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商 第146节
作者:少地瓜      更新:2025-10-20 17:25      字数:3615
  “你是专程来这里等我的吗?”明月上了岸,看着一身便服的卞慈走过来,“你那么忙,我自己去就行了。”
  “你都说了事成之后要分我一半的利,我怎好当个甩手掌柜的。”卞慈给出一个明月无法拒绝的t理由。
  要么不做,要么一定做成,这就是卞慈的处世法则。
  万麟馆在外名声极佳,但也最为傲慢,连带着上下一干管事的亦颇有几分目中无人,活像自家开的一般。
  纵然苏老爷子与自己有旧,也无法强行改变管事们的态度,明月既为女子,又是商户,只怕不会得什么好脸色。有他这个从五品的衔压着,就能免走许多弯路。
  明月果然不再劝,“不过,差事真的不要紧吗?”
  没跟自己当朋友之前,人家一年到头以码头为家;如今当了朋友,就开始光明正大的偷懒了……这不是把人带坏了嘛!
  “其实我本就不必在码头蹲守,”卞慈坦白道,“只是衙门里面闹哄哄的,还是出去清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水司衙门这样油水足的地方,上上下下大大小小近十个官儿,竟恨不得分成八派,一年到头变着花样地折腾,卞慈烦不胜烦。
  明月这才自在了些,抬眼才要说什么,却见卞慈飞快地挪开视线,似乎有点心虚的样子。
  她低头看看自己的装扮,大大方方张开手展示,“怎么样,还不错吧?”
  今天是头回登门,对方哪怕看在卞慈的面子上见了自己,也未必会谈买卖。但她必须做足准备,抓住一切机会展示自己的实力。
  天气热,自然要穿纱,可纱质薄透,只穿它难免有些不尊重,明月便在里面穿了一套透光透气不透肉的葡萄色菱格织花罗,外罩流霞染,风一吹,翩翩欲飞。
  明月坦率的反应迅速冲淡了卞慈偷看被捉的尴尬。
  他以一种完全欣赏和尊重的目光重新看了一回,清清嗓子,“很好看。”
  “那是自然!”明月得意极了,像一只骄傲的翘脚孔雀,“里外都是我家织造,我来卖布嘛,如果还穿别人家的料子像什么话!”
  她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看见,我家的货就是最好的!
  卞慈跟着笑起来,“江老板说得对。”
  万麟馆平时不许外人进,但卞慈提前与苏馆长说好了,便可长驱直入。
  万麟馆占地近一百五十亩,坐落于杭州城外的山上,距离西湖不算远,但明月从没来过。
  她从未去过任何一家书院。
  万麟馆很大,里面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路,都能看出朝廷、官府不吝本钱的爱护。
  明月贪婪地看着。
  见她感兴趣,卞慈放慢脚步,沿途讲解,“那边是上文课的地方,另一侧是上武课的。”
  “武课?”明月问,“是骑射吗?”
  卞慈点头,“是,有时候也会玩蹴鞠、打马球、相扑。”
  “那些都很费银子吧,”明月喃喃道,“也不用他们自己花钱?”
  “马匹无需自己购买,”两人肩并肩走着,挨得很近,为防肢体接触,卞慈将挨着明月的那条手臂背在身后,“不过日常所需的护具、球杆都要自己掏银子。”
  “那也很好了,”朗朗读书声越过山坡,清晰地落入明月耳中,“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她跟着念了一遍,笑道,“是《中庸》里的句子对不对?”
  “对,”卞慈也笑着点头,眼中满是赞叹,“如果你能来读书,一定不比他们差。”
  “是啊,”明月有些遗憾地喃喃道,“如果我也能读书就好了……”
  卞慈突然为她感到惋惜。
  她真的是个非常聪慧、勇敢的姑娘,如果有更多的机会,成就一定不仅限于此。
  “不过,”明月很快调整过来,笑呵呵道,“现在也还不赖!”
  日常无事时,苏馆长很喜欢待在几棵古樟树环抱下的竹屋内读书,今日也不例外。
  卞慈来过几次,在外守着的小厮认识他,往里传了一声就叫进去,只留苏小郎和二碗在外等候。
  室内陈设非常简单,桌椅板凳,都是竹子做的,并无名贵之物。
  只墙上挂着几副字画,看落款,也是苏馆长自己的墨宝。
  苏馆长是个面泛红光的胖乎的老头儿,满头银丝,精神矍铄,乍一看,颇为热情,先跟卞慈说笑几句,又看明月,“这就是你信中提到的江老板?请坐吧,不必拘束。”
  明月深知,像苏馆长这般身居高位的文人,对待商贾的态度大多如童老爷子一般,纵有例外,也不是自己想见就能见的,今日得见,着实是卞慈的面子。
  她拿出比去京城拜访常夫人更为尊重的姿态行了礼,递上点心匣子,“今日登门,实在打扰了,微薄之物,不成敬意。”
  她说的是开封话。
  点心?不用说,一定是卞慈这小子说的,苏馆长瞥他一眼,再听口音就有些高兴,“你是开封人?”
  看这个身量和模样,确实不像南方姑娘。
  明月笑道:“虽非开封人,但在开封有故交,每年总要去个一两回,久而久之,也就会了。”
  苏馆长哦了一声,果然痛快收下点心,“说起来,我也有几年没回去了。”
  匣子入手一轻,内有甜香,果然是真点心。
  之前有商人走路子求见自己,也说是送点心,结果打开一看,全是黄金熔铸的!
