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作者:刘三叔      更新:2025-10-20 15:48      字数:3264
  每天上午,田姨把蜂窝煤放到炉子里,炉子上支一口大锅,熬了一锅的麻辣烫炒料煮的汤,再备上豆腐皮,头天晚上切好的土豆片,泡好的粉条,打成蝴蝶结的海带,洗好的小白菜,就在学校门口等,等那些馋嘴的孩子们中午放学出来吃饭。
  第一年生意还行,可就是夏天的时候没什么人。这半年不能在家躺着呀,田姨一想,干脆,我就清水煮菜,把调料炒好直接拌菜得了,朝鲜人不也吃拌菜嘛。可刚出摊也没什么人认这个麻辣口的拌菜,牛油裹着辣椒油糊在喉咙口呛嗓子眼,还得刘铮亮他们高中中午放学了带着同学们来尝尝照顾生意,情况才慢慢好点了。中午放学学生多的时候,田姨忙不过来,刘铮亮也帮着煮菜拌菜忙活。刘铮亮也是心急,拌菜的时候把隔壁烤鸡架摊位的孜然和糖也撒到拌菜里了。陈俊南吃一口,觉得挺特别,但好像少了点什么味,便在烤鸡架摊位上拿点醋倒进去,再放进嘴里,麻辣酸甜。
  这味道有意思,陈俊南招呼刘铮亮也尝尝,刘铮亮喜欢,再让田姨尝尝,也觉得好吃。学生们一听,个个都要按这个配方拌。
  这道菜就算发明出来了,起个名吧,叫啥呢?就叫麻辣拌吧。
  麻辣拌一诞生就火了,本来把满族八大碗当成特色菜的抚顺人,几年时间不到,便把麻辣拌当成待客的必点菜,大小饭馆都得会做,要不就是你这个厨师没水平。
  干了一年,田姨就有钱在小学门口盘了一家店,第二年又开了一家,五年工夫就连开了十家。后来她女儿说:“妈,咱家这麻辣拌在外地也能火,你让我试试。”
  十几年过去,田姨在全国有几十家店,北京鸟巢边上也开了一家,望京soho里也开了一家,上海城隍庙门口开了一家,广州小蛮腰开了一家。她再也不用为了钱愁了。可是她这脖子,成了心病。
  刘铮亮上次见到她的时候,脖子上的大金链子比手指头还粗,现在她脖子上连一串钥匙都挂不住。每天她斜着脑袋看人,坐不久,站不久,也不能四处溜达,一会工夫就头晕目眩,一天二十个小时躺在床上,也就下楼放风一个小时,跟刘铮亮他妈闲扯一会儿。人一病,再多的钱也不想花了,她还住在钢厂住宅那幢老破楼里,沈阳有个别墅她也不想住。为啥?因为她前夫也住这附近,她就想时不时被熟人看着,再转达给她前夫一下她现在过得有多顺畅。你都威加海内了不归故乡,那不是锦衣夜行嘛。挣钱为了啥,为了花?不,就为了一口气。你说你后悔不,后悔也不跟你好了,气死你。
  田姨说:“孩子,你得帮帮你田姨,我现在是有钱没命花,不怕你笑话,我现在上厕所都不敢用蹲便,我怕我一使劲脖子疼劲一上来,脑袋直接扣便池里去。”
  田姨把拍的片子给刘铮亮看,刘铮亮说:“田姨你这事我肯定给你想办法,不过我不是学这一科的,医生这一行隔行如隔山,我得给你打听,看看北京那边有什么办法。”
  田姨说:“我这红外治疗仪、电磁牵引器、颈椎矫正按摩椅,家里摆了满满一屋子,各种壮骨粉、保健品都吃过了,都没啥用。”
  刘铮亮听他的导师王好说过,脊柱方向的问题,全国最好的医院是北京的中国康复中心。但是他也并非全能,只是应了这个事,也没多放在心上。他建议田姨可以考虑去北京的中国康复中心看看病。
  刘铮亮他妈不干了,心说都吹出去了,我儿子医学博士啥都懂,怎么人都带过来了你给我掉链子,就说:“不行,你得给我好好问问,一个礼拜给我研究得明明白白的,到底是去北京看病还是怎么疗养,你得去问问你那些老师,给个准话儿。”
  刘铮亮也就应承了下来。
  一连七天,他就一边研究田姨的片子,一边找相关论文,上班闲着没事也看,下班闲着没事也看。车明明和陈俊南在办公室闲聊,看到刘铮亮还在那研究论文,甚至还拿起ipad研究骨骼解剖app,左右拆解,上下分解研究。
  陈俊南就问:“你这研究什么呢?”
