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商 第83节
作者:少地瓜      更新:2025-10-20 17:25      字数:3843
  再观察一阵,若果然得用,大可以让她们继续举荐同行。
  只带一个人出远门着实不大够用,这趟苏小郎身兼数职,好悬没给累死了……
  简单说完人员变动和表现,七娘又带明月去看这些日子新出的货,“再过不久就该到回南天了,且不说布料干不干得了,放在一起都怕发霉,我想着之前同你北上固县时睡过的火炕,就琢磨在库房那边修一个差不多的,地下走几条火道……”
  北方烧炕的屋子就特别干燥,等弄好了,甭管杭州是阴天还是下雨,就都不怕了。
  “嗯,这个主意不错,”明月笑道,“难为你想得出。”
  见她赞同,七娘越发有底气,说话的声音都大了,“只是这边没几个会做的匠人,还是梁鱼和夏生帮着参谋,这才有了个框架,前儿才试了两回,没漏烟。”
  暗道烧火最怕的就是漏烟,一来有烟呛气,二来若门窗紧闭,是可能死人的,马虎不得。
  说话间,二人来到库房,七娘指着单独摆出来的几匹料子说:“那几匹之前有烟味儿,我挑晴天在外面吹了吹风,又买了点香料熏了熏,几乎闻不到了。”
  明月凑上去闻了闻,果然只余淡淡馨香,又赞了一回,“银子还够么?”
  “够,”七娘点头,“春枝回回来送,账本都记着呢。”
  “那就好。”明月又要了账本来看,见七娘笔记虽然稚嫩,但却努力记得工整,十分欣慰,“账上银子不多了,我再留些给你,以备不时之需。”
  七娘道:“不必太多,几百足矣,开销最大的也就是徐掌柜的湖丝和朱杏那边的染料了,不过也不是日日交割。东家,你若有空,不如这几日带杏子去采买一回,我们也不懂,怕给人糊弄了。”
  银子多了也麻烦,反倒叫人不安,既然固县那边可以和染坊这边平衡,到可以先把银子集中到一处,省得四处担忧。
  明月想了想,“也好,正好我还从北面带了几样染料回来,叫她自己看看缺什么。”
  不用明月去找她,稍后朱杏自己就找了过来,“染料还缺好些呢。”
  明月笑道:“明儿就进城去买,带回来的怎么样?”
  朱杏点点头,“还成吧。”
  明月招招手,示意她上前,又让七娘也上前,一人给了五百两银票。
  “东家!”七娘满面错愕,犹如捧了个烫手山芋,“不是才赏了双倍月钱么?!”
  这是多少啊!她都不敢认!
  朱杏显然还没回过神来,两只眼睛都是直的,对着银票满面茫然:
  给我的?
  我要这么多银子做什么?
  “听我说,”明月一手一个按住了,“方才人多,这些事不好讲。外头看着,这是我的产业不假,可没有你们,我也走不到这一步。此番你们都立了大功,我不是那等吃独食的人,早年我便说过,有我一口,就有你们一口,如今果然发达了,岂有只共患难而不同富贵之理?
  这只是第一次,以后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第无数次,只要做了大买卖,功劳最大的都会有额外奖励,除非我死,否则这个规矩永远不会改!
  这次功劳最大的莫过于你们两个、春枝、苏小郎,每人都是五百两,回去我就给他们,都不许推辞。
  另外,自下个月起,苏小郎和朱杏的份例都提到一等,与七娘你和春枝并肩,都是一年四十两。”
  -----------------------
  作者有话说:最好的老板就是愿意发钱的老板!
  ps,宋代官场非常奇葩,高官生活非常舒服,工资巨高,还有各种名目的生活补贴,但基层官员就很惨,钱少事儿多,经常入不敷出。
  第57章
  回来的路上明月就算过,前面几个月折腾进去的本钱一口气都回来不说,还赚了好多呢!
  这次去京城卖了两批货,前后合计一百八十三匹,照每匹本钱十三两,共计成本两千三百七十九两。
  武阳郡主给了一万四千两,在京城采买染料并各色土仪合计一千五百四十两,扣掉本钱,还剩一万零八十两。
  之前五百五十两购入造纸坊,去衙门更换造册,缴纳税费百之四,合计二十二两。其中卖方承担百之三,十六两半,明月作为买方承担五两半,共计五百五十五两半。
  还剩九千五百二十四两半。
  琢磨霞染新品之初,用的是朱杏家中几代攒下来的染料,折合市价也有个小二百两。染坏湖丝若干,折价五十两。
  利润剩九千二百七十四两上下。
  后来技术成熟,做的多了,朱杏那点存货不够,明月先后又买了几次,如今都已折算到成品布匹中,不必重复。
  另有明月和苏小郎上京时的包船二十两,租车十两,吃住并各处打点、额外花销等合计十二两。返程搭的锦鸿那边的顺风船,一概都不要钱。迄今为止染坊这边雇佣上下一干人等的月钱并日常衣食住行,也算二十两吧!
  如此算来,所得利润还剩九千二百多两!
  普通人一辈子能赚这么多银子吗?
  不能!
  有那么一瞬间,明月忍不住想就此退隐。
  这么多钱,只要我不吃喝嫖赌,一辈子都花不完的。
  可不消片刻,这个念头便被她自行镇压。
  我已经走到这里,我还不满二十岁,京城繁华只窥见皮毛,为何不继续走下去?
