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439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9 字数:3848
慕容廆对他们十分欣赏,礼贤下士,一再邀请,于是封抽就任长史、封悛出任参军,为其效力。
慕容廆真对不起他们封家吗?不,相反有大恩,可你就是这么报恩的?
沉默了一会后,封抽对王诞行了一礼,道:“王公,大厦将倾之际,人皆惶恐。封家有二弟(封悛)一脉忠于慕容氏便够了,三弟早逝,无有子嗣,我作为长兄,自然要别做打算。”
王诞无语。
他家是昌黎本地士族,到底不如这些外地来的大族头脑清醒,连家族存亡的理由都想好了——好吧,或许这是真的。
但他还是忍不住问道:“真想好了?万一梁人退兵,你家可讨不得好。”
封抽叹了口气,道:“天道幽远,谁说得准呢?不过聊尽人事罢了。无论是何结果,我自一力承之。”
“那你打算如何处置我?”王诞问道。
“王公暂且于此安歇。”封抽说道:“若有暇,可书信一封,请昌黎王氏子弟归正大国。”
王诞沉默良久方问道:“柳城已尽在你手?”
“不独柳城。据我所知,营丘、冀阳、成周、唐国、乐浪五郡皆已降。”封抽说道。
说完,他略略解释了一番。
营丘、冀阳、成周、唐国四郡都是侨郡,或直接遣使接洽投降,或杀官造反,已然全部归梁。
位于柳城、棘城交界处的乐浪郡也差不多,境内多叛,太守遁走,唯朝鲜县令孙泳成功抑制住了叛乱,收斩县内阴谋应梁的大族、出身乐浪王氏的王清,同时赦免了与之同谋的数百人,众情乃安。
王诞听了,摇头叹息道:“孙泳活不了多久了。”
封抽差不多持同样的看法。
孙泳是昌黎本地人,受命管理内迁的乐浪百姓,看样子有一定的威望,但乐浪人本身对慕容燕没有太多的向心力。说难听点,人家只支持中枢,且是谁在中枢支持谁,而今是邵氏一统中原,那么他们就支持邵氏,因为这些边地豪族非常依赖朝廷给予的名义镇压地方,统合地方人力物力,对抗可能的外敌,比如高句丽。
如果梁人对这些内迁的乐浪士民说马上帮你们打下乐浪郡,让你们能够返回家乡,这些人一夜之间就会造反,执孙泳以献。
“一夕之间,五郡二十余城(堡壁)皆降,你让慕容氏如何看待我中夏士人?”王诞叹道:“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恩将仇报,若梁军兵败退走,以后还有士人能被重用吗?”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封抽道:“王公所携之书信,我可遣人转交给燕王。”
王诞听到“燕王”二字先是一愣,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这是指梁朝燕王邵裕,顿时苦笑两声,道:“老夫累了,你自便吧。”
“棘城内情如何?王公可有所教。”封抽又问道。
王诞闭目假寐,不言不语。
封抽懂了,行礼离去。
******
“完了!完了!降了,都降了。”柳城二十余城陆续投降的消息传出后,在昌黎大地上引起了一番震动。
有些部落还在犹豫不决呢,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撒丫子跑路,以至于刚刚自棘城西行的鲜卑骑兵陷入了补给困难的境地。
本来甲地有个部落在放牧的,准备去弄点吃食,然后翻山越岭袭扰梁人后路,结果他妈的人不见了!
复奔乙处,这里原本有个坞堡的,而今大门紧闭,看在往日的交情上,稍稍给点粮食打发了,你急得破口大骂,人家说我也有难处,那谁谁谁都降了,你也别折腾了,要么降,要么跑。
昌黎各处就陷入了这么一副人心惶惶的境地。
到了这个地步,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剩下的没有明确表示投降的豪族或酋帅,也陷入了观望的态势。
他们在等,等梁军和慕容氏决出胜负,谁赢他们帮谁。
毕竟“百万大军”不是开玩笑的。
段部鲜卑来袭,他们没说的,遵奉号令出兵。
高句丽来攻,也跟他们干了!
可百万梁军?莫要玩笑!
