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作者:汀柏荣荣/橙汁感谢      更新:2025-09-22 09:35      字数:3922
  
  赵雪娘的祖父出身不高,有个兄长但也早死,轮到他,膝下也只有一个独苗苗。
  赵雪娘的娘曾是大户人家的奴婢,后来得了恩典被放还良籍,早就不知家中亲眷在何方,所以一家人在长宁城中,难免孤苦无依,出了事也没亲戚帮忙。
  对赵雪娘来说,没亲戚还算好事了,不然,她家中无男丁,若有亲戚,家产估计都得被亲戚占了去。
  赵雪娘祖父曾是个小酒楼的掌柜,赵雪娘九岁那年,酒楼出事关了张,她祖父没了活计。
  她祖父年纪大了,一时寻不到什么事情做,长宁城花销大,几个月没入账,祖父就坐不住了,干脆出去寻了个粗活,帮人建房子,赚得银钱不如之前一半,还特别累身体。
  为了贴补家用,祖母要刺绣赚点儿银钱。
  她爹本是出门跑商的小商人,为了多赚点儿钱,他冒险跟着商队走得更远了,赚得钱是多,可外头土匪山贼多得很,这完全是卖命的钱。
  在赵雪娘三妹妹出生那一年,也是她十二岁的冬天,外头传来了噩耗,她爹被山匪一刀捅死,只留下一点本钱由好友带了回来。
  赵雪娘记得,那时她娘哭得肝肠寸断。
  那个冬天真难熬啊,祖父经历丧子之痛,一下子病重不起,没熬过冬天就去了。
  祖母接连承受丧子丧夫之痛,哭瞎了眼睛,再也没法绣花。
  家里能挑大梁的人,只剩下她娘,那个此前从不曾养家糊口过的女子。
  起初,她娘很努力去挣钱,可能让女子挣钱的门路太少了,祖母接了些洗衣的活儿回来,她娘则咬牙出去,像男子一样扛包做工,但她生了三个孩子,身体羸弱,这一累就累出毛病来了。
  在床上躺了三个月,家里剩下的积蓄花用干净后,又是一个冬天。
  赵雪娘十三岁的冬天,她娘离开了。
  留下了二十两银子,那是她娘的聘礼,她娘什么都没带,就离开了家。
  旁人总说她娘心狠,抛弃了她们姊妹三人,每每听到类似的话,赵雪娘都会怒骂对方,骂得对方仓皇而逃。
  她娘已经做得很好了,是这世道不容她娘,不是她娘心狠!若不是她娘改嫁,她和妹妹们,如何能活到如今?
  还有祖母,若不是那二十两银子,祖母恐怕也早就死了。
  “玉娘,我现在是厂里的管事了,一个月能拿许多月钱。入冬前,我去看了娘,她现在过得很不好,那个男人气她将聘礼全都留给了咱们,对她动辄打骂,如今我能挣钱了,所以我想着,咱们要不要把她接回来?”
  赵玉娘听到这话,给姐姐倒水的动作顿了顿,水壶里的水洒在了桌子上,落下一片狼藉。
  和大姐不同,赵玉娘心里对母亲,又爱又恨。
  “大姐,她已经有自己的孩子了,她很喜欢那个孩子,我看见过,她把那孩子抱在怀里,还会亲他的额头。”
  赵玉娘低着头,没有说赞同还是不赞同,只是谈起了她们同母异父的弟弟。
  “孩子确实是个问题,恐怕,那家人不会让母亲将他带走。”赵雪娘手中把玩着荷包,之前还觉得沉甸甸的荷包,此刻却又轻飘飘的了。“若是能将那二十两还给那家人……”
  “大姐!母亲在那家当牛做马了五年,凭什么将二十两给他们!”赵玉娘就听不得那二十两,她现在正处于敏感的时期,那二十两就像是时时刻刻在提醒她,她活下来,是靠母亲的卖身钱。
  赵玉娘鼻头一酸,她恨自己年幼无能为力,又恨自己苟活于世,连累了母亲姐姐。
  同时也恨,当时一言不发,擅自卖了自己,给女儿们生路的母亲。
  “她走得时候,我才九岁,小妹刚一周,大姐你要出去做事挣钱,每天辛苦极了,而我,要在家里带小的,伺候老的。”
  瞎了眼睛的祖母,嗷嗷待哺的妹妹,她九岁就开始操持这个家里的一切了。
  这些年的苦累,其实也不算什么。
  家里苦一些有什么呢?再苦又能苦到哪里去,可为什么要抛弃她,去做别人的娘?五年来,甚至不曾回来看她一眼。
  “大姐,小妹甚至连她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啊!”
