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商 第161节
作者:少地瓜      更新:2025-10-20 17:25      字数:4046
  第123章
  为防勾结舞弊,乡试监考官们会在开考前一日提前进场,考生们则于第一场当日凌晨,经t过层层盘查、核实后入场。
  乡试进行的地方叫贡院,设在杭州城内,然江南学风浓厚,杭州府考生众多,也有家贫住在城外的,需要半夜就动身。当日城门会在子时开启,专供考生通行,余者不得过。
  杭州府商业繁华,多有店铺、摊位彻夜经营,但进场当日夜间一律停业,考场封闭之前,城中各处不得经商,百姓可以悄悄打开门窗看热闹,但不得大声喧哗,违者获罪。
  明月要去送考,便让莲笙提前订了贡院附近的客栈。
  考生进场前要根据籍贯集合,由当地所属官员清点人数、核实身份,会在贡院仪门前等很久,那家客栈有好几个房间,推窗就能看见。
  贡院等闲不开启,位置还有点偏,这家客栈平时一间房也不过二三百钱,乡试期间却因紧挨着贡院而猛涨到一两!令许多家境普通的学子望而却步。
  听说朝廷一直很想扼制这种不正之风,奈何随着考生一起涌入的还有大量商贩、媒婆、送考的家眷、仆从等等,导致房源紧缺,房价自然水涨船高。
  考生入场前会先后几次放炮,震耳欲聋,确保可以传到城内外的每个角落。这一夜,哪怕不下场的普通人也别想睡。
  睡不着,所以跟明月一样看热闹的人有很多,自半夜起,客栈上下便悉悉索索忙活开了。
  有粗心大意的书生楼上楼下跑了好几趟,不是忘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与他同行的考生没忍住,趁他第三次跑上楼时,低低骂了几句。
  明月推窗时,附近的无数窗子里同样安静地探出无数好奇的脑袋。
  地面上灯火通明,是官府在道路两侧燃起的火把,照出一个个或紧张忐忑,或游刃有余的身影。
  家境富裕,或是住得远的,大多坐马车,不过距离贡院还有一个路口时就被要求下来步行,怕堵了路。
  明月是三更前后开始等的,直等到四更时分,眼睛都花了,仍不见童琪英的人影。
  “东家!”另一扇窗边的苏小郎突然很小声地喊了一句,“来了!”
  明月立刻打起精神望去。
  果然是童琪英。
  乡试要在考场内住三天,所以除了文房四宝之外,还需考生自备许多生活用品。多有穷困之地,号舍漏雨,铺盖是潮的霉的,饭菜是馊的臭的,考生进场犹如搬家,而杭州富庶,时常维护贡院,被褥、饭菜、炭火也是好的,考生们就很轻松。
  童琪英虽出身富贵,吃穿讲究,但这几日也不得不将就,只背了一只方方正正的竹笥,放着用惯的笔墨并几样丸药和擦脸的手巾等物。
  他生得俊秀,今日为应付搜身核验,穿得亦简单清爽,明月冷眼瞧着,倒很有几分话本中斯文书生的稿子。
  斯文书生,明月突然想起许多平时看过的话本,书生赶路,大多会遇到妖怪,或许在童老头儿看来,自己就是斜地里蹿出来祸乱其孙心智的女妖精吧。
  这么想着,明月不禁低笑出声。
  也不知是被听见了还是怎样,快到楼下的童琪英似有所感,不经意地抬起头,正对上灯火照耀下明月含笑的眼。
  他停下了脚步,先是一怔,没什么表情的脸上迅速泛起混杂着错愕、惊讶、快乐的光。
  这是他许多次幻想,却不敢宣之于口的场景。
  明月伏在三楼窗口,笑眯眯冲他挥了挥手。
  一定要中啊!
