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商 第177节
作者:
少地瓜 更新:2025-10-20 17:25 字数:3913
说话间,已麻利的用小剪子挑开线头,顺着针脚用力一扯,外层磨损的布片便“嗤啦啦”拽下,露出里面未经风雨更深一层的新鲜面料来。
早有丫头捧了余料来,卢珍比照着旧的剪下一块,对光穿针,低头飞针走线,不一会儿就补好了。
庞磬在一侧瞧着,只觉妻子安静缝补的样子美极了,心下十分安定。
不多时,饭菜上桌,卢珍抬头见他直勾勾瞧着自己,不禁莞尔,“傻呆着做什么,快来吃饭!”
桌上摆了几样家常小菜,却是一盘鲜鱼,一碗油焖笋、一钵炒时蔬,两样小腌菜,另有一盆米粥、两笼包子。
只夫妻两个,这些足够了。
夫妻俩相视而笑,又低低说了几句暖烘烘的话,对坐着吃了。
待洗漱完毕,这才去床边坐下细细打算。
“赶明儿就往老大那边捎个信儿,就说他多了个妹妹,过几天老二也回来,也得同他们说说,到时候别失了礼数,叫人看笑话。”庞磬说。
“这个不用你嘱咐,我早想着了。”卢珍正梳头,对着铜镜想了想,“认亲嘛,是喜事一桩,既然要办,就大大方方敞开了办,把咱们两边相熟的亲朋好友都请了来做个见证,借他们的口传出风去,省得来日有人说闲话。”
正说着,余光瞥见铜镜里照出身后桌上的地契,卢珍又笑,“这回是咱们占便宜,日后可不能亏待了人家。”
世人常说官商有别,但那是较平级而言。
殊不知,财可通鬼神!
只要一个人足够有钱、手眼通天,等闲官员亦要退避三舍。
偶尔庞磬回来,也常说起巡逻一带的住户,卢珍早知道明月是个年轻有为的商人,一力买下几万t两的园子,平时做着恁大的买卖,往来的非富即贵,真论及亲疏远近,哪里轮得到自家这么个芝麻绿豆大点的小官!
可偏偏投了脾气,这不是缘分是什么?
次日卢珍果然亲自写信,先托人连带几件新衣裳送去给在外的长子,又打发人去城里捎信,叫正在进学的次子抽空带媳妇回来趟。
接到信的庞猛不敢耽搁,次日才下学便匆匆带着妻子和儿子家来。
卢珍见孙儿生得虎头虎脑,便知儿媳妇用心了,十分夸赞,又叫他们坐下说话,将这几日的事情娓娓道来。
她知道两个儿子都没什么心眼儿,便提前同庞磬商议统一口风,只说原本两家长辈确实是亲戚来着,奈何当年因故走散了,断了往来,不曾想机缘巧合之下论长辈,已经又续上了。
庞猛眨巴眨巴眼,一拍大腿,憨憨笑道:“果然是好事,这么说来,我有妹子了!”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他媳妇也是个憨的,跟着笑,“妹子这几年一定受苦了,怎不接来家里住?”
卢珍:“……咳,她如今做了一番事业……”
今时今日,接了人来咱家住才算受苦呢!
小两口齐齐哦了声,马上就不追究了。
反正爹娘都认了,还能有错儿?
卢珍又嘱咐说:“过几日家里摆席,你们都回来,虽说她是个爽朗的姑娘,但头回见面,也不好失了礼数。”
庞猛便毛遂自荐道:“妹子没来过咱家,不如我一早去接了她来,又便宜又亲近,走一路就混熟了。”
“有你爹呢,你着什么急!”卢珍瞪他一眼,“就你这着三不着两的样子,还接人呢!”
庞猛被骂了也不恼,嘿嘿直乐,“可惜大哥他们一时见不到。”
“一家子骨肉,早晚能见,急什么。”卢珍逗弄着小孙子,头也不抬道。
被热议中的“失散的亲戚”正像模像样地拨弄琴弦,跟对面的春枝说,要给她加担子。
琴这种多弦的乐器极好,哪怕不会演奏,随手拨弄几下也不会太难听。
“加担子?”正低头临字帖的春枝一怔,“什么担子?”
明月笑道:“如今莲笙渐渐练出来,日常迎来送往、年节时候的各家走动也都熟了,可以接过去,你这样的人才却每月只负责往固县送货、接款,太暴殄天物了些!”
说得春枝也笑了,“前儿我还教导莲笙呢,才偷懒几天就给你抓着。不过,眼下我能做什么呢?”
明园有莲笙看着,酒楼有香兰管着,染坊那边是七娘,包的两座山是高大娘……
“染坊附近的地皮文书下来了,马上就可以着手盖房子。”明月道,“之前我说要建织坊的事你忘了?”
春枝恍然大悟,“哦,自然没忘,不过这不是还没建嘛!”
所以我也不算偷懒嘛!
“别人家的大管事忙着篡权,你们倒好,一个个的,叫苦连天。”明月笑骂道,“能者多劳,有我看着,你就别想偷懒。”
看看扬州卖染料的,都自立门户了!
说得春枝也笑了,“我哪有那个本事!”
自立门户多熬人呐!
两人笑了一回,明月也觉得拨弄琴弦弄得指头疼,便推到一边,拿出纸笔来同春枝划算。
“那边地皮极大,日后有的施展,不过第一批织工么,约么在三百人左右。”
“三百人的织坊,”春枝不由心惊,“放眼整个杭州城,也不算小了!”
江南织坊遍地,但大多是只有几架织机的小作坊,多的也不过如当初的徐掌柜家那般,有十几、几十架,过百的亦寥寥无几,更别提三百架!
