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商 第40节
作者:
少地瓜 更新:2025-10-20 17:24 字数:4435
“这个不难。”要不说徐婶子是天生吃这碗饭的,此刻竟已转圜过来,虽仍有气无力地躺在地上,却开始有余力耳听八方了。
明月忙跑过去,“好婶子,若您帮了我这回,我必重谢!”
徐婶子刚马失前蹄被盘剥成光腚,缺钱得厉害,还真就非赚了这份谢礼不可,当即抖擞精神道:“此事若要办也不难,只是名头呢,或许不大好听。城外多有鳏寡孤独无人赡养,死后只剩破屋烂地,衙门一年一查,多在腊月初封档,眼下才出正月,说不得又有谁没熬过寒冬,未及销户。那些人没有财产,无人在意,你去衙门里找到管户籍的书吏,使点银子,悄悄往哪个死了的名下添一笔就是了。如此一来,没有亲朋好友戳穿,你又可以立个女户,自己当家作主,日后行事也方便。不过这么一来,就算是本地人了,得纳人头税,一年乱七八糟加起来将近三两银子呢。”
杭州繁华,苛捐杂税也多,更兼科举竞争激烈,一般还真没有愿意这么干的。
果然猫有猫道,鼠有鼠道!明月听得豁然开朗,绣姑也是大开眼界。
“衙门里竟然也做此等买卖?”
“为何不做?”徐婶子反问,“人口何其要紧?本地多一个人便多一份税收,官老爷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若要正经流程落户,极繁琐,要么等到年底人口核查,一文不花,要么提前花大笔银子加塞,另立户籍簿子,从下往上一层层递上去,再一层层递回来,快则一个月,慢则半年。
似明月这般外地来的,更麻烦,需得先回老家衙门开具证明清白的户籍文书,再回来重走以上流程。
可眼下郭老板元气大伤,又没了宅子,只怕即刻就要交割完毕回老家,如何等得?
只好想这个巧法子。
“这法子好是好,可我不认识衙门的人呐。”明月犯了难。
话音未落,就见徐婶子将自己的胸脯拍得啪啪响,“我认识呐!快扶我起来!事不宜迟,咱们城门一开就进城,先去给你办了此事,再同郭老板更名!”
一夜惊魂,前后几经起伏,此时此刻,明月总算能笑出声来,上前跟绣姑一起将她拖拽起来。
河边郭老板的嚎哭仍在继续,回荡在夜空中分外凄厉。
多年拼搏,一朝乌有,他不甘心呐!
世上走歪路的人那样多,怎么偏他倒霉!
跟着的随从死命拽着郭老板的裤腰带,生怕主人想不开寻短见。
又过了约莫小半个时辰,东方天际微微泛起鱼肚白,郭老板也在随从的劝说下略略回神,两拨人相顾无言,不尴不尬地进城,直奔衙门。
时辰尚早,彻夜欢闹的人群刚歇,白日活动的人群已续。
无数细舟载着刚从田间地头摘下来的新鲜菜蔬,轻盈地破开水面,伴着涟漪穿梭在河道间,迅速送往各处灶台。很快,那些鲜菜、生肉便自笼屉、锅盖内喷出白汽,被送往形形色色的食客们的口中,助他们开启新的一日。
这一日对明月等人而言,极为精彩。
郭老板重伤之外形,所到之处人人侧目,连衙门的人都忍不住多瞧几眼。好在杭州到底是大都市,衙役们也见多识广,只要受害人不报官,他们也懒得管。
徐婶子果然颇有门路,随手抓着一个衙役就是认识的,托对方传了话,不多时,一个干瘦的书吏探出头来冲她们招手。
徐婶子拉着明月就跑,冲过去三言两语说了需求。
那人听罢,压根不问明月来历,带她们左拐右拐进了公房,哗啦啦翻开簿子看了半日,“要没亲眷的,嗯,我看看啊。自腊月至月初,杭州辖下九县死了七个没亲眷的,都由漏泽园帮忙收敛,四个病死的,三个冻死的,你想要什么样的?”
死人不是小事,要及时禀报,递交杭州这边汇总后,攒到年底一起入档,所以一查就有。
啊,这玩意儿还能选?明月傻眼,“有何不同?”
