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作者:
寻光小筑 更新:2025-10-31 18:13 字数:3212
说罢,反手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姓氏。
文薰的英语口音是最正宗的剑桥口音,台下不乏有识货的学生,一将此音入耳便惊喜地睁大了眼睛。要知道,现在这个年岁,若能将英语的腔调学个十成足,在英语地区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一时大家都忍不住鼓掌,哪怕是为了这位新老师的口音。
文薰朝着学生们点了点头,觉得自己的首课算是由此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几乎是刚这么想,台下就有人举手,“密斯朗。”
文薰对照着位置低头看了一下花名册,发现这位同学竟然就是蔡云子提到过的“蒲昌京”。
来者不善,可她如自己所言,并不惧怕,而是抬手,示意他起身发言。
蒲昌京比起在座的其他学子看着要老成些,黑色中山装式的校服穿在他身上,颇有一丝不苟的味道。然而他起立之后开口说话,却显得有些吊儿郎当,“请问您没有英文名字吗?”
他的英语也十分标准。
文薰抬了抬眉,也不在意他的态度,“你觉得英文名字很重要吗?”
蒲昌京笑道:“我在香江大学、广府大学,还有咱们金陵大学其他英文老师的课堂上,都经历过由老师带头,了解各位同学英文名字的趣味活动。我想,我们既然用全英文上课,自然需要一个英文名。”
文薰在他说话时点头,等他说完,接了一句,“可我们是中国人,不会因为说了英文,就变成英国人。”
此话一出,台下顿时传来悉悉索索的讨论声。
蒲昌京脸色微变,他虽然没有纠缠文薰十分明显的“爱国”问题,可也没有这么容易就此放弃,“我听说密斯朗也是从英国留学而来,您在英国期间,难道就没有给自己取英文名字吗?还是说,您觉得我们这群学生不配知道您的英文名字。”
“自然没有这个道理。”文薰说完,又反手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英文名,“我在英国时,我的朋友们都叫我温妮,但是我不建议大家这样叫我,我也认为我的课堂上不需要英文名。”
蒲昌京疑惑,“为什么?”
当他提出这个问题,蔡云子偷偷一笑。
她小声对身边的女同学道:“蒲公英开始丢失节奏了。”
女同学小心打量着二人,说:“一直听你炫耀这位朗先生口才很好,今天我倒要听听怎么个好法。”
蔡云子自豪道:“且听着吧,不会让你失望的。”
文薰撑着讲台,转而询问其他学生:“大家觉得我们需要英文名的原因是什么?”
傅全才第一个举手捧场,“自然是方便外国人称呼我们。”
文薰对他感激一笑,又看向别处,“还有呢?”
这回有一个陌生的戴着眼镜的同学举手道:“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别人知道他是中国人,用一个英文名,能让外国人把他当成更高级的日本人。”
他话语中带有嘲讽,文薰也十分认同,但她仍旧额外指出,“我很赞同你的话,除了日本人更高级那句。”
台下传出善意的笑声。
如今的年岁,国内的进步分子虽说仍旧主张学习日本,可关于日本的狼子野心,也是被大部分国人了解到的。
文薰小幅度走动,来到讲台的一侧,用平缓的语调,清晰的发言,保证在场的每一位都能听清楚,“大家也学了这么久的英文,应该对英文的发音体系有过研究。英语的来历也不需要我细讲,我相信诸位也都清楚。无论是英语还是法语,在我这里其实都没有中文来得先进。”
蒲昌京一哼,“朗女士此言未免有些……”众多英语词汇在他脑中翻滚,到最后他没有找到合适的词语,便用回了中文:“标新立异。”
这种中英结合的方式,令部分学生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蒲昌京颇不自在,却依旧站立,像是在捍卫什么。
文薰并没有趁着那些笑声做什么,而是等安静后继续看着他道:“是吗?我听说推行白话文时,提倡白话文运动的那几位学者也同坚持文言的学者有过辩论,今日咱们不如也来辩上一辩。”
她的肢体语言极为放松,展示出来的,便是百分百的自信。
“我想请一位同学上台,将英语的十二个月份单词默写出来。”
有一位女生举手。
“我想再请一位同学,写出法语的十二个月份。”
有一位男生举手。
“金陵大学真是人才济济,”文薰夸了一句,又道:“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再请一位同学,来写出日语中的十二个月份。”
蔡云子立马将胳膊伸得高高的。
于是文薰便伸手请她上台。
等三位同学依次写完回到座位后,文薰曲起手指敲了敲黑板,成功吸引整个教室的目光。
“现在,我们不妨来回忆一下中文月份的书写。”
她认真地,一笔一划地写下:“中文的一月是一月,二月是二月,三月是三月……”
到此为止。
她耸了耸肩,“以此类推,我想,接下来的不用我多说。”
她走到了英语和法语中间,郑重道:“不用去记额外的词组,也不用去记词性的阴性与阳性。从文字的进化,从文化普及,从文化推行的角度,大家觉得哪种语言更方便,更先进,更文明?”