“是啊,大也有大的烦恼。”明月缓缓吐了口气,“眼下高大娘就管着伙房和两座山,来日这些人的衣食也要落在她身上,自然分/身乏术。况且账目、人员之流,本也不是她的长项。
至于七娘,朱杏是个不管事的,染坊那边现下也有四十几号人,她一个人又管人,又盘账,又要把控出入货,已是极致。若猛然再加三百人,如何使得?”
只怕立刻就要抱着她哭。
春枝苦了脸,“三四百人,再加我一个也不成啊!”
“哎,哪里就要你们事事亲力亲为!”明月失笑,“之前我问过七娘,也冷眼打量过,颇有几个机灵的,到时候你们总抓总管,下面分成几组往细处管。至于新织坊,三百号人呢,总能有几个带头的……对了,还是一个人管一样的好,回头你管人,七娘管货和账目,我尽量每个月都去一次,镇镇场子,也就没什么疏漏了。”
七娘的好处就是细致、较真,习惯精打细算,又因寻常人家出身,其实并不大擅长管人;
而春枝在讲究吃穿的马家长大,其实有点大手大脚,最擅长不计成本安排人事,叫她管开销出入并不合适。
如此安排,正好各取所长、各补所短,又能各自专注,不必分神。
第138章
明月仍找之前两度乔迁时的那位风水先生帮忙相看日子。
两次按日子乔迁后,事业都更上一层楼,总觉得此人很旺她。
对方捻着山羊须掐算半日,“既是认亲,合着两边属相,九月并没有好日子,最早便是十月初九,再就是十月十六。”
“那就十月初九吧!”还有大半个月,足够两边准备了,明月当即拍板定下,“届时也请您移步,过去吃杯喜酒!”
精通风水之人多六亲缘浅,这位先生亦早年丧父丧母,一生无二无女,十分清苦,倒也爱凑热闹,答应得很爽快。
离开时,苏小郎还说呢,“瞧着越发仙风道骨了,怕不是真有些道行。”
就是买卖总是不大好的样子。
“难得也不贪慕虚荣、大肆敛财,”明月敬佩道,“之前我还说想赠他一处新屋子,他竟不肯受,只说已收了问金,过分贪心会惹得祖师爷怪罪……”
自那之后,明月愈加敬重,逢年过节也派人送些朴素的衣裳和米粮来,那老先生倒不拒绝。
“这几个月我读书,有一句【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想来便是如此了。”明月颇有感触道。
天下之大,多有藏龙卧虎之辈,当真怠慢不得。
这位老先生临水而居,住在城中僻静处,今日明月一行自东南水门坐船来的,出来就能看见莲笙爹在岸边候着。
“东家,直接回吗?”难得进城一次,他就想给女儿捎爱吃的芝麻糖饼,又恐明月随时出来用船,故而不敢离开,只花了几个铜板的跑腿儿钱,叫了个街面上的小子买回来。
明月想了想,“先去孤山食肆看看吧。”
苏小郎闻言瞧了她一眼,没出声。
姓童的该不会真变心了吧?
乡试放榜已过十日,竟一点消息也无。纵然他自己不得空,还不能叫身边的人送只言片语出来么?
在水门排队等候出城时,莲笙爹犹豫再三,将特意多买的那包芝麻糖饼递上来,局促道:“也不知道您爱不爱吃,莲笙,莲笙说年轻姑娘们都爱这个,您别嫌弃……”
托明月的福,他们一家四口都过上了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千万般的想报答,却无从下手。
眼见明月日日忙碌,想来没空琢磨这些街头小吃,莲笙爹不免有点近乎胆大妄为的心疼:她比自家闺女也没大多少呢!
明月一怔,见他粗糙的手都在微微发抖,旋即笑起来,主动上前接过,“多谢费心,正想往嘴巴里放点什么。”
油纸包刚一打开,浓郁的芝麻香混着麦芽糖的香扑鼻而来,“好香!”
见她不嫌弃,莲笙爹高兴得脸都红了,亮了,局促去了些,话也多起来,“就,就是吃个香,那伙计说放时候久了就不酥脆了。”
用芝麻混着麦芽糖浆压出来的鸡蛋大小的薄片,并不比指甲盖厚多少。明月就着船上的清水桶洗了手,拿起一片来吃,果然酥脆可口、唇齿生香!
她又分给苏小郎和二碗两片,二人皆赞不绝口。
二碗的眼睛都放光了,还有这种好东西?!回头也买了给娘和夏生尝尝!
苏小郎冲莲笙爹笑,也往他嘴里塞了片,“别光买了旁人吃,你自己也尝尝。”
说曹操,曹操到,一行人有吃有说有笑地去了孤山食肆,明月还没进门呢,就跟正伸头张望的食肆老婆婆对了眼。
老婆婆一见她便欢喜招手,“姑娘,来,快来t呀!有你的信!”
过去几日,她一直跟老头子嘀咕,说这姑娘可怜,那后生可恶云云,不曾想今儿就有书信来了!
老头子还不服气,“万一是诀别呢?”
老婆婆嗤之以鼻,顺手往他身上拍了两把,“你个晦气的老糊涂,若果然心狠,就此去了便是,何必多费唇舌?”
还有什么比悄无声息的离开更决绝的呢?
好厚的一封信!
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明月不禁涌起一点夹杂着急切的好奇,很想知道童琪英到底写了什么。结果一抬眼,就见两位老人家边忙活手中营生,边偷偷往这边瞟一眼,再瞟一眼。
人上了年纪,难免有点闲。
明月:“……”
算了,回去看吧。
她到底没忍到家,上船后就拆开看了。
竟是一份童琪英亲手编撰的七弦琴入门手法,图文并茂,附赠一首极短的简单小调,各处难点都清晰地标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