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作者:
寻光小筑 更新:2025-10-31 18:13 字数:3155
蔡云
子连忙上前道:“那先生再与我们辩一轮?我们还有其他议题呢。”
田文剑也道:“是啊。这回,莫先生可不能作壁上观。”
莫霞章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事。
他挑了挑眉,轻巧道:“分明是你们不愿意带我玩,什么时候成为的过错了?”
他语气活泼,言语更是有趣。此话一出,众学生都笑出了声。
文薰便和霞章留在见风亭里,和学生们辩了一轮又一轮。
一开始还是霞章站在文薰身边,后来时间长了,学生们与先生们亲近了,以洛巧仪和蔡云子为首的女学生们便都聚在了文薰身边,把霞章挤出了老远。
直到郭滔来找。
“你这泼猴,不是说要带着朗女士去见蔡先生吗?怎么在这里玩上了。”
蔡云子第一个出声帮忙说话:“与我们玩耍如何不行?郭先生今日事忙,有我们帮忙待客,那才叫正好。”
莫霞章居然也赞同,“是啊,我们和学生们在一处,可快活了。”
郭滔听他们一人一句,直叹:“我懒得与你们绕舌。”他拉着莫霞章,又向文薰招呼:“弟妹,快走吧,那边等着呢。”
文薰不好拒绝郭滔,刚好这一轮的辩论又已经结束,便向学生们告辞。
他们一走,其他学生们顿时叽叽喳喳地把辩论社的几位成员围了起来。
“郭先生怎么喊朗先生弟妹?”
学生们未必是金陵人,暑假又都去往各地采风,虽说有些事登了报纸,却不能够做到全然了解。
蔡云子叹道:“因为朗先生就是莫先生的新婚妻子啊。”
“啊?”洛巧仪张大了嘴,和一干女学生面面相觑。
她们刚才特意把莫先生和朗先生隔开,本来就是见他们有些亲近,觉得不好,所以特意为之。
谁成想……
大家不由得咋舌,讨论起来。
“我确实听说莫先生结婚的事,可报纸上不都说他的结婚对象是什么裹小脚的童养媳嘛。”
“想是你没看全,我看的那张报纸,莫先生可是指名道姓地嘲讽人家编者被裹脚布裹了脑子,还不如人家旧社会的妇女呢。”
“莫先生的言辞犀利,我今日却未领教。”
“大概咱们是学生,却不是他的学生,他不好骂。”
“这种天才着实可恨。”
“我看朗女士也是天才,22岁的文学硕士,得学多少知识……她不会脑子都比我们多一块吧?”
“金陵大学也可恨,这么优秀的先生,也不引进一下。”
“你心思歹毒,怎么好叫人家新婚夫妻劳燕分飞?”
“这么一说金陵大学更可恨,把莫先生也挖过来多好。”
“敬谢不敏了,我是不想跟他们这等年轻才俊在一处,这种强烈对比尤其显得我蠢笨。”
“欸,明明是妻子,莫先生刚才怎么也不多介绍一句?”
这个问题,在把朗文薰引荐给《文化青年》杂志主编蔡学名先生之后,退出来的郭滔也这么问莫霞章了。
“为什么不多介绍一句,让蔡先生知道朗女士是你妻子。”
“蔡先生本就知道,何必多言?”莫霞章负手前行,目光中满是自豪,“再者,她不用是谁的妻子,她就是她。”
这个时代虽然要求进步,虽然可以允许女人读书,但在社会道德这个大方向来说,公众对女人仍旧是压迫多过于解放的。
若是女人们没有接受新知识走向开化那一步,按照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规矩”守着男人和家庭生活,自然感受不到痛苦——但那不是说明她不痛苦,而是被麻痹。
如今,知识与社会在更新换代,习俗与人心却仍旧落后。在这样一个时代生活的女人,要一点点的丢掉自己的清醒,走向蒙蔽……其中的惨无人道,莫霞章不敢想。
所以,他既然做了人家的丈夫,便有责任支持她,为她抗住一些本来就不需要她去面对的东西。
蔡学名先生穿青色长衫,四十五岁的年纪,戴着棱形眼镜,和气又专业。他亦是文坛中的进步派,也跟孟海白有过不少的交流。与文薰初谈,便以孟先生的文学作品为话题,对她颇为照顾。
他更博学,对此时国内的时局有更深刻的了解,便更明白国民最需要的教育何为。
“我们之前推行白话文,最基本的用意是想将文学变得简单,从而让更多国民拥有接触知识,受到开化的机会。最近又有几位先生提出简化汉字,这个计划已经在筹备中了……”
文薰与他简言几语,受益匪浅。
交流间,她更知道了原来刚才的蔡云子同学是他的女儿。
如此一来,方才蔡同学的热情与欣赏的注视便有所解释了。
蔡学名和文薰讨论的话题以文学居多,说到兴处,还给她提供了杂志社的地址,邀请她得空之时前去参观。
话说了没多久,又有人过来——正是一位穿着浅紫色旗袍,留着短发的女士。
第31章 杞人忧天
靠近了,蔡学名介绍道:“这是金陵大学物理系的教师,林伟兰林女士。”
又请人坐下,询问:“可是有事?”
