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商 第97节
作者:
少地瓜 更新:2025-10-20 17:25 字数:3646
“能说出这话,你便不算眼拙,”武阳郡主道,又命人取来霞染旧衣,两相对比,“想来出自同一人之手。”
颜色、花样,皆不相同,可其中流露出的灵动和生机却如出一辙,懂行的人一看就明白。
“好看是好看,”女官有些为难,试探着问,“郡主,可要裁剪新衣?”
郡主素来最爱鲜艳明媚之色,这料子虽美,色调却过分厚重,有点老气。
果然,才说完便见武阳郡主摇头,“我记得库房里还有上好的沉香木料,叫工匠连夜做一副八扇屏风来,一并添到给皇后娘娘的节礼中去。”
这颜色做年轻人的衣裳稍显沉闷,但做摆件却刚刚好。
“郡主这主意真好,”女官赞道,“木料都是现成的,只是年礼腊月初八就要送进宫,若想细细的雕刻花样,只怕来不及。”
武阳郡主却道:“湖丝的胚布,又有螺钿,花样已足够了,屏风架子样式简单些才好,不然岂不喧宾夺主?”
简简单单的,也不打眼,只显示孝心便罢。
去岁霞染的风波犹在眼前,她若再花里胡哨的凑上去,岂不像个傻子了!
武阳郡主一声令下,自有女官安排下去,说不得便是府中供奉的木匠连夜开工。
武阳郡主本人不大中意星空螺钿染,却对那一卷一丈多长的“西湖游人图”爱不释手,特意叫人拿到日光下展开,挨着一处一处看过去。
世人进献画卷,多着意描摹风景,彰显江南风流,但这副长卷上却是人物、风景参半,有坐车的,有骑马的,有从船舱里探出头来说话的,还有挑着担子沿途叫卖的,人物虽小,神态动作却栩栩如生,鲜活气息扑面而来。
女官笑道:“这个倒有趣,比看那些游记什么的有意思多了。”
“呦,那是话本上说的卖货郎,那是变戏法的吧,”武阳郡主津津有味地辨认着,突然指着一头牲口道,“那匹马怎生得那般猥琐?鬃毛也短。”
女官并几个展卷侍女闻言纷纷顺着她手指处望去,也拿不大准,“看着像,又不大像。”
说是马,着实不像,旁边分明有几匹正经八百的马儿,各个神俊;
说不是吧,那又会是什么?
众人认了一回,都说不准,武阳郡主越发来了劲儿,竟叫阖府上下的仆从、戏子都来看,“认出的有赏!”
果然就有好些人认出来,“回禀郡主,那是骡子,再后面的还有驴。”
武阳郡主茫然,“那是什么?”
女官拍手笑道:“这么说,我也知道了,听说是民间穷苦人家用来驮人拉货的牲口,同牛马是一样的。”
众侍女纷纷恍然大悟。
能贴身伺候武阳郡主的,没有一个是贫苦人家出身,又是从小送入宫中栽培,抬头是四四方方的天,低头是冰冰冷冷的地,何曾见过外头的事物?
后来虽跟着武阳郡主出宫建府,可武阳郡主是何等人物?虽不至于出入净街,却也从不往杂乱的平民街巷去,更不曾下地种田、贩货经商,往来的亦是光鲜亮丽的达官显贵,不认得也在情理之中。
武阳郡主大为诧异,又低头看了看,问第一个开口的小戏子,“他们怎么不买马?”
小戏子不敢直视,低眉顺眼道:“寻常人家穷苦异常,买不起马,骡子和驴子价贱。”
马匹不仅价高,更娇气,吃喝上比寻常老百姓都挑剔,普通人如何伺候得起?
武阳郡主像发现了新玩具的孩童,招手叫她上前,追问道:“你再说说,一头骡子多少钱,一头驴子又值多少?”
“回禀郡主,小人多年不曾在外生活,如今也说不大好,只隐约记得儿时听过几耳朵,一头健壮骡子也不过几两罢了,想来驴子更贱。”
几两?
武阳郡主愣了下,几两银子够做什么?还不够裁一张帕子的。
“那马呢?”武阳郡主又问。
小戏子抿抿嘴儿,脆生生道:“回禀郡主,马匹太贵,便是最下等的驽马都要几十两呢,常人买了如何舍得它做重活?都是牛来做。”
“牛我自然知道,可你既说骡子、驴子贱,怎不见他们用?”武阳郡主又指着图上那几个挑着担子的货郎说。
人挑着不累么?
“再贱也要几两呢,好些人家一年到头都不剩分文,日常温饱尚难以为继,哪里养得起牲口?”小戏子想起伤心事,声音慢慢低下去。
莫说牲口,自家人都养活不起,典儿卖女的多着呢!
她便是因老家遭了灾,人口又多……得亏她生得好,爹娘才作价一两七钱银子将她卖给戏班子,换了全家老少的活路。
武阳郡主又问了许多问题,原本只是好奇,慢慢地,便多了几分郑重。
她看看那卷“西湖游人图”,沉默片刻,忽道:“屏风先不要做了,备车,”对方才那小戏子抬抬下巴,“你随我入宫。”
“啊?!”小戏子傻了。
********
明月照例带苏小郎在常夫人家住了几日,闲时逛逛街,也不敢远去。
期间有两回路过锦鸿老店,想了想,终究没进去。
这会儿也不谈买卖,去了无话可说,索性不去。
苏小郎有点想家,也想远在杭州的春枝、七娘等姐姐们,“东家,咱们什么时候回去?”
