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商 第6节
作者:少地瓜      更新:2025-10-20 17:24      字数:3844
  “多谢姐姐挂心,好多了。”明月往旁边挪了挪,请她坐下,“对了姐姐,前儿咱们登船时,分明还有更便宜的,怎得不坐?”
  “那可坐不得,都是黑船呐,乍一听贱,可上去之后没准儿小命儿都没啦!以后你也不许坐!”莲叶严肃道,“咱们坐的这船是官府承办的,贵是贵些,可跟着军士压船呢!只管睡大觉便是。”
  以前普通百姓是没有大船可坐的,多有本地百姓叫卖渡客,许多匪类最爱将船划至江心无人处勒索财物,若不给,打一闷棍丢下去,天王老子也救不得。
  后来沿岸官府频频发现无名尸首,极为震怒,便几地联合上报朝廷,开了官办客船,治安大为好转。
  果然!明月听得心惊肉跳,死死记住船上特有的官府标志,活像捏住了自己的小命儿。
  南方水系众多,城镇皆傍水而建,蜿蜒曲折,看得明月眼花缭乱。很快她便沮丧地发现,没办法凭借东南西北认路了!只好努力将所到之处用炭条画在白布上,预备日后参考。
  江南繁华,世人皆心向往之,一路上多有天南海北的船只汇入,河段渐渐拥挤。遇到浅河道,官府的船便不赶夜路,众人就下船逛去。
  明月看到了黑的瓦,白的墙,地缝间肆意生长的浓绿青苔,许许多多红的绿的花,也听见了各色软乎乎的听不懂的方言。
  明月跟着学了几句,说得不好,总有点硬邦邦的,但连比带划,对方竟也听得懂!真不错!
  一切都是那样陌生,那么新奇。
  明月还在路边发现了笋子!
  她不认得,最初只蹲着瞧,拿手指戳戳,还向莲叶笑,“这竹子这样矮胖。”
  众人一瞧,便都笑起来,莲叶抹着眼泪笑道:“若说是竹子倒也不差,还是个竹子娃娃呢!”
  “她常年在北地,不认得也不算什么。”常夫人拍了莲叶一下,又对明月耐心解释,“日常菜肴中的笋干,便是这些东西晒干了。”
  明月恍然大悟。
  她没吃过,但听过。
  真好,出门果然长见识,难怪杨老爷也要外出游学呢。
  常夫人儿时t在江南长大,自从嫁去北方后,鲜笋也吃得少了,如今一瞧,倒有些想,傍晚靠岸停泊时便叫了两样鲜笋做的菜来吃。
  明月也跟着沾光,没走成,被莲叶拉到她和嬷嬷那桌吃。
  桌上其他两个菜倒罢了,唯一盘春笋炒腊肉,咸香适口,鲜艳可爱,脆脆的;一盆春笋炖鸡汤,汤汁清亮,温婉动人,嫩嫩的。才入口,明月脑子里便蹦出来一个“鲜”!
  鲜,一种语言很难描述的味道,哪怕不晓得,只要舌头一碰,你便瞬间领会:啊,这就是鲜。
  回房睡觉时,明月犹在回味唇齿间的鲜美,又想,竹子真好啊,小时候可以吃,长大了又能做器具……
  春雨贵如油,可在明月看来,南方的油似乎有些贱,一言不合就下,细细密密,牛毛一样。有风,但不大,像极了这里人说话时的那种娇嫩,吹起来有气无力,飘飘荡荡,像抖着一层纱,笼住红花绿树。
  头几回只觉新鲜美丽,怎么也看不够,可次数多了也觉烦躁。太潮了,被褥都湿漉漉透着水汽!