一人一口唾沫都能让我家牧场旁边的溪流涨水。
那马蹄声震天动地,几乎能把帐篷掀翻。
百万人齐齐射一轮箭,大地一片白茫茫,全是雪白的箭羽在风中摇曳。
你让我对抗这个?我身板小,你们先打,决出胜负再说。
形势就是这么个形势,相当明了了,胜负只在棘城攻防。
五月初十,李重抵达平刚故城,聚集于此的大军已然超过五万。后续的山道之上,旌旗如云,长枪如林,数百里鼓声不绝,林中鸟兽纷纷奔走,一副世界末日的景象。
十一日,燕王邵裕率千余骑抵达朝鲜县,刚刚被孙泳压下去的乱子再度复起,数百人冲进县府,绑了孙泳以献,剩下的不愿投降的人则狼狈逃窜,走山林小道奔回棘城。
战争的脚步一点点逼近慕容燕国的都城。
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进军(上)
“是南风啊……”邵裕登上了一处高坡,看着猎猎飞舞的军旗,若有所思。
南风乍起,青州那边渡海更加方便了。
今年横屿、温麻二船屯应该送了一批新船过来,运力更加充足了。便是海上损毁一些,依然能将大量人马、器械、粮草乃至役畜输送过海,抵达辽东大地。
东莱行营的大军,最迟五月底就会大举北上,攻打襄平等地,后面可能会沿着沼泽边缘进入玄菟郡。
他们来不来棘城都无所谓。
前方响起了密集的马蹄声,在坡下小憩的王府骑军纷纷起身,掣出器械,准备上马击贼。
邵裕又低头看了看牧草,多半已经抽穗孕蕾,一派勃勃生机。
长势这般良好,不知可供多少牛羊咀嚼。草原行营的大军东行,只要合理规划好路线,应不至于连草根都啃掉。
不过宇文十二部的牧场今年是亏定了,外来的牛羊马驼如同蝗虫一般过境,将本应供他们家牛羊嚼裹的牧草吃光了,怎么办?或许也只能尽起牛羊丁壮,骑上战马,带上弓刀,去别的地方放牧了。
蹄声很近了。
王府护军已经全数上马,开始慢跑,向迎面而来的敌军冲去。
舍人郭时神色振奋,花白的须发在南风中飞舞不定,他亲自擂鼓,激励将士们奋勇厮杀,同时也在提醒敌人,大梁燕王在此。
这是邵裕的意见,他坚持要求这么做,想看看有没有鲜卑将领昏了头,受不了诱惑,想要擒杀他以为战功。
你别说,还真有!这世上从来不缺亡命徒,也从来不缺被功名利禄迷了眼的人。
千余敌骑越奔越近,草场上烟尘漫天,杀声骤起。
一千五百王府骑军同样呼喝连连,战意昂扬。
中尉司马吕罕率新赶来三千燕山园户,依托高地列起了长矛阵。
五百骑兵位于阵中,只要大阵分开一个缺口,他们就可冲杀而出。
高地东南方是一条小溪,溪流上每隔数十步插着一根木杆,那是标注好的浅水区,骑马涉水可过。
高地东北方是一个小树林,暮春之际,杨柳依依,但鸟雀却在林子上方盘旋不定,不敢落下去。
来吧,能让孤以身作饵的可不多。你既敢以少冲多,想必有几分自傲,那就手底下见真章,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直取孤的人头。
“披甲!”邵裕平静地吩咐了一声,立刻便有两名兵士上前,将天子御赐的金甲为他披挂而上。
一切妥当之后,他们又把邵裕扶上了马背,将调校好的角弓挂于马鞍一侧,数了数箭囊中的箭矢数量后,又把沉重的马槊抬了过来。
邵裕单手接过,在空中挥舞了一下,举重若轻。
正面冲锋的双方骑兵已然交上了手,便在此时,角声陡然响起。
东南方猛然响起了马蹄声,八百余燕王府骑兵直冲而出,在侯莫陈参的率领下,快跑至小溪畔,涉水而过。
一时间水花四溅,气势汹汹。
东北方的小树林边,一名又一名骑兵牵马而出,在林边空地集结之后,翻身上马,齐齐大喝一声“杀”,然后在拓跋思恭的带领下,直冲而来。
很显然,这是一场钓鱼。
手法一点都不精妙,计谋一点都不高深,但自古以来就是屡试不爽,因为其直指人心,愿者上钩。
正面交战的双方对冲之后,都有些气急败坏,因为伤亡都不小。
梁军这边是标准的三段冲锋,前中后各五百骑,迎面碰撞之后,前队五百骑散开了,中军五百骑与敌军缠斗在一起,双方马速都有些下降,各自试图收拢部伍,集结之后展开第二次冲锋。
而就在此时,战场侧翼的两个骑兵集团已经掩杀而来,对鲜卑骑兵形成半包围态势。
当第一根羽箭落下时,正在整顿部伍的鲜卑人意识到了不妙,士气一落千丈。
但没有后悔的机会了,三个方向总计近三千骑围拢而来,将总数不过一千三四百的敌骑一击而散,再也无法集结起来,纷纷四散突围。
梁军骑兵策马直追,远远跟在后面,轻松惬意地抽出角弓,一一点名。
双方一追一逃,直杀出去十余里才收兵。
“殿下,斩了一个都尉。”正午时分,中尉到华带着百余骑率先奔回,兴高采烈道。
末了,又补充了一句:“此人先被拓跋将军射伤,坠马之后为我部军士擒斩。”
邵裕抬头看了看立在远处的拓跋思恭。
箭术了得的人不少,但能把骑术和箭术结合得炉火纯青的人却少之又少。
有些人骑马射箭,动作十分僵硬,但有些人奔马驰射,不但手特别稳,上半身几乎不动,还充满了节奏的美感,那便是高手了。
父亲是这样的人,他也是,远处那个拓跋思恭在此道上亦颇有几分看头。
这是个人才啊!
“将此人头颅挑起,看看能不能招人来夺取。”邵裕吩咐道。
说罢,策马下了高坡,继续他的游奕扫荡任务。
******
凡城(今平泉)已经接近修建完毕了。
一座简陋的小土城罢了,无需马面,没有城垛,更没有隍堑之类,唯一的要求就是大,能存放足够的物资和粮草,在两万人的努力下,只花了差不多二十天的工夫便已粗粗完工。
五月十二日,燕郡太守展平将大部分人发往平刚,自己留在凡城督促粮食搬运、存放工作,而就在此时,沉闷的鼓声在旷野中响起。
他第一时间登上了城头,四处张望。
“府君。”一名郡兵幢主走了过来,躬身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