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510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10      字数:4254
  另外,他隐隐发现,只要入了府兵这个体系,不管你原来是什么样,最终都是一个鸟样。
  左长直卫府兵中固然有很多关东人,但关西人乃至杂胡军士也不少,他们奉命出征时,面对氐羌、匈奴可一点都不手软——当然如果汉人造反,他们同样不会手软。
  仿佛他们天生为了军功、杀戮而生,对功转、官位、土地的渴望无与伦比,再加上要自备粮械,出征后军纪不会好到哪里去的,即便你尽力约束了。
  天子有诏,屠灭作乱之人后,于安定、略阳二郡交界处置祖厉龙骧府,自并州招募一千二百府兵余丁徙镇。
  庾亮估摸着,天下大概已有十一二万府兵了,将来会不会鼓动着朝廷向外扩张,以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比起太学、国子学,武人对官爵的渴望更让人忧心。
  或许所有人都低估了这个以武功为进身之阶的群体对天下风气的改造。
  对,就是改造。
  最离谱的是,庾亮发现一小部分士人居然开始书写歌颂军功、边塞的诗赋,这股尚武的风气一旦刮起来,真的让人无所适从。
  置身于这股大潮之中,个人的力量真的太渺小了。
  ******
  六月十五,庾亮回到了长安。
  五月麦收之后,相当一部分田地已种上了黍豆,郁郁葱葱,煞为养眼。
  这是长安附近最好的田地,绝大部分都分给了世兵,成为了军田。
  城墙之外,铁匠铺连绵不绝,大部分是最近半年新设的。
  老铁匠被迫多招了不少徒弟,日夜不停地打制器械,为战争做着准备。
  听闻河西郡那边有牧人放羊时,羊蹄子不小心刨出了石炭,土人用来引火,非常方便。
  庾亮奇之,遂到故纸堆里查找,这才知道原来汉代就有人以此烧火了,但他也算走南闯北了,平日里却未听闻过此物。
  诸葛恢却说曹魏时有人在关中用过,称之为“石薪”。不过老实说,直到现在关中几乎还是见不到用此物烧火之人,可见并未流行开来。
  诸葛恢令匠人以此冶铁。消息传到洛阳后,被天子下诏制止。他的态度很明确,官民烧水做饭可用此物,但冶炼兵器只能用木炭,不得用石炭,说是石炭冶炼的兵器易“脆折”,不如木炭冶炼的好。
  庾亮很不解,但他不打算深究。不让冶铁就不让冶铁呗,但可以卖给长安官民嘛。事实上他已经遣人在关中各处察访了,看看哪里能开采石炭,这是一桩不错的买卖。
  回到城中后,他径直来到了庾府。
  “大兄。”庾冰刚刚下直,见了便笑道:“天这么热,还四处乱跑作甚?不如来饮杯茶水。”
  所谓长安“庾府”便是他家,盖因他四月份出任雍州别驾,于是便在此置宅。反倒是庾亮只领了个临时性的使职,没有置业,干脆住在弟弟家。
  “不跑不行啊。”庾亮坐了下来,叹道:“眼见着诸皇子都在外面忙差遣,梁奴只能在秘阁寻章摘句,他不急,我还急呢。”
  “急也没用,越急越坏事。”庾冰亲手给兄长倒了一杯茶,劝道:“经营雍州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兄长你也五十了,别太拼命。”
  庾亮摇了摇头,道:“梁奴食邑在此,东宫亦有关西僚属,不好生经营,将来悔之莫及。”
  庾冰默默品味着这句话,暗叹一声,太子一日不登基,兄长就一日放不下心,担心出什么变故。
  想到此处,他及时打住了。因为再深想下去,就涉及到你为何想要经营雍州?你有什么目的?你是不是抱着什么最坏的打算?以关右之地,拥并州高屋建瓴之势,太子又想做什么?