  他回忆般顿了顿,“倒是常常念着东门大街上吴记的灌汤包子了,那可是出了名的老字号,滋味儿极好,不知你去吃过没有?”
  嗯?明月想了下,老老实实摇头,“恕我去得少了,有好店未曾经历亦未可知,不过也是那条街上,我倒吃过黄记灌汤包子,也是极好的老字号,东家极有心胸,为人又厚道。”
  苏馆长的笑容便真诚几分,连连点头,“是了是了,就是他家,瞧我,远离故土,年纪大了,记性也不好了。”
  自进门后就一直低头吃茶的卞慈听到这里,忍不住抬头瞅了他一眼:这老狐狸!
  明月回过味儿来,哈!
  这老爷子真是老奸巨猾,饶是卞慈亲自跟来了,竟也如此警惕,方才是故意套自己的话呢。
  苏馆长多大年纪?见过的各样手段多着呢!
  试图用“同乡”之类的手段套近乎的,能绕万麟馆一圈!
  一番明里暗里的试探过后,苏馆长才算放下戒心,笑呵呵起身去洗手,“无悲在本地同龄的朋友不多,愿意来看我的就更少喽!”
  无悲是卞慈的字。
  卞慈无奈道:“瞧您说的,只怕扰了您的正事。”
  他虽同为科举出身,却很瞧不上半吊子文人们的满口仁义道德、之乎者也,确实来得不多。
  苏馆长兴致勃勃招呼人来分点心。
  明月下意识望向卞慈:“?”
  真吃啊?!
  卞慈含笑点头,朝门口方向抬抬下巴。
  老爷子是个喜欢分享的人,自己觉得好的,也爱拉着旁人一起尝试。
  而且他都这么大年纪了,甜点吃多了不好,跟着一起吃都算帮忙了。
  明月顺着望去,就见几个小厮端着清水和手巾进来,便把心一横,也如卞慈那般撩袖子洗手。
  苏馆长果如卞慈说的那般不拘小节,没等他们擦干手就先尝了一块,“嗯?味儿很好,这是哪一家的?”
  白豆沙莲花酥,不管是样子还是味道,都有些熟悉。
  在哪儿尝过来着?
  明月道:“不瞒您说,是我一个朋友家的厨子做的。”
  朋友?
  对面的卞慈刚叉起一块点心,听了这话心头一动,哪个朋友?
  一听这话,苏馆长便没有继续追问,专心吃点心。
  三人还真就安安静静吃了好一会儿点心。
  吃到后面,苏老爷子才想起来,哦,童家!
  自己刚来那两年曾四处会友,曾去童家拜访过,当时招待的点心就是这个味儿,很不错。
  奈何那位老友为人有些迂腐,他去了两次,发现大家许多政见相左,常有相对之处,便渐渐断了往来。
  他可不认为姓童的会性情大变,屈尊降贵地同一个女商做朋友,倒是端午节龙舟会时,瞧见那老货带着孙子四处走动。
  嘶,那姓童的小子倒是跟这个女娃娃年纪相仿。
  嘿嘿,苏馆长突然在心里乐了下,往卞慈脸上看了眼。
  还行,挺耐看。
  觉察到他视线的卞慈抬头,“?”
  第109章
  三人吃完点心,又喝了一壶清茶解腻,这才开始说正事。
  苏院长对明月道:“你的来意,无悲已事先说明了,不过此事涉及公使钱,并非我一人说了算。”
  “您的难处我都懂,今日能见一面已心满意足,并不敢叫您为难。我虽为商贾,没读过书,可也知道好歹,能有今日多赖朝廷恩典,也盼着能有个机会回报一二。”明月起身行礼,“常言道,t不当家不知当家的难处,您便如这书院的当家人,书院上下学子近千,每年开销便不是个小数目,若能从哪上头省一笔,来日也好支应……”
  这话说得妥帖。
  杭州虽富裕,可开销也大,城内外、上下大小乡镇数十个,下辖民口数十万,一草一木,哪样不要银子?
  虽说朝廷重视读书,奈何僧多粥少,万麟馆也得精打细算。
  见她言之有物,苏馆长也欢喜。
  他颇喜欢卞慈这位小友,难得开口,也愿意行个方便,可若对方烂泥扶不上墙……彼此都尴尬。
  “杭州布料商人众多,万麟馆的衣裳供奉都是两年一换,不过若实在物美价廉,连供两轮也是有的。两轮之后,需停一轮再行参与。”苏馆长细细说给她听,“一年四季,春秋两季算一拨,每人一套,年初刚换,这个不必再提;夏日潮湿多雨,容易出汗,所以是两件,今年倒是刚满第二年,不过如今尚未立秋,冬装还没做呢,下一轮夏衫,怎么也得来年开春再对外募集。”
  这些之前卞慈并不知道,此时听得也很认真。
  两轮后停一轮,想必也如各要害衙门不准长期连任一般,是为了防止各处勾连,以权谋私。
  明月的心脏怦怦直跳,“那冬装?”
  苏馆长呷了口茶水,“冬装有一件夹棉的襕衫,一件同色斗篷,倒是刚满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