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商 第189节
作者:少地瓜      更新:2025-10-20 17:25      字数:4241
  第147章
  “以我的身份,最多不过二进的院子,没什么意思。”
  明月摇摇头。
  城内建筑不比城外,都是官府统一领建的,不许随意更改格局,买得再多也是二进。如今的她已经习惯了自家有山有水有树林,进有宽敞大屋,出有亭台楼阁,哪里回得去逼仄之所呢?
  张六郎嘻嘻一笑,“不瞒您说,我既然来了,便是有了筹谋,您可愿拨冗一听?”
  明月一乐,叫人换热茶,“但说无妨。”
  他是精明人,自然不会头脑一热就上门。
  “如今我手头有两套现成院子,都是一条巷子的,地段不错,主人家有意寻一个可靠的买主出手。这样的屋子也只配江老板您这样的人物住,可正如您方才所言,到底是小庙难容大佛。我想着,外头不许乱改,可院子里谁也管不着!不如把那一整条巷子都买下来,彼此之间打通了,也如明园一般关起门来爱怎样营造便怎样营造,做个横着的大二进,另建修建庭院、亭台楼阁、会客马场都使得,任凭谁来查验都不逾制!”张六郎笑道,“那边能起二层小楼呢,这么一来,便不算拘束了。”
  明月听得眼前一亮,这法子倒不错。
  西湖边什么都好,就是太潮了。
  只是据她所知,一条巷子少说有十户,听张六郎的意思,只三两家想卖,那剩下的?
  “嗨,这您放心,我也有主意了。”张六郎来之前就把可能遇到的问题想了一遍,不假思索道,“寻常人家,住在哪里不是住?只要您愿意花点小钱儿,剩下的,我一一替您料理!”
  张六郎的方法非常简单粗暴:
  他手中有不少房源,用这些房源去置换那条巷子里的屋子。
  张六郎事先查过了,那条巷子里没有老宅,也没出过什么名人、显贵,断无扒着不放的道理。只要新居位置不差,补给点钱,应该没多少人会拒绝。
  银子就是世上最可爱的东西,只要银子够多,没有买不来的。
  “那些屋子市价大多约在一千二三百两,一条巷子买下来万来两,跟园子一比,算什么呢?后期营造么,这个丰俭由人,全看江老板您自己,不过我倒颇识得几位营造好手……”张六郎的算盘打得啪啪响,“其实若论住,自然是城里闹中取静来得舒坦,一概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都近在眼前,同各衙门各位大人往来、待客也便宜。什么时候您在城里住烦了腻了,再回明园消遣不迟。”
  这几年明月不敢说日进斗金,也算腰缠万贯,偏偏她穷惯了,累惯了,既不吃喝嫖赌,也不骄奢淫逸,大笔大笔的银子只进不出,浑似貔貅一般。
  既如此,买房置地倒不错。
  不过……她突然冷静下来,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一个问题:
  也许是手头太过宽绰,她开始不大在意银子,以至于有点儿被张六郎牵着走了。
  城内的房舍,本就可有可无,可看张六郎这个架势,俨然已经替她谋划起将来了!
  明月不喜欢旁人替她做主,谁也不行。
  这很不好。
  “那些都是买下来之后的事,”明月垂下眼帘笑了笑,摆摆手,“要不要买还不晓得,先不忙说。”
  张六郎笑容一滞,旋即笑得更殷勤,“对您来说,这点银子还算银子么?九牛一毛罢了,换个自在,值了!”
  明月斜倚在软枕上,闻言似笑非笑道:“你还是不了解我,我这个人啊,穷怕了,抠得很。”
  她曾挨家挨户上门兜售布匹,如今风水轮流转,也有人上门兜售房屋来了。
  可买匹布多少钱,买座房子多少钱?张六郎此行究竟是觉得自己年轻肤浅好糊弄呢,还是熟客,可以随意宰杀?