  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往下走,少不了同伴们的全力扶持,真情实感自不必说,银子更是重中之重。
  谁也不是餐风饮露长大的,不给银子,都喝西北风去?
  但七娘现在却很有点手足无措,脑袋里空白一片,“东家,这么些钱,叫我往哪里放呢?”
  揣在身上怕掉了,放在屋里怕丢了,锁在柜子里怕霉了……平添一段心事,还不如没有!
  朱杏也渐渐缓过神来,抿了抿嘴儿,竟一声不吭把银票递给明月,“你帮我收着。”
  明月有些意外,“你娘的坟……”
  朱杏摇摇头,眼神有些黯淡,“现在这样也挺好的。”
  前儿发工钱,她回去看了,因多拿了几样肉菜、多烧了几刀纸,竟引来几人询问,话里话外都是问她是不是在外头发财了,又说些什么别忘了乡亲们的话。
  朱杏什么都没说,只觉得一切都很荒诞。
  之前我过得那样苦,除了徐大姐,也不见你们接济,分明不熟的,如今却又上来攀亲戚……好没意思!
  她于人情往来上不大通,却隐隐有种直觉,如果真的给娘大修坟茔,只怕要出事,叫她老人家在地下也不得安生。
  七娘见了,如蒙大赦,也塞给明月,“东家,也帮我收着,若来日果然要银子使了再说。”
  明月啼笑皆非,“这样跟没给你们有什么分别!”
  七娘搓搓手,憨憨一笑,“这里有吃有喝,您又管穿管住的,实在没有用钱的地方。”
  朱杏轻轻嗯了声。
  现在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周围的人也很照顾她,东家又好说话,她已经很知足了。
  明月挠头,这叫什么事儿?还有送银子送不出去的?
  这可不行!
  都得跟我过好日子,一个也别想跑!
  “这样吧,”明月背着手原地转了两圈,突然有了个想法,“我不要你们t的银子,也不替你们收着。白放着可惜了,不如你们凑个份儿,也如我之前那般在城里买个院子租出去,一年光租金就有二百两呢,几年就回本了,又不怕丢,以后也有个依靠。这叫钱生钱。”
  七娘和朱杏对视一眼,齐齐点头,“这个好。”
  凡事不大用操心,只一年收两回租子就行。
  “那就这么定了,”明月笑着把银票收好,“赶明个儿我回城里,找个房牙子问问,可不一定什么时候有啊。”
  苏小郎还没醒呢,春枝忙着收拾她带回来的东西,没顾得上给,等回去问问,若也不知该如何处理,就都这么办。
  “那急什么!”七娘大笑。
  “这事儿除了咱们几个知道,再加上城里的两个,都不许对外说。”明月提醒道,“人怕出名猪怕壮,咱们闷声发大财,自己受用了是正经。”
  七娘和朱杏都乖乖点头,“哎。”
  说老实话,刚拿到银票那会儿,明月也是激动。
  一万多两银子啊,猪肉才十三文一斤!买个漂亮小厮也才几两罢了!
  全身的热血都快把她的天灵盖掀飞了。
  谁能想到呢,昔日小镇来的孤女竟走到这一步!
  有那么一瞬间,她恨不得让全天下都知道。
  可常夫人的沉稳点醒了她,高管事的自信警醒了她,最后杭州城外遭遇卞慈,更如一盆冰水从头浇下,让她彻底冷静下来。
  出头的鸟,都死了!
  明月在染坊休息了一晚,半夜竟又淅淅沥沥下起小雨来,次日一早也不停。大仓库里的地龙还没弄利索呢,染了布也晾不干,她就给众人放了半天假,让七娘在家带人理货,预备与锦鸿那边交割,自己则带朱杏进城买余下几种染料。
  朱杏远比明月懂染料,也不去城中的染料铺子,直奔南市,那边汇聚了各路大商小贩,还能看见红毛、黄毛的番邦人呢!
  此类集市内的价格要比城内店铺便宜不少,但大多鱼龙混杂,又有各样坑蒙拐骗的手段,一不留神就会上当。
  类似的场合在京城也有,但明月对染料了解不深,怕因小失大,就没去。
  有几个染料贩子竟认识朱杏,还问她娘去哪儿了,得知去世后跟着哀叹几声。
  进到这里的朱杏开朗不少,一边说话一边验货,有几家摆在外面的她看都不看,直接叫老板拿好的,“我知道好货都被你藏起来了。”
  明月大开眼界,然后大放血。
  短短一个上午,朱杏就帮她花了两千多两!
  刚过完年,大家兜里都紧巴巴的,这个交易额哪怕放在杭州城也不算小买卖了,几个染料贩子喜得眉开眼笑,对财神爷频频竖起大拇指,操着口音浓烈的官话道:“她,你们,识货得很!”
  算上明月自己在京城买的,前后仅染料一项的花费便近四千两之巨!
  但细细算来,每匹“霞染”上挂的染料就近五两了,四千两也才堪堪八百匹,未必够锦鸿在京中卖半年。
  明月做了个深呼吸,强行镇定下来,反复向朱杏确认了这几个染料贩子的信誉,“若还有这般品相的,我还要,直接送到我家,只要货好,当场拿银子。”
  那几人闻言,喜上眉梢,争先恐后过来记下地址,“要得要得!”
  其中一人说他家中便有存货,最迟后日就能送上门。
  做买卖,爽快的大客最重要,好些商贩一辈子都是靠几个客户养着的!
  朱杏最喜欢明月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在旁边安安静静地看,看完了又小声说:“如今有了帮工,可以再修一个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