躺了一会后,缓缓起身,将胡饼捡起,小心翼翼吃了。
  他吃得很仔细,甚至连掉落的饼渣都捡起来吃干净了。
  吃完后,想了想,离李寿远了一点,凑到王遐身边,低声道:“王公,我等真要去挖河?”
  “我也是听琅琊王氏的人说的。”王遐说道:“大概是真的吧。邵贼平定江南,将田宅分给功臣,为联系南北,定然要疏通漕运。西边还好,东边的汴水、鸿沟、泗水、邗沟却时常淤塞,不清理是不行的。”
  “他是想治河吗?”景骞喃喃自语道。
  “大治不至于,小治难免。”王遐叹道:“省点力气吧。”
  景骞脸色难看。
  王遐也不说话了,只默默吃着东西。
  李寿则躺在草席上,翻来覆去。
  ******
  楼阁之上,邵勋与诸葛三兄弟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黄羊肉算不得什么珍馐,但三兄弟连肉脯都没吃过,更别说现宰的了。
  猎杀一只黄羊容易,但活捉可就难了。活捉之后再送来汴梁,难上加难。况这种野物桀骜不驯,很多不能圈养,吃这种东西可谓奢侈。
  这大概就是“富甲四海”的含义吧。
  “像只猫一样,就没吃几口,再来点?”邵勋亲自炙烤了一块肉,轻声问道。
  诸葛文彪摇了摇头。
  邵勋扫了一眼她身上的狐裘,将肉放到餐盘中,然后自去与诸葛兄弟说话。
  诸葛文彪看了一会盘中肉,轻轻捋了下耳畔秀发,默默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江南物产确实丰美,然若输往北地,还得水运。”诸葛甝说道:“广陵向北,邗沟时常水枯,须得整治。昔年曹魏南下,就遇到这种事,大批船只搁浅于河中,为吴人所毁。”
  邵勋微微点头,突然话锋一转,问道:“江南水师舰船,可能入海?”
  诸葛甝一愣,皱眉想了想后,回道:“荆州水师舰船恐不能,丹阳、会稽、吴郡舟船,或可。不过,海上的风浪可不是大江能比的,实在危险。真想要海船,还得去晋安或广州。”
  邵勋嗯了一声,他当然了解这点,看船型就知道了。
  怎么说呢,如今无论南北方的船只,就型制来说多为内河船,非为航海设计。
  内河船去到海里,不是不可以,但风险系数比专业的海船要大很多。
  长江水师即便沿着风浪较小的近海航行,尽量不去波涛汹涌的深海,能不能活着回来也要看命。
  他记得后世李世民伐高句丽,诏令凡渡海者普赐功转,就是因为这项行动十分危险,不得不还没打仗就计功,以激励士气。
  说白了,这年代无论东西方,都还没做好走向大海的准备,海上商业的规模还很小,且船毁人亡的概率很高——航海本来就是勇敢者的游戏。
  但近海航运也存在相当的必要。
  别得不说,扬州有晋安、建安二郡(今福建一带),陆路道路艰难无比,真不如海上坐船方便——晋安(治侯官,今福州)以及西面的南康郡都曾归属过江州,今仍属扬州。
  广州与交州的联系,也是靠海船沿着海岸线航行,比陆路容易多了。
  深海航行技术做不到,那么沿着海岸线的近海航行是可以提倡一下的。
  以前是没太多需求,但以后呢?况且,攻打慕容鲜卑最好有舰队帮忙输送物资乃至登陆部队,比穿越辽泽的烂泥塘容易多了。
  邵勋看向诸葛甝,道:“卿可兼领典船校尉一职,前往温麻(今霞浦,一说连江),将船屯恢复起来。朕担忧剩不下几人了,卿尽力为之。”
  “遵命。”诸葛甝应道。
  当了典船校尉,虽然仍在幕府领参军,但没法待在建邺了,肯定要去晋安郡。
  东吴有三船屯,两个专门造海船,其中之一就是温麻船屯。
