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作者:蕉三根      更新:2025-09-15 10:25      字数:3800
  
  有陛下这句话,袁煦方才当庭写的和离书,桓宜华也签了。天子见证,以后无论是桓家和袁家谁有意见,都已经是板上钉钉,推不翻了。桓宜华把幼子过继之后,就连夫家的财产也不要,只要求把她带来的嫁妆带回去。但陛下在这里看着,袁煦也没这个脸,所以半爿身家都在和离书里,全交给了她。
  拿了这份和离书,桓宜华才愿意跟袁煦一起暂时回到袁府。她不能这样不明不白地一直在外面,有进门礼,自然也要有出门礼。娘家要来接她,光明正大地带着那些财产从袁家出去,表明他们是“相和而去”,桓宜华并无过错,日后也不许有人以此相辱。
  所以明绰刚才派了人去通知桓湛,又让袁綦陪着回去,以防袁增不高兴起来,再生事端。
  “陛下如此出其不意,”明绰叹了口气,“大将军和尚书令会怎么想?”
  一朵桂花就在她说话间落了下来,坠在她鬓间。萧盈就像没听见这个问题,伸手为她轻轻一拂。那小小的桂花被他拂去了,他也没舍得把手放下,就这样留恋地在明绰的鬓角抚了抚。
  “我算是一个明君吗?”萧盈突然问她。
  明绰“嗯?”了一声,不知道这话从何而来。
  萧盈终于把手放下:“你曾经说过,我‘以后一定是个明君’。”
  明绰的表情告诉他,她已经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说过这话了。但平心而论,萧盈当政的这二十年,大雍国富力强,朝局清明,法度严明,佛寺无限膨胀的势头也被遏制。民间轻徭薄赋,农桑兴盛,商贸通畅。虽偶有天灾人祸,但百姓整体上还是安居乐业,人口也得到了大幅的增长,称得上是治世。
  青史一笔,当有河清海晏之誉。
  可是她不喜欢萧盈这样问她。她也不喜欢萧盈今天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他好像是来告别的,可是他明明身体已经好起来了,明明还答应过,他至少要比乌兰徵命长。明绰说不出话,只是落泪:“你不要这样好不好?”
  萧盈抬起手,非常耐心地抹去了她的眼泪,又道:“我近日总在想太父。”
  明绰一怔,没想到他会突然提起谢郯。
  “我总在想,他泉下有知,会怎么说呢?”
  谢郯走的时候,萧盈没有太多的感觉,当时的局势千钧一发,萧盈没什么精神分出来去体会这个老人的离去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一转眼二十年,反而越到自己觉得身体不行了的时候,才越是想起他。
  他有辜负谢郯的期望吗?这样的治世,是谢郯所希望的吗?
  “有的时候,做得不好,我就觉得他在看着我,我心里就慌……”
  明绰不怎么信的样子:“你也会慌吗?”
  “会啊。”萧盈叹了口气,“盐政出了乱子,青州造反的时候,我就感觉,太父在用那种眼神看着我……”
  他绷起脸,模仿当年谢郯的样子。学得一点都不像,但是明绰还是没忍住笑出了声。
  “青州之乱也好些年了。”明绰安慰他,“你翻来找去,也就这么一件事儿好心虚。想想大燕,隔三差五就是叛乱……”
  萧盈便拍拍她的手背:“大燕立国不久,人心不服,在所难免。不好这样比较。”
  这话倒是像当年明绰在方千绪面前给乌兰徵开脱的口气,可是从萧盈嘴里说出来,她就觉得五味杂陈。
  萧盈显然还有话没说完,又叹出来了一口气:“做了一辈子的明君,有什么意思呢?”
  他早该废了谢星娥,那么明绰就不会失去她的孩子,可是他选择了做明君。他早该答应袁綦的和离,那么楚氏就不会死,可是他又选择了做明君。长公主议政,内外都该她说话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做明君。
  谢郯当年要求他,公正,勤勉,仁爱,善纳谏言,要他把国家放在自己前面……萧盈都做到了,命不久矣了才突然意识到,他为什么还在按照谢郯的要求活着?谢郯对他,到底是仇大于恩,还是恩大于仇?
  “我又不是萧氏子孙。”萧盈笑起来,觉得很荒谬似的,“到了地下,你家列祖列宗不见得说我一句好吧?”
  明绰不知道他到底在说什么了,只觉得有点儿被他吓住,担忧地抓了他的手。萧盈又道:“溦溦,我选不出来。”
  “选什么?”
  “秧儿担不起来的。”萧盈看着她的眼睛,说得一字一句,“稷儿虽然年幼,但他总有长大那一天,若他能有造化……但是秧儿不行,秧儿会一辈子被他们捏在手里。你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吗?”
