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困在方块之中 第869节
作者:
狂喜 更新:2025-10-13 10:44 字数:3791
“至此,我们终于可以确定,立方体具备极强的人性,相比于样品,它的人性更强,也更加完整。”
“具备人性,就可以交流,于是我们的研究重心从验证立方体的人性转变成了与其达成交流……”
王所长说到那次“蟑螂实验”的时候,偷偷暼向了放在台子上的方块,他的眼神有些闪躲,似乎有些不太好意思。
莫灵听着实验的过程,并不是很在意,他仔细地回想着在方块中的记忆,好像还真的有这么一段,只是记忆太模糊了,他不记得是自己“主动”回应了研究人员,还是下意识做出的反应。
那时候的他,好像处于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恍恍惚惚的,行为也像小孩子一样,在王所长说起这些事情之后,他才稍微有一点印象。
莫灵回想着那撕碎蟑螂的画面,一种熟悉的感觉在他心中升起。
就像是“抬起手臂”一样,将视野对准某个事物,将注意力放在那个事物上,然后视野变成一个方框,将那个事物包裹起来,不需要太用力,轻轻地“握紧手指”,“抓住”那个事物……
就在莫灵回忆着这种熟悉的感觉时,会议桌上的一瓶水,突然消失了……那正是莫灵视野对准的东西。
也是在同一时间,一瓶同样的水出现在了莫灵面前的金属地面上。
莫灵愣了,他只是心中突然出现了那种熟悉感,于是他顺着那种感觉“活动”了一下,没想到居然直接触发了方块的传送能力。
在发动完这次传送之后,他也没有任何感觉,就好像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莫灵看着突然出现的那瓶水,心中没有任何震惊,他的潜意识在不断地告诉他:“这很正常。”
他早就已经习惯了传送,就像是习惯了“抬起手臂”一样,这种能力已经成为了他身体的一部分。
心中没有出现任何的波澜,记忆中那些模糊的片段和眼前的景象渐渐串联了起来,带给了他足够的底气。
他本该惊讶的,但这已经发生过无数次的事情实在无法激起他的兴趣,他只觉得无比平常。
“就像呼吸一样简单……”
第1196章 第一次交流
“为什么呢?”
“为什么我会这么习惯这种传送呢?”
“我好像用过很多次……”
“十次?一百次?好像不止……”
莫灵的记忆在翻涌,可他的确想不起来那些具体的画面,他只记得自己“用过”,还用过很多次,至于用在什么地方、对象是什么东西、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他全都忘了,再仔细去想,脑袋就开始疼了。
“这深渊后遗症这么严重吗?真就一点都想不起来?”
尝试了一会儿后,莫灵还是决定放弃,继续听王所长的讲述。
既然关于传送的记忆都能找回来,其他的记忆也一定能慢慢找回来,拼凑出完整的记忆……
可王所长却停止了讲述,他的手僵硬地放在演示台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会议桌,会议室里的其他人也都一样,看向了那瓶水消失的地方。
在盯了一会儿之后,王所长立刻望向了一旁的方块,看来他已经猜到了“偷水”的罪魁祸首。
他将台下的助手喊了上来,吩咐助手去调取会议室的监控,然后满脸好奇地走下了演示台,手在水瓶消失的位置晃了几下。
“真不见了……”
他走到了方块旁,好奇地问了一句:“您是可以控制这种传送的是吗?这和我们猜测的一样……您使用这种能力时是什么感觉?需不需要承担什么代价?使用的频次有限定吗?精度可以达到什么等级?”
王所长的眼中流露着一种求知的光,像是要直接将方块生吞活剥,他根本不在意会议室里还有其他的人,注意力已经完全放在了自己的“学术研究”上。
直到那几位穿着正装的中年人咳嗽了一声,提醒了一下王所长,他才从那种有些痴迷的状态中脱离出来。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对着几位中年人点了点头,走回了台上,嘴里还在不断默念着:“先干正事……先干正事……”
回到台上之后,王所长深吸了一口气,又开始切换起照片,照片里依旧是各式各样的实验,实验的对象还是立方体。
“刚刚说到,我们将重心放在了和立方体的交流上。”
“从之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证实,立方体能够理解我们的语言,但现在的问题是立方体无法向我们传递讯息。”
“于是我们想到了之前一直在使用的震动信号……”
“我们告诉立方体,我们会向它提问,然后对它发送震动信号,如果震动信号能够通过,就意味着答案是‘是’,反之,如果震动信号被阻断,就意味着答案是‘否’。”
“在向立方体重复了几次这个前提之后,我们第一次向它发起了提问。”
……
“你能够听懂我们的语言,对吗?”
“是。”
“你对人类是善意的吗?”