她又跨了一步,来到蔡云子写的日文月份旁,“我特意取出日文的例子,是因为日文是受到中文影响最大的语言,所以我们能够从其身上看到相似的便捷性。”
文薰自然又不会让别人找到自己话里的漏洞,额外补充,“当然,也会有人说,日文中的月份,并不是只有数字化的表现形式,但是这一点和中文又多么相似?古汉语里的十二个月份,不也有各种雅称,别称。”
她的话,引得一些学生思考。
文薰趁此机会继续道:“纵观世界语言的历史,只有中国的文字在不停地进化。从甲骨上的象形文字到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每一笔每一画的进化都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而英语,法语,只有不停出现的新的词组。所以我想,如果我今天在这里断定一句,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文字,没有哪一个学者能找到更有力的理由去反驳。”
不知道是不是情绪使然,文薰胸中突然燃烧起了一股爱国热情,这使得她在几句话中湿润了双眼。
看着台下这群已经安静下来的学生,她稍作静默,镇定之后才继续道:
“回到我们刚才的论点,我之所以觉得在我们的课堂上不需要英语名字,是因为大家都是能够发得出卷舌音,翘舌音的中国人,不是需要特别照顾,所以改掉自己名字的外国人。”
这是她一直想说的:“用自己独一无二,且被父母家庭寄予了更多含义的名
字不好吗?对比之下,所谓的杰克,露西,听来都变得普通了。”
没有人再提出意见,也没有人再反驳。
文薰于是看着仍旧站立的蒲昌京道:“我的课堂,自有我的规矩。蒲先生,对于我的回答,您还满意吗?我们能开始上课了吗?”
蒲昌京低头,不语,却老老实实地坐下了。
傅全才眼见她胜利,美滋滋地主动请缨上台来帮她擦黑板。
文薰由此有空翻开了讲台上的教案,“我们这个学期以阅读文学类作品为主,要求购买的书目都已提前通知。为了测验大家的水平,今天想和诸君欣赏的便是雪莱的诗《西风颂》,请按照目录索引……”
可以说,这堂课是文薰教学生涯的一个好的开头。之后下午的第一节课,第二节课,面对一年级的新生和三年级的老生,文薰的课也上得游刃有余。
她带着一年级的学生们读《简爱》,带着三年级的学生们读《少年维特之烦恼》。她的课程内容准备充分,讲解有趣,口语流利,腔调优美,阅历丰富,从里而外体现出的气质和水平让人怀疑她到底是否是一位新老师。
到了晚上,她在上午二年级那堂课上的发言又经学生们口口相传,被传播了出去。
第45章 霞章的一天
莫霞章正式回到临安大学,第一件事是去拜访校长郑鸿基先生。
“你这次也是遭了无妄之灾,是我们连累了你。”郑鸿基看着精神奕奕的后生,脸上满是愧疚。
莫霞章却能笑得出来,“先生若是真想补偿,等下个月文薰的译本上了,烦请您多费些推荐。”
郑鸿基失笑,“倒不用你卖乖。孟海白早就把那篇译本寄来给我看过,朗女士功底扎实,我本就打算帮忙运作一二的。”
莫霞章微微低头,对从权威人士口中吐露的关于文薰的夸奖,与有荣焉。
郑鸿基一时却有些误会,“可有打击到你?”
“什么?”
“咱们做教育的,到底不是那无根的浮木,难免会为权势所累。”
校长是真心关怀,莫霞章便也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才慎重回答道:“古人常道,民不与官斗。为权为势者,依靠着枪械与大多数人的武力,仗势欺人,似乎已是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