  明绰真的有些担心他了:“皇兄……”
  “我知道。”萧盈近乎自言自语,他紧紧地看着明绰的眼睛,一行眼泪落了下来,但他似乎没有意识,“我知道那是什么滋味。”
  明绰
  试图安抚他:“那就选稷儿。皇兄,你好好养着身体,再撑几年,稷儿就懂事了……”
  萧盈突然握紧了她的手,扣得非常紧:“你为什么要起复谢维?”
  明绰沉默了片刻,一时没敢回答。袁增已经选定了立场,一心要保平阳王——她曾经也是这么选择的,直到今日,袁增也以为长公主还是这么选择的。
  不错,长公主与皇后不和,与亲舅舅也不和,但这无法改变她有一半谢家血脉的事实。如今皇后被废,中书令下台,谢氏彻底倒台,三皇子最近的亲人,就成了长公主。
  但她不能说出来。如今的局势,就算是陛下选择了萧稷,摄政的也轮不到长公主。明绰原本算计好,先起复谢维,除去袁增,才好一步一步地扶立萧稷。
  可是谢拂霜的女儿要重新坐到那道珠帘之后,萧盈不会高兴的。很多人都不会高兴的。然而明绰现在担心的已经不是萧盈高不高兴,而是他没有时间给她“一步一步”走了。
  他这样问,是因为他其实已经猜到明绰是怎么想的了吗?明绰慢慢地把手抽回来,看着萧盈的眼睛,斟酌着,每个字都说得慎重:“至少我会保护秧儿,一生一世,平安自在。”
  一片沉默。萧盈什么都没说,长久地凝视着她。又有桂花落下来了,这一次落在了她的眉上。萧盈没有伸手,反而轻轻地将她拥入了怀里。明绰身体微僵,一时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可是萧盈只是轻轻地在她眉上落下了一吻,用唇瓣衔走了那一朵桂花。
  “今天我这么做,你高兴吗?”萧盈问她。
  明绰皱着眉头,不知道应该怎么答。她不高兴萧盈这些告别一般的行为,但她也高兴,他终于做主给了桓宜华一个痛快。
  她犹疑着,点了点头:“高兴。”
  萧盈把她抱紧了,轻声道:“那就好。”
  明绰在惶然和困惑中被他抱紧,太多的情绪翻涌起来,令她无法思考。眼泪不受控制地落下来,她的手抬起来,环住了萧盈的腰,回应了他的拥抱。早秋第一茬的桂花开得稀稀疏疏,被风一吹,却仍有飘飘扬扬的一片金粉,就这样盛大地落在他们的肩上,如同一场注定好的落幕。
  袁、桓两家的和离很快在朝中掀起了一波风暴。大将军反而没说什么,桓湛当天就去把妹妹接了回去,她当年带去的嫁妆,袁家没动,原样送了回去,还有袁煦承诺的家私,一分未差,都陆续送进了桓府。
  桓廊不肯接受,一定进宫要面君,好好问问这是什么道理。然而陛下称病不见,回绝了尚书令。桓廊天大的火气也无处发泄,最终与桓宜华大吵了一架。桓宜华果断离开了娘家,以清河君夫人的身份自立门户。
  整个建康都在议论此事,唯独陈缙不管他们的私事,仍在上书请陛下早立国本。他的担忧牵动了很多人的心肠,不少人上书附议。在他们孜孜不倦的请愿下,终于请到了陛下的一道圣旨。
  景平三十五年秋,三皇子萧稷封建安王。与此同时,加封东乡为镇国长公主,特许镇抚内外,摄政监国。
  第169章
  一入秋,天就凉得很快了。袁綦早起练了会儿剑,剑上便覆了一层霜。他坐在院中,把剑搭在膝上,小心地用软布擦。擦一会儿,便有个府吏跑进院里,拜到了长公主的房间门口。袁綦抬了抬眼,看见房门已经被打开,阴青蘅站在门口,把府吏手里的拜帖收起来,见到袁綦抬头,她便微微屈膝朝他行礼:“将军,这么早?”
  袁綦也颔首为礼,并不说话。阴青蘅转头就进去了,袁綦仍坐在原地,打开了一盒专门养剑用的膏,还是拿软布沾了,细细地在剑身上擦。
  没擦几下,那府吏又来了,这回手里就一张拜帖,气喘吁吁地停在了门口。阴青蘅拿起来看了一眼,也不知道来的是什么人,她就做了主,替长公主回绝了。那府吏刚要跑回去,阴青蘅就把人叫住:“你也缓缓,别这么一趟一趟的。”
  那府吏新来的,憨得很,老老实实地说:“门口都等着呢。”
  “那就让他们等,”阴青蘅不以为意,“长公主哪有那么多闲工夫,谁都见?”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PeC.html" title="蕉三根" target="_blank">蕉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