  什么事情都不能上秤,越上秤越难以解释。
  “兄长,输送粮械之事可不能放下啊。”庾冰忍不住提醒了句。
  “无妨,我盯着呢。”庾亮摆了摆手,道:“都是用惯了的人,他们办事,我放心。”
  庾亮出任关西转运使后,便自己招募了一大帮僚佐,绝大部分是河南士人,另有少数蜀人,负责与官府对接,处理各种庶务。
  “兄长府中多为豫人,在关西多有不便,不知可曾物色几个秦地干吏?”庾冰又道。
  “前些时日在安定与人坐谈,宾客中似有贤才。”庾亮沉吟片刻,道:“明日我便遣使西行,厚礼聘之。”
  庾冰松了口气。
  既然要经营关右,就不能再有畛域之见。在这件事上,兄长是清醒的,幸甚。
  “你呢?”庾亮问道:“你这个别驾做得可顺心。”
  庾冰苦笑道:“在长安,谁能压得过诸葛道明?不过他还算客气,弟每每谏言,他还是听的。”
  “这个老滑头!两个女儿都送进了宫,最擅钻营了。”庾亮笑道:“不过你也不要掉以轻心。知人知面不知心,防着点没错的。”
  “兄长说得是。”庾冰附和道。
  “京中可有消息传回?”庾亮喝了一口茶,问道。
  “天子五月出了一次宫,至尉氏县刈麦,巡视睢阳渠,月中就返回了,至今未外出。”庾冰说道:“听闻刘修仪抱恙卧床,恐时日无多。”
  庾亮微微颔首。
  刘修仪无子,只有桓温、温毅两个女婿。
  他和桓彝交情不错,故对桓温提携有加,但也仅此而已,与刘修仪乃至平原刘氏没有过多的交情。
  “还有何事?”庾亮继续问道。
  “天子诏发江南天师道降众两千余家至徐州治河。听闻治河完结,这些人会被迁往朔州,大约是在明年暮春。”
  庾亮面色平静地点了点头,道:“继续说。”
  “还有的兄长怕是不爱听。”庾冰说道:“五月麦收后,诏以武强镇旧址置武强龙骧府,于南皮、河间之间置弓高龙骧府,又于弋阳郡置白沙、木陵二府,所需兵士自并州、河南府兵余丁中选取,另择数百裁撤之河北军镇骁锐实之。听闻汴梁役户都快空了,想当年最多时可是有数万户,而今尽作府兵部曲。”
  庾亮无奈摇头,道:“北地豪族一批批南下,空出来的土地、田宅就这样被占了。这还不算,弋阳那等荒芜之地亦大批安置府兵。不过也好,让他们与五水蛮、鲜卑、氐羌作伴好了。”
  “没了?”庾亮又看向弟弟,问道。
  “没什么值得一提的事了。”庾冰说道:“而今所重者,无非收复西域罢了,却也非今年。”
  庾亮想了想,确实是这么回事。
  这两年以休养生息、夯实根基为主,朔州建置、徐州治河、平州经营、江南开发是最重要的几件事,如此而已。
  第二十五章 见闻
  贞明五年(338)六月中,骄阳似火。
  太上皇灵柩葬入陵寝之后,洛阳并无大事。六月十五的望日朝会上,天子下诏,令戊己校尉派人西行,考察适合屯垦的地点。
  西事稍毕,天子又行文青州,令发丁壮万人,浮海北上,于将作少监何充确定的位置上(今岫岩)筑城,赐名“岫岩”。
  七月初三,沙门镇将钟离克带着三十万斛粮食及首批丁壮千人抵达马石津——剩下的九千丁壮将在接下来一个月内陆陆续续抵达。
  下船后,钟离克发现旅顺县已然有些不一样。
  他回忆了一下,上次来旅顺还是去年五月。之后都是部将带队航行,他则常驻沙门岛,很少离开,不意变化如此之大。
  最显眼的其实是位于海浦附近的几个大土窑,日夜不停地烧砖制瓦,山上似乎也有人开凿石块,拿来修建城墙、屋舍、仓库。
  诚然,旅顺县产出的条石、砖瓦不可能供所有人使用。到目前为止,似乎主要拿来建造官舍、粮库、武库以及包裹城墙,但其实已经非常不错了,至少原本凌乱、粗陋的木屋(原临时军营)拆除了不少,整座城市变得顺眼、整洁了不少。
  “这就是旅顺?有多少人?”身后传来了虚弱的声音。
  钟离克微微一笑。
  此人名叫桓思,乃广陵富商桓封之子,听说是曹魏时南逃的桓氏族人后裔,可惜拿不出家谱了,可能真没有,也可能是逃亡途中遗失了,反正广陵郡没将这一家列入士族谱牒——也有传言这家是汉末时迁徙过来的,反正众说纷纭,难以辨别。
  钟离克与桓封有过一面之缘,见他家跑到蓬莱开邸店,有些惊奇。后来推却不了情面,便答应将桓思带上船,一起来到旅顺。
  这家伙一上船就吐得不行,上岸后才稍稍缓过来点,这会看起来还是很虚弱。
  听到桓思的话后,钟离克说道:“去年一整年都在编户齐民,旅顺县应有五千五百户、二万七千口上下。”
  桓思哦了一声,又问道:“都有哪些人?”