那书吏一副熟能生巧的样子,耐心道:“五代内有案底的便宜些,只要十两,哦,这个年轻时失手打死过人,五两即可。若要身家清白的,要二十两。”
好贵!
明月咬牙递过去一张二十两的银票,“要清白的。”
好不容易闯出点名堂,总不能成了某某犯人之女吧?未免太过荒唐!
书吏熟练地收了银票,眯着眼细看一回,提笔便写,“自今日起,你便是城外三道巷子t江老汉之孙女儿,无田无地,破屋一间。唔,你家没人了,立个女户吧,可免税三年。嘿嘿,这可是个好人家啊,高祖还中过秀才哩!”
徐婶子戳戳明月,“书香门第!”
明月:“……”
三辈子前穷死的酸秀才之后,算哪门子的书香门第嘛!
不过这份钱也不算白花,对方想得怪周到的。
若果然根除户籍隐患,日后她纵回通镇也不怕的:就算被认出来又如何?户籍册子上明明白白写了的,我乃杭州江明月!
稍后,新鲜出炉的“江明月”又跟郭老板去到另一个衙门档口,将房契更名。
看着崭新的身份文书和房契,明月长长地吐了口气,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自今日起,她就算在这里生根发芽啦!
有人欢喜有人愁,焕然一新的明月意气风发,似雀鸟登枝;倾家荡产的郭老板死气沉沉,如行尸走肉,还要强撑着带明月去看房子。
地段确实好,虽算不得城内正中,距离衙门也只三条街,门前小桥流水,风景秀丽;屋后茂林修竹,凉风飒飒,附近住客不是各级小官就是各地富商,多有衙役日夜巡逻,治安无忧。
去年明月在城内闲逛时便数次经过此地,当时还羡慕这些屋子来着,却从未奢望过有朝一日能拥有。
你瞧,凡事无绝对,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
大门倒是关着的,可进去一瞧,活像遭了贼:除笨重家具不好带,被推得歪歪斜斜之外,衣裳被褥、花瓶摆件皆被搬光,厨房里的米面粮油散落一地。几处地板被撬开,院内一棵金桂根底下也挖了个大坑,泥土洒的到处都是,似乎埋过什么的样子。
一切都在无声诉说着昨夜的兵荒马乱。
明月总算明白为什么昨晚那头领为何这般周道,非要心腹带着郭老板走一趟,原来要刮二层皮呀。
搜刮得这般干净,恐怕所得比七百两卖房钱还多呢。
望着眼前的惨状,郭老板的嘴唇抖了抖,两只眼睛瞬间落下泪来。
明月心生不忍,“到这里就行了,您若有急事,不妨去办。”
不是说一家老小都被连夜撵走了?怪辛酸的。
况且他在此处,她便不好表现得太过高兴,简直憋死个人。
面目全非的郭老板胡乱抹了把脸,含糊不清道:“多谢,我这便去了。”
说完,把钥匙一交,踉跄着跑走了。
郭老板一走,明月总算能安心看房子了,然后迅速理解了为什么它可以市值千两。
大禄律法明文规定,无官无职的白身百姓最多住到两进,有了功名的才能买三进宅子,有官职者再加。
但很多有钱人没有功名又不够住怎么办呢?就横着扩张!固县的马王两家都是这么办的!
郭老板也不例外。
这套房子原本是街头第二家,但郭老板发财后将西邻买了下来,占了一个大拐角。公共院墙打通后另建宝瓶花门,原本的二进小院做会客之所和正房,邻居家前院做花园,后院给小辈住。
郭老板被抓之前混得风生水起,一年能挣上千银子,修建住处并不吝啬钱财,连室内外铺地石砖都是专门去外头一块块挑选的,四角雕刻五福云纹,造价不菲。
屋子各处都保养得极好,家具也齐全,都是好木头打的,明月只需将家具扶正,擦擦灰,再把几处掀开的地砖铺好、挖起的土坑填平,最多两日,就立刻能搬进来住了。
徐婶子跟着转了一圈,啧啧称奇。
以前她只是来过,却没能细看,今儿真是开了眼界了。
绣姑对这样的构造很感兴趣,对明月说:“单独一套小巧些,可两边一并就宽敞了。花园那边有单独出入的门,到时候你把中间的院墙门一锁,隔壁就能单独租出去,按单间分租也好,整套租也罢,这样的地段,还有那么些家具,租金少不了。”
明月记得刚来杭州时就有客栈的伙计说过,差不多的地段单独一间屋子就要月租五六两了。隔壁好些地方都拆了做花园、库房,饶是这么着还有现成带书房的正房一大间、东西厢房各一,这就是三间。
尤其正房,带着卧室和书房,还有小会客厅,收拾得极好,租价必然也高。
即便整套房子租出去,略便宜些,一个月也下不来十五两,几年就能回本。
难怪不到走投无路大家都不卖房子,真真儿下金蛋的母鸡。
促成一局的徐婶子俨然已恢复了活力,听说明月有意将隔壁出租,又欲包揽此事,“这样的地段,这样的屋子,只有主挑客,断没有客挑主的。你且瞧着吧,不出三天,保管租出去!”
