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我是太宗 第48节
作者:织鹊      更新:2025-09-26 09:59      字数:3635
  “哈哈,说的是,说的是!”
  不过羡慕也是真的羡慕啊,放在他们大梁,也就只有禁卫,能经得起严格筛选,因为关乎皇帝的安全。
  而普通的军营,就照常了,也只能“照常”。
  【理想也好,精神也罢,底层百姓和士兵是没有的,那是将军考虑的,因为他们脱离了温饱等初级层面,他们需要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他们开始追求于理想目标,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不少士兵双眼渐渐亮了起来,却不知究竟为何而亮,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期盼什么。
  【至于普通底层士兵的心理状态,精神需求,这重要吗?似乎不重要,但鹤仙觉得,这很重要。】
  【保家卫国的将士值得尊重,值得敬仰,他们同样应该值得更好的自己,知道自己究竟为何而战,知道自己拥有怎样的前路。】
  “圣君,这是真正的圣君。”
  别看似乎文武相对,互相看不起,可真正的文人风骨,又如何不敬重保家卫国的将士呢?他们甚至能自己提刀上阵。
  【于是鹤仙专门培养出了放在军营之中的导员,导员每天的任务是什么呢?】
  朝臣又开始抄答案,这次武将们一个个也认真了起来。
  【在军中进行基础的文化课程教学,让军中底层士兵都跟着学,至少最基础的三百千要学会,提高士兵的文化素养。这是基础。】
  “识字?我们这些大老粗识字?”
  “每天训练那么累,还要识字,这还有休息时间吗?”
  “我们是兵,又不是弱唧唧的书生,能提刀就行了,提笔能有什么用?”
  “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吗?”
  读书识字是好事,可军营中听到这一点的大部分士兵,第一反应却是闲得慌折腾他们,少部分觉得免费读书识字的机会不能错过的,见到大部分同伴抗拒的模样,也只能不说话。
  有些军营的军官当时就让他们安静,听天幕讲。
  有些军营的军官不动声色观察哪些人没有反对,暗自让人记下,至于吵闹声,只要不打起来,问题不大。
  有些军营的军官则忙着记天幕的重点想要进步,哪里还管得了其他。
  【游走于底层士兵之间,收拢他们的信息,及时发现他们的情绪问题并予以解决,保持军营中的士兵能做到无后顾之忧,安心训练。】
  “这是监察还是老妈子?”
  前半句有点像绣衣卫的军营化,但后面……这可是个大工程,怪不得这导员要专门培训学习。
  【不定时开展军中晚会,共唱军歌,共做游戏,提升他们的凝聚力,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军歌很有用!”
  不少将领表示赞同,别以为古代没有军歌,有的,最出名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就是。
  【朝廷有相关的军事政策变动,及时告知并解释给士兵,让他们对自己在做的事情有充分的了解。】
  “嗯?这也要告诉兵卒?”
  有将领感到不解,告诉他们能有什么用?他们只需要上战场,赢了,活下来,就够了。
  旁边的副将看到将军的疑惑垂下眼帘,将军不懂,他懂,将军他也能做得。
  想必太子殿下不会喜欢思想还守旧的将领。
  【每次作战之后,与所有将领一起进行复盘,导员进行战役的总结上报,若遇到败仗,复盘之后,每个将领都要亲自手写一份报告,其内容必须是自己的想法,不可代笔。
  报告由导员代为上报到朝廷,留存底本。】
  所有将领倒吸一口凉气。
  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战事结束后正常的将领自己就会总结复盘,但是……
  但是免不了有输的时候,这个时候到大家倒是会请罪,然后要么继续戴罪立功,要么等上面的结果。
  结果弘德朝……
  手写败仗的报告,分析原因,这就罢了,留存底本这话……他们有了一种不妙的预感……
  这是脸面啊!
  【领导层的复盘结束后,等士兵们休息一天安稳下来后,召开大会,给士兵们讲解胜败的原因,失败了,让士兵们明白,这不是大问题,还有机会,哪里败了,大家一起避开,赢了,这是大家共同的功劳,希望继续保持,让大家都有足够的参与感,荣辱感。】
  “这要是输了,面子里子都没了吧……”
  谁敢不认真啊?
  “这是在培养将才啊。”
  “参与感……”
  自然是参与国家的建设。
  这样的重视,谁能不用心?谁能不忠心?