  衣裳洗了晾不干!都馊了!只能趁做饭生火时烘干。
  明月开始被迫理解沿岸花木之浓翠,若她一直有这么些水滋养着,也一定四季常青,活得这般蓬勃。
  她的蓬勃很快迎来一次小小的萧条:
  漫漫水系串联许多府州县,管辖不同,故而虽同属淮南东路,中间众人也换过几回船。二月十七这日,众人再次换船,开往帅司所在的扬州。
  分别将近。
  又四日,前方再现水道岔路,一条继续往扬州,另一条赫然往两浙路杭州方向。
  朝夕相处二十余日,一大早明月来辞行时,众人难免不舍,常夫人更打算分出一个随从来护送明月去扬州寻亲,后者婉拒。
  且不提自己根本无亲可寻,常夫人一行各司其职,并无冗余,若骤然分出一个来帮自己,倘或剩下的路程中出了什么岔子,岂不叫她余生难安?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受人庇佑确实舒服,但明月并不敢长久如此舒服下去。
  终不过萍水相逢,以后的日子,还得要自己走。
  一路走来,常夫人也知这个小姑娘极有主意,并未勉强,只叫莲叶取来一张名帖,“我虽痴长你许多年华,却颇有一见如故之感,这便是缘分。来日安顿下来,也来家里耍。或是遇到什么难处了,不要腼腆……”
  明月忍不住掉了几滴泪。
  虽是萍水相逢,可常夫人等人待她极好,更不嫌她穷困无知,无限教授……今日一别,何日再见?
  但求老天有眼,保佑恩人一生顺遂,无病无灾。
  船只渐行渐远,慢慢地,两边都看不到了,莲叶难掩失落,不解地问常夫人,“夫人既喜欢她,又不放心,不如先把人带到咱们家里去,回头安顿好了,再打发人送到她亲戚家就完了。”
  反正是寻亲戚,多耽搁几日也不怕什么。
  常夫人却摇头,“她性情倔强,从不肯平白受人恩惠,往常吃咱们几块点心都要回礼,自然更不肯随家入户。”
  此为其一,其二者,虽未曾刨根究底,然数十日相处下来,常夫人已觉端倪:明月对这边几乎一无所知,可见纵有亲戚,也多年不往来,定然疏远。若是常人,既近乡,必忐忑,可那姑娘却自始至终未曾波澜……未必真是寻亲。
  不过常夫人倒也看得开,谁还没有点儿难以启齿的难处呢?知道她心不坏就够了。
  作者有话说:
  ----------------------
  科举相关出现不多,就以最广为流传,大家也最熟悉的明代版本为背景哈
  第6章
  船上拥挤,明月又不舍得额外花钱叫水沐浴,几日闷热下来,头发油腻打缕,身上也黏糊糊的,隐隐散发出酸臭味。
  不过众渡客大多手头拮据,大哥不笑二哥,皆是一般的酸臭,明月便也坦然了。
  杭州繁华,往来客货车船不知凡几,几处大门分外伟岸,明月乘大船自北关余杭水门入城,光门洞一段便走了许久。
  历经岁月沧桑的门洞极其幽深,潋滟水光的倒影在内壁上泛着金光,深处亦都被绵绵不绝的水汽浸润,滋生出勾勒石缝的油绿青苔。
  空气中浮动着奇特的,长久被河水浸泡的鼓鼓囊囊的味道,仿佛往虚空中抓一把,就能拧出不甚清澈的浅绿色的河水来。
  驶出门洞的瞬间,春光倾泻而下,但见河面波光粼粼,两岸门店林立,行人如织、叫卖如云,好不繁华!
  明月看呆了。
  这便是杭州么?
  稍后停靠,数艘客船皆汇于此地,一群人背着大包小裹乌压压往下挤,明月牵着骡子,背着小包袱,踉踉跄跄被人潮“冲”上岸。
  坐船久了,上岸仍觉脚下虚浮,高高低低的,她望着眼前的车水马龙,听着完全听不懂的吴侬软语,似乎脑袋也跟着飘忽起来。
  明月下意识抓紧缰绳,竭力从唯一的伙伴身上汲取力量。
  铺天盖地的茫然将她吞没。
  我该去哪儿?