“是。”
“你来自人类社会吗?”
“是。”
“你是遗物吗?”
在问出这个问题之后,立方体出现了明显的犹豫,与它之前回答另外几个问题的时候完全不同,它等待了很长的时间,震动信号时断时续,回答在“是”与“否”之间来回跳跃。
这种信号的不正常表现立刻就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于是他们再次向立方体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你是遗物吗?”
立方体的回答依旧很模糊,震动信号一会儿通过,一会儿阻断,就像是一个人在面对不确定的问题时,反反复复,不敢得出结论。
“你是否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是。”
在研究人员反复询问之后,他们终于明白了……
“立方体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遗物。”
它似乎非常迷茫……
“你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是。”
“你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
“是。”
“你是否在欺骗我们?”
“否。”
研究人员也没办法测试立方体是否在说谎,只能默认立方体的回答都是“诚实”的,随后,他们又对立方体进行了智力测试,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立方体的智力居然达到了成年人类的水平。
不过在某些特定的问题上,立方体的表现低于成年人的平均水平。
比如数学问题。
研究人员挑选了几道初中的数学题,对立方体进行了测试,立方体的答案全都是乱蒙的。
随后研究人员又换成了小学的数学题,立方体的正确率依旧非常低。
不仅如此,立方体还出现了类似人类幼童的“抗拒心理”,开始不配合测试,有时候还会陷入沉寂,像是“睡着”了一样,研究人员也不知道立方体是不是装的,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询问,直到它回答……
“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们的测试?”
“是。”
“你不喜欢做数学题吗?”
“是。”立方体迅速做出了回应。
为了尊重立方体的“个人意志”,研究人员终止了智力测试,回归到了正常的交流询问上……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交流过后,研究人员可以确定,立方体并没有说谎,它的逻辑都是自洽的,重复的问题也能给出相同的答案,不过不排除是立方体的欺骗水平太高,模拟出了这种表现。
研究所将交流的内容筛选了一部分,交给了十几位资深的心理分析员,让他们分析立方体的“性格特征”,对其进行侧写。
同时,研究所并没有告诉这些心理分析员,他们所侧写的对象不是人类。
很快,这些心理分析员都将自己的分析报告提交了上来,令研究人员感到意外的是,他们都没有发现侧写对象的异常,报告中都把立方体当作了一个正常的人类进行分析。
“对象是一个二十五岁上下的成年男性,但心理年龄比生理年龄更小,有些观念比较幼稚……心地善良,对事物发展的看待较为乐观……因为心理发育不成熟,对象可能常常会对现状感到迷茫,在一些事情上踌躇不决,但这些迷茫很快就会被对象抛在脑后……”
“对象在对话中出现了一些记忆缺失的表现,有可能是承受过一些较大的心理创伤,导致其只能用失忆的方式来维持心理平衡,也不排除是深渊后遗症……”
第1197章 一份履历
“对象撒谎的可能性较低,其对自身的人格完整性有较强的认定,在重复问题的回答上并没有思考的倾向,都是在第一时间进行回答,同时在不确定的问题上也出现了一致的犹豫,通过这种一致性极强的状态可以确定,对象并非为伪装出的人格。”
“对象对于深渊的看待较为全面,可以推断对象有深渊旅行的经历,但是因为某种未知因素失去了关于深渊的记忆,可以尝试用深渊内容的介绍勾起对象相关的记忆……”
“交流内容所展现出对象特质还比较片面,建议继续交流,了解对象人生经历、世界观、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具体细节,对象的配合度较高,只要循序渐进,对象不会表现出抗拒心理。”
“对象在长时间询问以及复杂问题的询问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厌烦心理,建议避免此类问题……”
十几位心理分析员分别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他们都没有看出对象“非人类”的身份,而是都将对象界定为了人类,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他们所侧写出的对象身份,都是一位“二十五岁上下的男性”,在这个身份上的性格分析也出奇地一致:心理年龄较为幼稚、善良、乐观、无防备心……
拿到报告的研究人员非常惊讶,他们刻意隐瞒了部分对话,就是为了测试这些心理分析员能不能看出立方体的非人身份,结果没想到的是,尽管这些分析员经验丰富,他们依然没有发现端倪。
对这些报告进行汇总之后,研究人员开始了对立方体的新一轮对话……
上来的第一个问题,研究人员就问了一个针对性很强的问题:
“你是否是人类?”
当震动信号到达立方体,立方体也立刻作出了回答:
“是。”
虽然早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立方体的回答如此果断还是让研究人员有些意外。
“你确定你是人类吗?”
“是。”
立方体再次果断地做出了回答,没有任何犹豫。
“你是人类,但是因为某种未知的原因,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吗?”研究人员顺着早就准备好的问题清单问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