  【以及最重要的一点,通过上课,和平时的接触,明里暗里向他们灌输保家卫国的概念,让他们逐渐形成一个认知:
  他们是守护自己小家,守护大梁这个大家的军人,不是卒子,而是军人,他们是人,他们是值得敬佩的英雄,他们的家人也会因他们而骄傲,他们会被铭记。
  让他们的从军,从被动,转化为自我意识,转化为主动,转化为追求。】
  【当然,这一切能成的前提,是士兵的待遇自鹤仙亲政后一直拉满,是他们知晓他们的补贴真的能到他们家人手中,是朝廷做到了一切,所以他们自然能够相信这些导员,相信朝廷,从而也相信他们自己。
  朝廷与将士,从来都是双向的。】
  “空口白牙跟人谈理想,那就是耍流氓。”
  元泰帝作为一个自己打下江山的皇帝,见过了太多人,也经历了太多事,最明白拿到手里的才是能信的。
  “导员教导士兵认字识字,也是为了给他们启智。”
  蒙昧的状态,可以灌输思想,却也能被轻易影响。
  【除此之外,我们再来谈退役后老兵的安排,来看看鹤仙,是如何让他们无后顾之忧的。】
  第45章 退役伤兵
  【老兵不是年老的兵才是老兵哈,一般上过两三次战场的,都能算老兵了。】
  “这不也是常识吗?”
  大梁民众不理解了,“之前天幕说,征兵要求高,参兵为荣,按理后世应该武德充沛,怎么连这种基础都要特意提一下?”
  后世总有在某些时候,突然变得奇奇怪怪的。
  【什么情况下会退役呢?一个是年纪大了,到了正常该退的年纪,军营也不会白养着,自己不退军营也会清退。】
  “这种,只能出现在京营中吧?”
  要是在边防的军队中,安稳到清退的年龄,那简直是个祥瑞。
  【第二种呢,就是家里能有人接替自己服役,但必须得是真的家人,尽量减少“被自愿”,相对来说还是挺人性化的。】
  元泰朝臣子有些不甘心了,“这不就跟现在没区别吗?”
  怎么全给弘德朝了?
  “这天幕偏心!”
  他们元泰朝老臣,为数不多的能上天的机会,就提都不提一下的?
  就算后面还有改良的大招,他们这些打基础的,就没功劳了?
  【第三种就是老弱病残,但家中无人,就算退役了也没有人可以照料,在元泰朝,是走流程交由当地的养济院。】
  提倒是提了元泰朝了,但怎么感觉是给弘德朝当踏板的?
  元泰君臣一个个,看起来正经得不得了,心里怎么想,就不得而知了。
  【鹤仙在此基础上,给了退役的老兵,更多的保障。】
  确定了,就是拿他们当踏板的!
  元泰帝没忍住,看向了姜衡。
  姜衡:……
  这让他说什么?
  【没有自理能力的,当地养济院负责养老,当地县官对此有连带责任,军部和绣衣卫每年都会派人探查,确保不遗漏一个老兵,也不冤枉一个官员。】
  这是把压力都给满了,让养济院不得不尽心,也不敢吞了朝廷给退役老兵的每月补贴,当然,这流程上的每一个人,都得想想能不能躲过军部和绣衣卫的双重探查。
  【而部分有自理能力的伤兵,则鼓励他们走出家门,重新融入社会。
  对于雇佣伤残老兵做工的商铺,享受一定比例的免税政策,提高因病因伤等退役的士兵,重归正常社会的概率。
  朝廷的补贴不变,但自己做工养家,与一事无成,对于这些士兵而言,心理状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
  “可是伤残的士兵,身有残缺,这样还在外做工,岂不是会吓着了店铺客人?世人的眼光能让他们好受?这不是好心办坏事吗?”
  固然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增加收入,可异样的眼光如何能避免?
  以及还有一句话,有些臣子没说,连伤残人士都要外出做工了,我大梁朝成什么了?大国脸面呢?
  这天幕怎么还是一副赞同并夸奖的语气?
  “连死都不怕,还怕眼光?”
  兵部尚书夏渠冷不丁的,不轻不重地给顶了回去。
  还没来得及反驳的武将与被顶回去的官员四目相对,是不是哪儿不对呀?这不该是武将方反驳的吗?
  倒是朝堂上,前排的那些个鬼精的老大人,有的眼中闪过了然,有的与兵部尚书夏渠对上了视线,一脸你竟然也不要脸起来了,都是同僚,还不知道你?不就是看着兵圣也被挪出来建庙了,建造了兵家学院,自己想挪屁股了吗?
  夏渠不示弱的抬了抬眼皮,一株独秀,哪里比得了百花齐放?
  如今朝堂上的一二品大员们,大半都是有跟着元泰帝一起打天下的“资历”在的,但元泰帝不是世家子出身,只是小地主家庭,在乱世什么也不是,一起造反的兄弟,跟着他混的,身家又能高到哪儿去?
  只不过他们成功了,所以现在一个个也有家底了。
  但底蕴,说实话,不多。
  虽说儒家占绝对的主导,但兵家,哪一个朝代不用?只不过兵家必学保命技能,让他们都十分低调而已。
  而现在,天幕已经证明太子是个容得下武将的性子,看看给士兵的待遇,士兵尚且如此,武将只会更好,更别提那兵家学院,竟也不担心武将趁机结党营私叛变,何等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