  赵玉娘说到这儿,泣不成声。
  第107章
  想到乖巧懂事的小妹, 赵雪娘彻底沉默下去。
  在她十三岁之前,家里的日子平静祥和,她还拥有一个完整的家, 于是母亲在她心里的模样, 一直是美好的。
  哪怕是后来,母亲不得已之下将她们抛弃,在赵雪娘看来, 那也是事出有因,不能将其视作母亲的不是。
  可对当时年纪尚小的赵玉娘, 以及她最小的妹妹赵霜儿来说,母亲并不合格。
  “玉娘,这些年家里家外都辛苦你了, 你年纪还不大,听厂里从上头派下来的管事说,城西有一家私塾, 专门招收十岁以上的女郎, 教导她们识字读书,束脩是贵了些, 但姐姐现在已经能够赚很多钱了,只需一个月,你与霜儿的束脩, 姐姐都能挣回来, 你愿不愿意去读书啊?”
  赵雪娘此刻想明白了,母亲这么多年来,一次不曾回来看过,可见她其实也并不想离开她现在的家。
  钱是穷人胆,不管母亲日后怎么选择, 都不是身为女儿的她可以去左右的。
  那二十两救命银子,到底是她欠母亲的,等之后私下全数归还母亲便是。
  赵玉娘张嘴“啊”了一声,一脸迷茫。
  “啊什么?你难道不想读书识字吗?”
  “大姐,玉娘认字,不用花钱再去读书了!”
  赵玉娘连连摇头,不想浪费赵雪娘的银子。
  大姐在外面做工很是辛苦,她不想让姐姐更辛苦。
  “玉娘,你只是粗略识了几个字,你启蒙的时候,家里条件就已经不好了,所以这个书,你一定要接着读。你看姐姐,若不是读过书,怎么可能这么快就从纺织工变为管事?识字真的很重要,你不要怕浪费钱财,等日后,你能赚钱了,这点儿钱,你肯定能赚回来。”
  赵雪娘可看不得妹妹退缩,说什么不读书的话,沉甸甸的银子让她对读书有了新的认知,读书不会错!
  赵玉娘还想拒绝,门口传来敲门声,随后一个苍老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是祖母和小妹回来了。
  赵玉娘拒绝的话被打断,她起身去开门,将门外的家人迎进来,接着去烧火热菜,准备开饭了。
  第二天一大早,赵雪娘就起身去街口等待公共马车,花一文钱,马车带着她从街口一路到了城外的纺织厂。
  赵雪娘急匆匆去寻了那位上面派下来的管事。
  纺织厂是今年年初建立的工厂,那时候纺织厂里头就是几台纺机,十几个织娘与绣娘,管事也只有一个。
  说是背靠朝廷开设的纺织厂,实际上并不受重视。
  运行了一段时间后,西北边关传来大捷的消息,纺织厂突然开始对外大肆招工,工钱开得高,活儿干净,附近许多女子都愿意来。
  赵雪娘就是那个时候通过选拔,进入纺织厂的。
  才三个月,她就从一个普通的女工变为管事,不光是她绣花手艺好,更不光是因为她识字,还因为她胆大心细,有组织能力,而且年轻有活力,做事认真,有上进心。
  关键是有上进心。
  这是纺织厂明面上的总管事红棠,最为欣赏赵雪娘的地方。
  红棠是带着命令从宫里出来的,她原本是为了在长宁城城郊设立一处情报点,培养几个探子,没想到随手开得纺织厂,竟意外入了陛下的眼。
  陛下眼看就要好好发展纺织厂,红棠自然要多挑几个好苗子留下,帮助陛下将纺织厂办得红火起来。
  那样等之后她回宫,也能放心些。
  赵雪娘是红棠接触下来后,最欣赏的姑娘,这年头穷人窝里实在难出凤凰,赵雪娘算不得凤凰,却也是万中无一的奇珍。
  赵雪娘愿意拼命抓住任何机会往上走,这点和其他得过且过的纺织厂女工完全不同。
  大早上的,赵雪娘过来寻她,说起了她妹妹去读书的事,问她城西的私塾究竟是不是真的。
  红棠点头,赵雪娘之前跟她说过家中两个妹妹的事,对于二妹妹赵玉娘,赵雪娘多有愧疚,听赵玉娘年纪轻轻就能照顾好眼睛不太好的祖母以及更为年幼的妹妹,红棠不忍叫这样的好姑娘被耽搁,见赵雪娘不放心私塾,干脆让赵雪娘今日下工后,同自己去一趟私塾看看。
  赵雪娘震惊,自然千恩万谢,庆幸自己遇上了贵人。
  城西的私塾名梧桐私塾,是如今的国子监博士穆盈栀的学生开设。
  今年年初原国子监祭酒,陛下外祖父宁疏白呈了告老折子,陛下念其年事已高,遂允了折子,提了国子监博士宁泽世为新任国子监祭酒,穆盈栀则提为博士,挂了个工部侍郎的职。
  穆盈栀一直以来都很注重教书,她以前收了许多学生,最有名的学生就是如今的兵部侍郎,刚从西北回来的使团成员之一,曾经的庶民状元——穆九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