  张六郎终于意识到问题所在,发热的头脑迅速冷静下来,讪讪道:“挣钱不易,应该的,哈哈,应该的。”
  见明月眼睛都不往自己身上瞥,张六郎难免生出几分黯然:
  果然岁月不饶人,若早几年,只消他一笑,多的是女眷慷t慨解囊……
  眼见明月不作声,空气安静得近乎尴尬,张六郎忙硬着头皮打圆场,“今日过来,也不为别的,想着有日子没见了,怪想您的。再一个,那房子确实好,您之前那样照顾我的生意,如今有了好东西,我自然也头一个想着您。您若不喜欢,我才好再卖给旁人……”
  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奉承中混着六分真,四分假,叫人分辨不清。
  想吗?确实是,但明月觉得比起自己这个人,张六郎大约更想自己兜里的银子。
  可他是生意人呐,就跟自己一样,生意人想银子天经地义!
  明月不是不理解,但很不愿意熟人拿自己当肥猪宰,既想赚钱,又满口为她好……
  见明月还是不说话,张六郎额头上的汗都快下来了。
  明月是他这几年经手过的最慷慨最爽快的客人之一,一旦得罪了,失去的不仅是她,还有可能蔓延到与她同一圈子的其他豪商。
  一想到这种可能,张六郎就恨不得时光倒流。
  他绞尽脑汁想着补救的法子,可思来想去,无计可施,索性一咬牙,坦诚相待,“当然了,您若能照应照应我的买卖……对了,还没出正月呢,要不我给您唱个曲儿?“
  “那倒不必,”明月没有作践人的癖好,赶在张六郎起身亮相之前开口,又示意他放松,“你我相识年岁不久,但都知道彼此什么脾气,也算朋友一场,以后有话不妨直说,在外打拼都不容易,能帮就帮一把,这也没什么。别绕来绕去的,生分了。”
  她照顾别人的生意,那人就得念她的好,记她的情,来日要还的,而不是像今天这样,自己掏银子,反倒要欠别人人情。
  “是,是,”张六郎汗颜道,“是我心急了,瞧这事儿办的!”
  话糙理不糙,提前把话说开了挺好。
  是他得意忘形,觉得明月和气好说话,近来才出了大风头,眼下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说不得就不会拒绝。
  可他偏偏忘了一点,他以前的接触的多是风月场上往来惯了的客人,那类人平生最好面子,只要被架起来,哪怕不喜欢的东西,为了面子也会咬牙忍下来。
  但明月不一样,她是真正自己一点一滴打拼起来的,面子这种东西能当银子使吗?
  且不说张六郎心中作何感想,这件事也给明月提了个醒。
  她不可能每见到一个人就去解释自己的靠山,所以在外面的人看来,她就是个年轻的暴发户,一时撞大运赚了大钱,怀抱重金招摇过市,势必会引来许多比张六郎更坏、更别有用心的恶棍。
  日后她要更加警惕,绝不能被别人三言两语的奉承话带跑偏。
  两人敞开了说话,气氛终于渐渐回暖。
  张六郎连着喝了好几口茶整理心绪,这才听明月在那边慢慢道:“在城内置办宅院,倒也使得,只是你需得先打听清楚了,那些人愿不愿意搬走,有没有不省事的,免得来日我定了主意了,却又听见谁坐地起价。”
  经过方才那一出儿,张六郎还有什么可说的?连连点头,“那是,应该的,应该的。”
  “这是其一,”明月想了下,揉揉眉心,“自己拾掇着实太繁琐了些,我没那么多闲工夫,你额外也帮忙搜罗着,看有没有如明园这般旁人收拾好了的。”
  老实讲,她自认于营造一道并无多少天赋,眼光也没好到哪里去,若叫她从头开始拾掇,保不齐要闹成什么烂摊子。而且改建房屋绝非易事,要想气派好看,没个三两年功夫是不成的,还不如捡现成。
  见她还愿意让自己去做,张六郎喜不自胜,满口应下。
  接下来的一两个月,他果然卯足了干劲去找,几乎将整座杭州城都翻遍了。
  转眼到了春末夏初,张六郎将近几个月的房舍消息整理成册,自觉有了眉目,再次往明园去。
  当下正是泛舟游玩的好时节,船就有些不够用的,张六郎到西湖边时,码头上空荡荡的,都载着客人往湖里去了。
  他只好去旁边的茶馆等候,进门前还特意给了门口的孩童几个铜板,叫他帮自己留心过往船只,“船一来就喊我!”