因昨夜惊魂,如今绣姑对徐婶子的交际多少有点担忧,唯恐引来极恶之徒,便也掺一脚,“我也帮你问问。”
她家附近多有人家开小客栈,一准儿有想长期租住的。
“那就多仰仗二位费心了。”明月想了想说,“能尽快整租出去最好,可也不能一味求快,需得是清白正经人家,来科举的读书人和异地为官的租客最佳,商人次之。”
对外租房就不得不考虑折旧,有功名者为礼法束缚,多少会顾忌点礼义廉耻,实际损毁起来也有限。可经商的就不同了,明月自己也是商人,短短一年下来,见过多少没王法的事?如今出门经商的还是男人居多,少不得吃酒应酬,既要应酬,想必席间也少不得吹拉弹唱、淫词艳曲,更有甚者,又要包养外室、豢养妓子,做出些腌臜事来,天长日久的,屋子都被沤脏了。
况且另一半她还要时不时来住呢,总要图个清静安稳。
果不其然,一听这话,徐婶子就迟疑了,“来此处租赁的,自然是买卖人居多,且给钱也痛快。”
明月知道她的心思,笑道:“好婶子,您今儿帮了我的大忙,我必要给你包个大红包!改日谁若帮我找着合适的租客了,另有谢礼。”
见她没忘了自己的功绩,徐婶子心下熨帖,“说得也是,你一个小姑娘家家的,还是与斯文人为邻的好。”
稍后,徐婶子回家休息,绣姑顺便回去告诉七娘和春枝,明月则自己留在新家,慢慢收拾。
原本徐婶子和绣姑也想帮忙,但都被拒绝了。
过去短短几个时辰内发生了太多事情,明月需要一个人冷静冷静。
当所有人都离去,陌生的新家只剩下自己,昨夜的一幕幕重新在明月脑海中滚动:
码头,私盐,殴打……新家。
她在被挖得一塌糊涂的金桂旁蹲下,用手一点点将土坑填平,然后顺着树干慢慢望上去,看树,看天,看房檐,看四周整齐的灰瓦和白墙。
空中白云悠悠荡过,晨间清风送来竹林清香,墙外是熙熙攘攘的车马行人,墙内自成一方天地,如此静谧。
新家啊,我的家。
真是奇妙,哪怕之前已经来过杭州很多次,怀里也揣着大笔银子,可明月总觉得不踏实,真就如河中浮萍般,飘飘荡荡,随波逐流。
可现在,不同了。
哪怕现在屋子内外还乱糟糟的,她就是越看越欢喜,甚至连吹过来的风都显得分外温柔。
明月轻按怀中放着房契的位置,非常神奇地感到了安心。
这种感觉很奇妙,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自地下钻出,牢牢地将她两只脚黏住,继而向上攀援,又把她的心稳住了。
啊,这就是我的家了。
她突然迫切地想要倾诉,想要一位可以充当自己长辈的温柔的和气的人来分享自己的喜悦。
可她没有娘了。
毫无征兆地,她想到了常夫人,那位与娘并不相像,却同样宽和包容的女郎。
说干就干,明月立刻从地上爬起来,冲到街上买了文房四宝,怀揣着雀跃返回新家,第一次进到书房内坐下。
写什么呢?
对,我买房子了,有家了,以后您若想与我说话,可以直接把信寄到这儿来……
可常夫人已经回京城了,她有自己的家,可我呢?明月默默地想,我只是个萍水相逢的过客罢了,她还记得我吗?会希望看到我的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