“是有事,不过不是找您,是来找朗女士的。”林伟兰朝文薰伸出手,亲热地拉着她和她坐在一起,“你们结婚时我刚好离了金陵,便只托家里人送了一份礼物。我可是耳闻你许久了,一直盼着与你相见,不知道你愿不愿意交我这个朋友?”
文薰也笑着回:“有朋来,不亦乐乎。我怎会拒绝?”
林伟兰的丈夫彭兴朝也在金陵大学任教,正是铁路专业的jiao员。她加入后,几个人的话题又变成了关于国内大学教育。文薰在这方面仍算新手,便心虚地听着,只当做学习。
中午吃了饭,下午先生们又与学生们讲课。这种讲课氛围十分自由,不仅学生们会举手提问,旁听的先生们也会打断,并进行深究。
令文薰稀奇的是,莫霞章在报纸上对罗友群多有奚落,这位朴公有时回嘴也没个荤素。二人本是斗得面红耳赤的关系,不想这种关系落了地,他们给人的感觉却还好。
罗友群讲课时,莫霞章连连点头;莫霞章讲课时,罗友群更是带头鼓掌。
文薰又细想,觉得这大概是他二人互相对对方的为人看不顺眼,却对双方的学识十分认同的缘故。
若是莫罗二人的差异在此处,那么莫霞章和董协礼老先生便属于是为人看得上,学识看不上了。轮到董协礼讲课时,这位老先生在台上毫不客气地将方才莫先生教授的内容推翻,并批评其为:“乳臭小儿,天真得可怕。不说振兴中华,往前生20年都没办法光宗耀祖。”
坐在下方的莫霞章却不甘示弱,将话回得更加难听:“前清老佛爷进地宫的时候怎么没把您老一块儿埋进去?能给旧社会的皇族殉葬,想必早光宗耀祖了!”
竟是将老先生直指为沽名钓誉之辈!
学生们也是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居然起哄给他鼓掌。
若换个人站在台上,此刻怕是已经无地自容了。偏偏董协礼能站得住,想来,跟往年他在文章中自嘲自己“脸皮厚”有关。
其实董协礼只是爱遵循旧社会的一些道德,并不是真正的思想陈旧。他认为古文化中有一些还是很精华的——莫霞章也抱有这样的观点。可惜二人对“精华”的定义不同,故生矛盾。
别看讲课时闹成这样,等结束了,董协礼还能对莫霞章笑得眉不见眼,莫霞章也恢复恭敬,甚至伸手相扶,与他坐在一块儿。
这大约便是如今国内文坛的自由风气了——我承认你的优点,也唾弃你的缺点。我可以针对的是你看待某种事物的观点,也可以厌恶你在某处的行事作风。
文薰今日来自然不能光看热闹,很快她也被推举上去来了一课。她虽然没有事先准备,可这么多天与巧珍的磨练,
难道是无用功不成?便毫不怯场,信手拈来,对台下提出的问题无一不做合适且正确的讲解,引得学生们呼声连连,其他先生们也多有赞同。
直到星光满天之际,今日的文会才结束,文薰和霞章带着满心的喜悦回了家。
他们慢悠悠地在园子里晃,并不着急回屋。
“今日,夫人算是大放光彩。”
文薰听得他尾音上翘,不自觉也露出笑容,“你很高兴?”
莫霞章的语气是骄傲的,“能与这么优秀的夫人相伴余生,我自然高兴。”
文薰心里熨帖,轻声道:“出门前,妈妈特意嘱咐,让我不要太出风头。”
莫霞章沉吟,做出客观的评价,“我以为,她只是在教你自己以为的做女人的道理,是为了你好,并不是想约束你。”
“是的。”
王妈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她懂得很多生活上的智慧。她见过旧社会,也体验过新生活,她更能够懂得如何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年代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