  茶博士也忙,张六郎才落座,就见邻桌几位有些眼熟,不觉多瞧了几眼。
  对方很快察觉到他的目光,也跟着望过来。
  几息过后,双方都认出彼此,忙拱手寒暄,“呦,张老板!”
  “不敢不敢,我不过混口饭吃,在几位跟前算班门弄斧了!”
  那边几个坐着的正是张六郎当年尚在梨园时的几位主顾,说来巧了,也是做丝绸相关生意的,在本地颇有名气,也曾担过朝廷买卖。
  打头那位往张六郎身上一扫,笑道:“怎么,自己出来游湖?”
  到底是梨园出身,如今虽略有了点年纪,但举手投足仍极有风致。
  张六郎道:“我哪里有几位老板这样惬意,跑买卖来的。”
  “哦?”另一人端着茶杯调侃,“来这边跑买卖,看样子是大买卖,不知是哪家主顾啊?”
  他本是随口一问,张六郎却迟疑了下才含糊道:“哪里就定下来了,单看谁家赏光吧……”
  同行是冤家,这几人虽与江老板素不相识,但江老板今年却是抢了他们的活儿,说出来只怕要糟。
  说话间,一个小孩从门口探进脑袋来,冲张六郎吆喝,“船来了!”
  张六郎如蒙大赦,顾不得茶刚上桌,忙端起来几口饮尽,强忍热气匆匆朝那几人一拱手,歉意道:“对不住,我先行一步,改日再请几位吃茶!”
  说罢,转身离去。
  “哎,别着急走啊!”一人满头雾水,对着他的背影啧道。
  最开始说话那人却盯着张六郎上船,从窗子里看着他往对岸而去,忽冷笑出声,“好啊,这是捡高枝儿了!”
  那个方向的主顾,还能有谁!
  第148章
  “姐夫,什么高枝儿?”同伴好奇道。
  说话那人冷冷道:“住在西湖对岸那一带的不过几家,童家、赵家且瞧不上张六郎,至于红枫庄、碧波园,有自己的人,也轮不上他……”
  他早就听说明园是张六郎一手操办的,如今看来,果然不假。
  他那妻弟对此事有些呆,听得云里雾里,兀自发问,被同桌第三人从下面踹了一脚方嘟囔着闭嘴。
  “唐当家,”第三人笑着收回腿,“敞开大门做生意,这也是没奈何的事。”
  姓江的婆娘找上门要买园子,张六郎还能不卖?
  唐当家斜觑着他,凉丝丝道,“高盛,莫在我跟前弄鬼儿,摆出这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给谁看?去岁就给人夺了买卖的是哪个?”
  说话时,几位游客也进来等船,原本想坐在他们邻桌,结果屁股还没挨着凳子面儿呢,隐隐听他语气不对,对视一眼,麻溜儿站起来换地方了。
  一番阴阳怪气说得高盛笑容尽褪,眉宇低沉,再开口时也带了几分烦躁,“那你说,怎么办?”
  早年他同姓唐的妻弟要好,后来因对方姐姐的亲事结识了姓唐的,因都在丝绸行当,这几年便时常扎堆做买卖。一人力孤,三人势大,能不能抵得上诸葛孔明暂且不提,但过去几年中,他们三人确实垄断了本地官方丝绸交易的七成江山。
  可谁能想到呢,春风得意之时,突然斜地里杀出个江明月!
  明月去万麟馆之前,那边学子们的衣裳原本是高盛做来着,按不成文的规矩,至少还能有一年。
  万麟馆的买卖统共几百两的赚头,不值一提,可一是丢不起这个人,二则对方果然借这股东风,立刻又从唐当家手中将铁板钉钉的“官员丝绸”买卖夺了去……
  一时间,三人成了好大的笑话!
  唐当家的妻弟冯欢随手往嘴里丢了一枚点心,边咀嚼边吊儿郎当道:“还能怎么办?软的不行来硬的!”
  想毁掉一个人很容易,只要对症下药,没有不得手的,类似的事情他做的多了,这些年不都这么过来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