  刘铮亮说:“我妈给我安排的作业,让我帮着她好姐们儿找找北京的专家,看看怎么治疗她的颈椎病。”
  车明明说:“可以啊,亮子,你现在都开始科研骨科了,你很快就要变成超级全科大夫了。”
  刘铮亮说:“你还别说,这个颈椎病领域,还真挺有意思。我就拿心脏内科和神经内科打个比方吧,咱们这些科室遇到手术,专家们相互争论解决方案,那是关于要不要考虑临界值的争论,是要打溶栓针还是降血压的争论,说老百姓的大白话,是开车去还是骑自行车去这个地方的争论,是白天去还是晚上去的争论。这个脊柱颈椎病就不一样了,是能不能骑着自行车去美国的争论,一个人说可以,另一个人说不行。你看啊,这两篇论文,一篇说颈椎病发病就是由颈椎长期受压导致的,解决方案就是减少压力,使用牵引工具可以缓解病情;另一篇论文说,只要人类直立行走,颈椎受压是无可避免的,使用牵引工具只能短时间缓解,治标不治本。”
  陈俊南笑着说:“这两个老教授要是站一起,能互抽二百个大嘴巴。”
  车明明问:“那到底谁对谁错?”
  陈俊南说:“论文只能看出道理,可看不出疗效。既然这两派观点这么针锋相对,我就得把其他人的立场都找出来,我这几天就一直在找,目前看,后面这个观点,就一个教授坚持,大部分人都觉得牵引是稳妥的治疗方案。”
  车明明又问:“那你下一步怎么判断谁对谁错呢?”
  陈俊南说:“颈椎病这个病,属于慢性病。慢性病跟咱们急诊不一样,咱们是着急救命的科室,不考核复诊率。有个人被车撞了,咱给治好了,人家一般情况也不会再来咱们科复诊一下,看看康复程度。但是慢性病治疗周期长,如果初诊治疗方案不见效,病人一般不会再来,就算来了第二次,还是没效果的话就绝不会来第三次。人家病人肯定就换医院、换大夫了。所以我就想,干脆,去查查这两个教授的复诊率,别看他吹自己的观点有多正确,也别看他们自己统计出来的治愈率,咱们就看复诊率。”
  刘铮亮哪懂医院里的门道,他就知道搞技术,对管理一窍不通,便问:“只看复诊率就准确吗?”
  陈俊南说道:“那挺多私立医院都把复诊率当成kpi了,就指望病人回来复诊挣钱呢。你光看那个数据,也不准。毕竟这两个教授都在公立三甲医院,人家岁数都那么大了,都是国内脊柱科翘楚,没有必要还混复诊病人的饭吃。那这样,我再加一个条件,二次复诊比例。你想,一个慢性病,老教授的病人第三次甚至第四次来看病,基本上就是发觉治疗方案靠谱,想要继续治疗彻底治好。根据这个数据,再结合他们科室论文和年终总结公布的治愈率,就能看出哪条路靠谱。”
  车明明问:“就没有可能,这两个观点都是对的吗?”
  刘铮亮说:“有这种可能,但是概率比较低。张教授认为,经过牵引等外部辅助治疗,可以逐步改善病人颈椎病的状况。杜教授认为,外部辅助的作用极为有限,必须要通过病人自身的肌肉训练才能达成治疗效果。这完全是两个方向,这种学术争论,咱们不是专家,不可能判断出对错,只能依靠数据统计。”
  陈俊南说:“这个事我能帮你搞定,在咱们医学院同学群里打听打听,又不是什么机密,两天工夫就能拿到他们去年的绩效考核表。咱们参考过去几年的数据,基本上能得出一个初步结论,然后再研究那个复诊率高的教授的观点,看看靠谱不靠谱。”
  刘铮亮这边刚忙活完,电话响了。
  刘铮亮一接电话,打过来的是艾三。
  艾三听说自己闺女和刘铮亮之前走得挺近,有点不高兴,觉得自己丢了十多年的好白菜刚捡起来,就被猪拱了。艾辰刚跟刘铮亮天天隔空打游戏、没事出去吃饭逛街的时候,他就跟艾辰说:“我知道,这好白菜再放家里,就只能腌酸菜了。但是当爹的也得跟你说一句,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你别看他念书多你就稀罕,人家在抚顺可能也就落个脚,等过一两年缓过来劲了,指不定飞哪去了。他一个博士,能在二院当急诊科大夫一辈子吗?不可能。我不是嫌我闺女,我闺女多漂亮啊,走哪不得有一大排小伙回头瞅?可我也怕你吃亏,三十多了,别再耽误了,再耽误下去就不是找老公了,那就是找老伴了。”
  艾三在电话里跟刘铮亮说:“小刘,我想约你聊聊,洗个澡,再来一顿小烧烤。”
  艾三就这么约好了刘铮亮,一见面就拉着他直奔韩式餐饮洗浴一条龙。
  东北的洗浴有流程,这和传统的洗澡完全不是一回事。你以为进去了脱一个溜光到大池子里泡起了老泥,然后搓澡巾来回撸几道,就是洗澡了?那就太没有仪式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