  童琪英也跟着笑起来。
  其实他不太确定与祖父抗争之后的人生会不会比家族安排好的既定之路好,但……他非常确定自己喜欢这份不经意间闯进来的鲜活和蓬勃。
  仿佛在茫茫水面上漂泊已久的孤舟,突然开始有了锚点。
  连日来的些微紧张烟消云散,童琪英缓缓吐了口去,也朝她挥挥手,然后步履坚定地迈向贡院。
  那里,有我的未来。
  明月只在首日送了一次,之后便再也没有出现。
  散场时,童琪英明知不可能,却还是忍不住往那个窗子看了几眼。
  “少爷?”前来迎接的随从跟着看,什么都没有。
  “无事。”童琪英笑笑,“走吧。”
  考完后精疲力竭,家里派了人来接,耳目众多,她那样心细,定然一早便想到了。
  杭州贡院的号舍称得上干净整洁,但难免潮湿,两块木板临时搭建的“小床”也是又硬又窄,硌得人浑身疼。
  童琪英对此早有预料,所以拿到卷子后就趁着精力和体力充沛,疯狂作答,然后夜夜睁眼到天亮,甚至因为翻身差点掉到地上……
  回去的路上,童琪英还在想,她这会儿在忙什么呢?
  明月在忙很多。
  她遇到难缠的对手了。
  去见曹官娄旭的外室之前,明月先找张六郎打听,希望得到更多有用的讯息。
  张六郎琢磨半日,“嘶,不瞒您说,戏子与人做外室算顶顶好的前程了,这么干的可不少……”
  杭州的大人物又多,一时间,还真不知道您说的哪一位。
  明月补充道:“今年十九,跟着娄旭的那个,娄旭是本地府衙的曹官,专管地方上下各样吃穿供应。”
  “哦,她啊!”张六郎一拍巴掌,记起来了,“花名红莺的那个是不是?她喜欢什么?喜欢金银珠宝!还在唱戏的时候便很嫌贫爱富,捡贵的送准没错儿!”
  明月乐了,“这个行当还有不嫌贫爱富的?”
  又不是话本子,见了个清秀的穷书生就走不动道,巴巴儿山盟海誓起来。
  再说了,若果然是穷书生,穷成那样儿一事无成还来花钱看戏的,能有什么好鸟!
  张六郎风情万种地嗔她一眼,“江老板,瞧您说的,含沙射影了不是?”
  明月被他这一眼看得浑身发毛,恨不得从凳子上跳起来,“收了收了!”
  别跟我来这套!
  苏小郎在后面重重地咳嗽了一声,怒目而视。
  姓卞的是官儿,能帮着东家挣钱;姓童的出身名门,也还不赖;你有什么,年纪吗?
  张六郎面前坐直溜了,笑道:“戏子么,下九流的营生,嫌贫爱富自是应该,可没几个跟红莺似的写在脸上,这不合规矩。”
  若当了戏子,就必须得红,怎么才能红?四面八方的客人捧红的!
  进得门来,都是客,甭管有钱没钱,人家叫一声好就算对得起这场戏,你就不该甩脸子。
  可红莺不一样,她是真甩脸子,当初没少得罪人,惹得班主四处赔礼道歉。若非她红,班主早打一顿扔到荒郊野岭喂狼了。
  可偏偏呢,总有些贱坯子吃这一套!