  “做好这事,朕仍有厚赏。”邵勋勉励道。
  夜色愈发深沉,眼见着不早了,邵勋便让童千斤派人领诸葛三兄弟出宫。
  诸葛文彪轻轻起身。
  “冷吗。”邵勋走到她面前,紧了紧狐皮假钟的系带。
  诸葛文彪下意识想后退。但邵贼根本不给她选择的机会,三两下便系好了。
  诸葛文彪眼睫毛轻颤,微微偏过头去。
  “走吧。”邵勋又当先而走。
  满天星斗之下,二人一前一后,很快来到了那个熟悉的院落。
  诸葛文彪行礼一番,快步回了自己的住处。
  石氏悄悄站在窗户边,打开一道缝隙,就着星光望去,眼睛瞪得很大。
  十几天了,“诸葛博士”早出晚归,好像故意避免碰面一样,让她十分好奇。
  问程、郭二位女官,她们又不说,今天终于亲眼看到了,但答案让她很是无语。
  诸葛文彪似是往这边瞟了一眼,石氏有些心虚,慌忙藏了起来。
  邵勋则背着手,在院外踱着步子。
  得了江南之后,他的帝国版图才终于完整,很多设想才终于可以着手。
  “传令,冬月准备两场清谈,就在沙海。”说完这句话,他便转身离开。
  童千斤暗暗记下,准备明日传达下去——天子口头命令曰“谕”,是八大旨意的一种。
  第八十四章 海路
  残星未褪,定鼎门大街的石板路上已覆满寒霜。
  今日不过是闰十月的第十天,天就已经冷得不行了。
  车夫睡眼惺忪地坐在前面,有一下没一下地抽打着骡子。
  押运的府兵倒是精神饱满,只不过一个个归心似箭,都想着早点拿到赏赐回家。为期一年的上番即将结束,下一次来洛阳或汴梁得三年后了。
  几辆马车很快抵达了汴梁宫提象门外。
  角楼上守夜火把飘着青烟,与不远处的炊烟在空中纠缠,最终消散于寒风之中。
  守门的左长直卫府兵仔细检查了一番,便将他们放行入内了,此时天已熹微。
  车队最终在龙鳞殿外停了下来。
  晨光之中,一群武人正在练习步槊。
  领头的乃大梁皇帝邵勋,振臂抖腕之中,沉重的步槊如游龙般窜出,狠狠扎进榆木人桩之内,缨穗在破晓的晨风里炸开一团猩红。
  他身后跟着数十少年。
  腮边筋肉滚动不休,掌心的汗水早已浸透槊杆,肩背因为长时间架着长槊而微微发颤。
  片刻之后,随着一声大喝,前排少年弓步前突,齐齐暴喝一声“杀”,长槊挺刺而出。
  接着便是第二声大喝,后排少年举槊横扫,缨穗齐齐飞扬。
  第三排少年挑起一个个草人。
  第四排少年急速抖动手腕,模拟砸落敌人手中的步槊或长枪……
  “停!”邵勋一声断喝。
  四排少年齐齐收势,拄槊喘息着。
  “尔等皆英烈之后,朕寄予厚望。好生练习,勿要偷懒。”邵勋将步槊递给童千斤,大手一挥,道:“且散,回去擦洗一下,用罢早膳便温习功课。”
  “遵命。”数十少年齐声应和,然后分成四列,迈步远去。
  “曹卿。”看到晨风中飞扬的白发后,邵勋笑了笑,道:“来得这么早?莫非睡不着?”
  “人老了,睡得就短。”少府少卿曹嶷苦笑道:“不知道多羡慕后生郎,一睡便是四五个时辰。”
  邵勋哈哈一笑,问道:“制好了?”
  “却不知合不合陛下心意。”曹嶷招了招手,唤来一名小史,将一物递上。
  邵勋接过一看,问道:“这便是温麻船屯所制海船型制?”
  “正是。”曹嶷说道:“比臣在青州见过的船都好。”
  “南人造的船只肯定比北人强多了,但——”邵勋翻来覆去看了许久,道:“为何船底这么平(吃水浅)?船身(重心)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