  眼前的城池如此繁华,如此美丽,可她却像个格格不入的天外来客,不知如何下脚。
  正发懵时,一股巨力突然自背后袭来,将明月灌了铅的腿脚推了个趔趄。
  身后的陌生人嘟嘟囔囔不知念些什么,哪怕听不懂,明月也清晰地感受到满溢的嫌弃。
  谁推我?!
  她扶着骡子站稳,立刻回头,对上一双满是鄙夷的眼睛。
  哪里来的乡下人,脏兮兮的!眼睛的主人这样说。
  此时的杭州已经很暖了,年轻郎君穿着淡朱色龟背瑞花交领长袍,腰带正中镶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玉,挂着两只墨绿荷包,束发边簪朵小小粉花,昂着白净脸儿,十分得意模样。
  茫然和恐慌如潮水般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怒火。
  得意什么呀?!
  长得不坏有个屁用,你心坏!
  明月像一根被压弯的竹竿一样猛地弹了回去,也狠狠推了对方一把,用官话大声道:“敢动手?随我去见官!”嘴里不干不净骂谁呢!
  码头上堵得满满当当,哪个也动弹不得,他分明认准了自己是个孤零零的外乡人,又是个姑娘,想挑软柿子捏!
  拥挤的人群齐刷刷朝这边看来。
  那男人没想到干干瘦瘦的小丫头这么有劲儿,差点被推倒,又见众人注视,立刻慌了。
  小地方的人乍见繁华,通常会很自卑,莫说反抗,恐怕连大声说话都不敢。他实在没想到对方竟敢当众指责。
  无数道看热闹的视线恍若火烧,烧得他面颊滚烫,竟不敢与明月对视,低着头原地乱看,片刻后从另一道人缝里挤出去,一溜烟跑走了。
  哼,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明月彻底安下心来。
  对呀,有什么可怕的,不都是一个脑袋两条腿,一个鼻子两只眼吗?
  码头风波好似将明月的忐忑都卷走了,她在河边大略洗过手脸,略顺顺头发,大大方方行走在路上,睁着两只眼睛四处搜索,偶尔还会停下来,手脚并用地向当地百姓打听客栈。
  繁华有繁华的好处,因各地客商往来频繁,官话在杭州十分寻常。明月之前跟先生学过几句,来的路上又跟常夫人学了几句,连比带划,磕磕绊绊倒也行得通。
  有热心的,她便笑容甜美地道谢,“多谢您呀!”
  有不耐烦的,她也不恼,客客气气讲一句,“打扰啦!”
  原本就是求别人帮忙,还不许人家拒绝吗?没有那样的道理。
  明月一路打听,不断惊叹:每日竟要四五百文!
  还是最普通的下房,十分窄小,也不管饭。
  若还在通镇,一百文顶天啦!
  “小哥,我若住得长久呢?”在一家要价四百文的客栈,明月试探着问。
  杭州天下闻名,最不缺外地来的客人,伙计懒洋洋道:“两月以上,每日可减十文。”
  下房利薄,本就没多少赚头,长住仅省去每日清扫罢了。
  明月心中飞快盘算:那就是一日三百九十文,每月将近十二两,还不算自己的吃喝和骡子每日嚼用草料。
  太贵,也太久了。
  “姑娘,我也不哄你,其实你若常住,倒不如找房牙子,选个正经屋子租,小小一间,好地段一个月五六两尽够了,比客栈又清净又便宜。”伙计低声道。
  他家客栈买卖极好,不怕没人住,并不介意帮客人谋划更好的路子。
  明月眼前一亮,“果然么?”
  一个月六两,每日只需两百文,还能自己开火做饭,确实划算。
  伙计失笑,“还能哄你不成,不过有个坏处,若租屋子,少说也要一季一付呢。”
  杭州太过繁华,房东们也硬气,大多不屑于做短期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