明月也焦躁着呢,“再等两天。”
常夫人这边该探望的都探望了,土仪和染料也照例买好了,可郡主府没发话,明月就不敢走,生怕武阳郡主有事吩咐,错过了。
苏小郎眨巴着眼,“干等啊?”
明月瞪他,“啊!要不你去问?”
苏小郎缩缩脖子,不敢吱声了。
他哪儿有那个本事,这不是怕东家着急上火嘛。
眼瞅着东家嘴角上都快起大燎泡了!
直到腊月十二,明月都觉得没戏了,预备招呼苏小郎南下时,郡主府突然遣人送来赏赐:
一整套十八件的攒丝珍珠头面,精致极了,浅粉色的珍珠颗颗饱满、粒粒圆润,比明月远远见过的好些官太太头上戴的也不差什么!
另有两整张狐狸皮,灰色的,不大显眼,但毛发根根分明,又尖又亮,似这般成色,外头少说也要七、八百两。
还有一套文房四宝,附带着几大箱各色宣纸和染料。
好重的赏赐!
光那套十八件的头面就有银子没处买去!
适当的赏赐令人喜悦,可眼前明显超出寻常规格的重赏,却更叫人惶恐。
明月甚至来不及狂喜,只觉满头雾水:
首饰、皮毛倒罢了,日常出入用得上,可我一个经商的,赏笔墨纸砚又是闹哪一出?
来传话的女官看出她的疑惑,微笑道:“你送的那卷西湖游人图极妙,郡主说了,日后你再瞧见甚么有趣的,也要如那般详细记录了,时时送来给她看才好。”
嗯?
寄予厚望的星空螺钿染只字不提,反倒是那副苏绣拔得头筹?
明月隐晦地瞄了常夫人一眼,见她冲自己微微摇头,当即心领神会,不敢多问,行礼谢恩,“是。”
-----------------------
作者有话说t:【注1】宋代确实有这个规定哈,“榷茶”,始于唐代,后期被废,但宋代不仅重拾,而且加倍。不过因为社会动乱,内忧外患,前后具体措施波动极大。
【注2】唐朝安乐公主曾命匠人织造“百鸟毛裙”,流光溢彩,她穿出去后立刻掀起全国狂热,那段时间的彩色鸟都快被杀光了,然后就被禁了。
当然,因为太好看,也是屡禁不止,好多人偷着穿。
ps,螺钿镶嵌在布匹的技术确实有哈,现代比较多的是日式正绢,也是纯桑蚕丝,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搜搜看,超贵!
第65章
郡主府的人刚走,明月就将求助的目光投向常夫人,试图弄清楚到底闹的哪一出。
虽说这些赏赐十有八/九是下面的人孝敬的,不必武阳郡主特意花银子,但照常理来讲,给谁、给多少、怎么给都有讲究。
尤其是那对狐狸皮,绝不会轻易赏给一个只出现过两次的商户!
揣测上意便是如此艰难,对方不高兴,不能明着问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不然显得蠢;
对方高兴了,也不能明着问自己哪里做得好,因为更蠢。
听郡主府女官的意思,是那副“西湖游人图”入了郡主的眼,可……明月想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这般。
“绣了什么,你可还记得?”常夫人问明月。
“我带着稿子呢!”明月忙跑回去将画稿取来。
因当初她就说是要献给京中贵人的年礼,特意嘱咐芳星好好绣,把个芳星吓得不行,先后数次打了几遍草稿才敢动针。
明月原本是怕路途遥远,倘或苏绣长卷当真有个什么万一,带着画稿也方便随时找绣娘修补,不想却用在此处。
老夫人出门赴宴去了,明月和常夫人对着画稿好一番揣摩:
风景绣得好?
宫廷画师颇多,陛下也曾叫人下江南采风,得出的画稿和绣品比这个更好的也不是没有。
那就是人物。
人物啊……二人对视一眼,心中都有了猜测。
下人来禀报时,武阳郡主正斜倚在暖阁的软榻间品酒,对面冰封的湖面上搭起舞台,有纯白丝绸从四面垂落,在北风中高高鼓起,与空中飞扬的雪花混做一团。
若干赤/裸着上身的舞男穿红着绿,做飞天打扮,正踏着鼓点奋力舞动,事先涂抹过油膏的肌肤表层沁出细密的汗意,在冬日暖阳下冒出腾腾热气,闪动着诱人的蜜色光泽。
“郡主,有杭州来的丝绸商人过来谢恩。”
暖阁外寒风肆虐,暖阁内却温暖如春,武阳郡主整个人都陷在厚重的皮毛软榻内,左手侧撑着面颊,右手擎着一只碧莹莹的夜光杯,旁边一名跪坐的男仆正垂首为她斟酒,芬芳的葡萄美酒潺潺落入夜光杯,血一般殷红。
方才她已吃了一杯,酒意微微上涌,怔了片刻才想起“杭州来的丝绸商人”是哪个。
武阳郡主并不动,只微微朝身边的女官望了一眼,那女官便代她回道:“无妨,叫她自去便可。”
“是。”来人悄然退去。
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武阳郡主继续赏舞、品酒。
一舞毕,武阳郡主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