  “最多的便是宇文鲜卑了,众二万。剩下的则是东海糜氏及朝廷发遣的匠人,或许还有些商徒之流。”钟离克说道:“原本还有三千家燕山苑园户,听闻开春后走了。”
  “不回来了吗?”
  “过几天应该会回来秋收,秋收完后大概是真不回来了。”
  “搬去哪里了?”
  “王都岫岩左近吧。”钟离克有些不耐烦了,问道:“你今年真准备在这过冬?”
  “是。”桓思回道:“燕王邀我至岫岩一行,明夏再回蓬莱。”
  钟离克遂不再理他,上岸督促卸货去了。
  桓思则在随从的搀扶下,慢悠悠地在城外闲逛着。
  从城墙外围一直延伸到远处十余里,到处都是接近成熟的粟,金黄金黄的,让人看着就赏心悦目。再远处则是起伏的山岭,一些牛羊、马匹被随意野放着,几乎没什么人管。
  部分山坡被栅栏圈了起来。桓思有些不解,找人一打听,才知道这是燕王赏赐给糜家的果园,而今正在清理,明年就要移栽果树了。
  “这……”桓思有些羡慕。
  即便旅顺是很多人眼中的苦寒之地,但一口气得到上百顷山地做果园,可太让人眼馋了——即便不全部栽种果树,也可以分出部分种蔬菜瓜果,或者直接拿来放牧。
  糜家可真是了得!
  而就在桓思流露出这个意思的时候,旁人又笑着告诉他,宇文家得赐的草场更多。东北方有一片周回数十里的草场,全是宇文夫人的私产。
  宇文氏也是旅顺县第一大族,风头直接压过了燕王妃糜氏,毕竟糜家带过来的庄客部曲还不到一千户,和宇文家不在一个层面上。
  桓思听完默然良久。
  他没想到,在北地度田如火如荼的情况,辽东居然还在“倒行逆施”。大族动辄阡陌纵横,跑马圈地,赏赐牧场都是整片山脉、整片山谷地划。
  这么一看,尔母婢,我也想来!
  真的,桓思动心了。
  他家在广陵很有钱,也有很多僮仆。尤其是当年北人大举南下的时候,他家作为地头蛇,趁机收拢了不少零散的庄户。
  桓思也不清楚他家能不能保住这些人,看样子很难。哪天朝廷括户一次,必然会要求他们放散部分僮仆。
  既然保不住,早晚被朝廷拿走,还不如转移到辽东。不但可以让广陵桓氏在辽东有一个分支、保留一部分家业,还方便做买卖,一举两得。
  不行。得赶快写封信,请钟离将军帮忙带回去。
  ******
  “今日是七夕,大王特赐果品,以贺佳节。”清脆的铜锣声响起,刚刚收拾完行李准备上路的桓思一愣,这是闹哪出啊?
  遂推开房门向外望去,只见几名官府小吏拉着牛车,停在驿站门口。
  稍顷,两人一前一后入内,从布袋中掏出一些杂色野果,逢人就发,口中说道:“陈瓜果于庭院中,此谓‘乞巧’。来来来,见者有份,共度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