  “如今给人家做了外室,也算有了靠山,”张六郎掸了掸依旧很鲜亮的前襟,冷笑道,“听说行事越发猖狂……”
  明月已经开始头疼了。
  张六郎梨园出身,如今又做着四处收拢买卖的活儿,从他嘴里很难听到什么不中听的。
  可对这位红莺,却破了例,足可见其多么招人恨。
  啧,不好应付。
  八月初十,明月携重礼登门拜访。
  原以为今儿见不着人,没想到,东西递进去没一会儿,就有个胖墩墩的婆子来请她进去。
  按照娄旭的品级,可以买三进的宅院,但毕竟是养外室,不好太过招摇,故而红莺住的仍是两进,大小跟明月租给芳星一家的半边差不多。
  临近中秋,院内金桂匝地,靠墙还摆着许多怒放的菊花,其中更有两本名种,可见红莺受宠并非虚言。
  明月进去时,就见右手边的会客之处靠窗坐着一位年轻的美人儿,通体绫罗,梳着时兴的发髻,戴着明晃晃的金钗,描着细细的眉儿,涂着红红的嘴儿,正摆弄她送进来的几匹霞染,腕间一只沉甸甸的粗重金镯也跟着晃动。
  只一眼,明月便将此人的性格摸了个大概:卞慈和张六郎确实没说错。
  黄金之色沉重,但凡讲究些的人家都会选在寒冬冷冽之时佩戴,眼下更适合玉石、珍珠之流。娄旭绝不可能买不起,但红莺偏偏还这样戴,配着花纹繁复的衣裳,整个人就显出一种密不透风的沉闷。
  由此可见,红莺此人极其张扬、自负,甚至可能有几分不为外部舆论所动的偏执。
  明月心中暗自打鼓,棘手了。
  果然,她的预感很快成真。
  听见她进来,红莺懒洋洋掀起眼帘,也不叫坐,也不问来路,上来就是一句,“霞染?多少年的老料子了,说吧,求什么?”
  -----------------------
  作者有话说:今天努力二更哈!
  第124章
  世t上有很多事物都不能简单地以新、老相论,便如黄金美玉,绝不会因为年份久远而有损其价值。
  由皇室中人一手带起,又由皇帝亲口发布禁令的霞染,本非寻常,虽已不如当炙手可热,但仍是百姓间各处送礼的上等首选。莫说眼下只过了三两年,哪怕再过几年、十几年,都可在丝绸行当内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红莺口出此言,要么是肤浅狂放到了极致,要么就是存心刁难。
  自己心血被人如此贬低,明月心中颇感不快,但上门求人,自然低人一头,也不好发作,便面上堆笑地说:“初次登门,不知太太喜欢什么,只往市面上捡了好的一股脑送来,却不曾想太太眼光独到,竟是我短见了,还望太太原谅则个,改日另寻好的再送来。”
  红莺虽是戏子出身,心气儿却极高,如今当了外室仍觉不足,这会儿听明月张口闭口叫太太,自被戳到痒处,不觉心神舒畅,咯咯笑了几声。
  “真不愧是买卖人,你倒很会说话。说吧,想找我们家老爷办什么事儿?”
  不绕弯子也有不绕弯子的好处,明月便道:“太太真是个爽快人,实不相瞒,我是个丝绸商人,有心同官府做买卖,听说府上的老爷管着这一档子事,提前过来问候一二,也求个指点。”
  “我猜就是这样,”红莺嗤笑道,“你们这些人呐,无事不登三宝殿,用人了朝前,不用人朝后。”
  说到这里,她上上下下打量着明月,眼神轻慢,当下捻起一截霞染,“你能摸过来,必已得了指点的,这料子是你买的呢?还是自家做的?”
  “太太好眼力,”明月见缝插针的奉承道,“正是鄙店拙作,曾有幸得了京中贵人赏识,品质上乘,必然不会误了朝廷的差事。”
  红莺却仿佛听了什么笑话一般嗤笑出声,“朝廷差事与我有什么相干?”
  这……真是可以轻轻松松说出口的话么?明月竟无言以对,只是陪笑。
  红莺懒散散的撑着下巴歪在炕桌边上,坐也没个坐相,斜眼儿觑她,忽问:“你这买卖能挣不少银子吧?”
  “太太实在抬举了,”明月谨慎道,“四处人手繁杂,又要上下打点,到手也剩不下几个钱,糊口罢了。”
  红莺置若罔闻,随手抓过那个盛着金镯子的匣子打开,先掂掂分量,觉得有些坠手,这才拿起来对光看,漫不经心道:“真真儿的好笑,你们在外头赚了大钱,却拿着点儿鸡零狗碎的糊弄我。”
  平心而论,作为第一回登门,明月送的这些礼已不算少了:抛开极品霞染、流霞染不算,另有一整套的黄金头面,折算成银子也有个几百两,红莺现在住着的院子都能买一座。
  难不成初次上门就给你搬一座金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