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作者:
寻光小筑 更新:2025-10-31 18:14 字数:3092
巧珍眼里却仍是害怕。
文薰便躬身,用手握住了她的脸颊,“巧珍,你信不信我?”
巧珍忙不迭答道:“信,我信小姐。”
文薰用很有力量的语气说:“那么,你要记得,是我告诉你的,我觉得巧珍是一个聪明得不得了的姑娘,她能做得好丫头,也能做得好学生。”
巧珍又要哭了,“那小姐,你还要我吗?”
文薰笑了,“你去念了书,等你进步了,就不会把我当成小姐了。”
巧珍哽咽着喊道:“不,我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
文薰说:“不是要你忘恩负义,是你会学会什么叫真正的平等,什么又叫做自尊。那个时候,你大可以和敬贤一样叫我姐姐呀。巧珍,你难道不想让我做你的姐姐吗?”
巧珍回答不出来,她的眼睛已经被眼泪模糊住了。
“至于霞章,你可以叫哥哥。”
她呜咽着说:“我想叫姐夫——”
文薰和霞章一起整齐地笑了一声:“好啊,只要你想,叫什么都可以。”
“真的可以吗?”
“真的,我不骗你。”
巧珍一直能猜到小姐或许又让她读书的想法。
可她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
也真的会来。
她想,她会永远记住这一天。
因为这天之后,巧珍变回了那个有名有姓的“刘巧珍”。
文薰不仅把自己以前留在黄家的课本送了一箱子给巧珍,还有留在柜子里的好几套衣服。
她细心地把那些衣服叠好放进箱子里,“你先看着穿,明儿上午,我再带你去裁缝铺买几身新的。”
她还会给巧珍留些钱,到时候,她想去剪头发,还是买书本作业,都可以做主。
孟老师日常要去大学授课,其实巧珍去了孟家,更多的是跟师娘学习。
文薰告诉她:“师娘姓潘,名慧中,她的父亲曾经教过霞章,细数起来咱们还算一家人。她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同姓的兄弟里,包括这回译者协会的会长潘经纶先生、学者潘绍源先生,都是一族。她原先也是学校里的老师,只是近几年年纪大了,身体虚弱,不好劳累,才留在家中料理家事。”
师娘一人孤单,现在巧珍去了,有个年轻的姑娘在身边,也算是有个排遣。
锦姝认为穷人都是懒惰愚蠢,巧珍却不会一味地认为有文化的人都是好人。她11岁的时候便经历了人生变故,来来回回,若不是遇上了朗太太要人,她会被卖到哪里去是显而易见的。
穷苦人家的孩子,离了故土,离了亲人,还有哪几条路可以走?
所以,哪怕当时在人牙子手里她每天都挨打,她也会在夜深人静时感谢自己的幸运。
至少她还完完整整的活着。
她只是没想到,在她17岁这年,她的人生会迎来一个她想都不敢想的走向。
她的小姐,那位第一回见面就教她什么叫自尊独立的小姐,现在真的要放开手,把她送去读书了。这是真的吗?她不是在做梦吗?
巧珍不是不知道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可这世上有几个穷人能读得起书?每年寒暑假,敬贤小姐来家中玩耍时,看着同龄的她自信光芒,她难道不羡慕吗?那是她做梦都想过上那样的生活。
梦和现实到底
是不一样的。
巧珍一直记得王妈说的话:“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老实本分才得平安。”
闲聊时,王妈说过自己以前的事。她说,如果不是她本分,得了朗太太喜欢,她说不定就被婆家抓回去嫁给谁了。那又是一轮折磨,又会是一场死去活来。
王妈说,穷人要知道感恩,要知道自己的身份。她千叮呤万嘱咐,让她离家里的少爷们远些。
“朗家是正经人家,没有让丫头当姨太太的规矩。你再想想,现在是新社会了,少爷们又读过书,哪怕在你这儿被绊住,等上了大学,遇见更美丽大方,家室更好的姑娘,那你到时候能怎么办?”
很多话,最开始的巧珍不懂,但她一直记得。
记到现在,记到对小姐的频频引导表现怯懦。
她知道她对不起小姐,她会让小姐失望,可是能怎么办?她只是想做一个本分的下人。
但是今天,她好像可以不用做下人了。
她伟大的,宽和的小姐并未放弃她。
星期六的一大早,文薰便领着巧珍去了孟家。
老师和师娘都很欢迎这个丫头的到来,他们的热情与笑容让巧珍略微安心。
她现在的状态距离离巢的小鸟就差那么一步了。
文薰说,今天巧珍就住在孟老师家,先习惯一晚,第二天她在跟着她回金陵收拾东西。
她考虑周到,想到在莫家的铺盖中,可能会留有什么对巧珍重要的东西。
那或许是连王妈都不方便触碰的。
她尊重她的人格,所以她会带她回去,让她自己收拾。
文薰也不怕巧珍跑掉,她相信她不会跑掉。
这个女孩子需要的,分明是一个可以让她安全停留的港湾。她经历了太多,她太缺乏安全感。
可是这个世界最靠不住的便是人。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她希望巧珍在读好书后,能够成长为一个靠自己的人。
所以,她会把每一件事她可能担心的事都仔细地分析给她听。
“你住在孟老师家,逢年过节,我还会和霞章来上门拜访,我们会有很多机会见面。哦,如果是像我们这回来开会,也能相见。”
“如果你想我了,可以给我写信。如果你觉得用本名不方便,可以只留个姓氏,或者挂潘老师的名。再不行,你也给自己取个英文名。
“实在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你可以去黄家找舅舅。”
“不。”巧珍不知道有什么顾虑,第一反应是拒绝。
文薰虽然对她的态度表示讶异,但也没有多问,便灵活地给她另出了一个主意:“那就去找霞章。他在临安,离这儿近,哪怕坐火车来,也只要3个钟头。”
巧珍这才点头。
孩子离了家,才知道家是什么。巧珍如今也才深刻感受到,文薰和霞章是把她当成真正的家人。
把事情都交代好,下午,文薰又和霞章去医馆问诊。
中医神奇,听医师分析得头头是道,文薰也伸出胳膊让他看了一回,得到了若干饮食建议。
星期天一早,霞章送文薰和巧珍坐上了回金陵的火车。
此次一别,无意外的话,再见就得是冬天放寒假了。
相顾无言。这回,二人带着对对方的祝福分开。
回到金陵,兵荒马乱地收拾东西,又被公公婆婆喊过去问了一些关于霞章的情况。好不容易歇下,第二天,文薰又提前出门,送巧珍上了火车。
这丫头忍着没哭,而是用一种坚定的语气告诉她:“姐姐,你放心,我一定会读出个名堂,不会让你白费苦心的。”
文薰反而落下泪来。
她摆手送火车远去,提前感受到了送孩子去念书的母亲心情。
好生神奇,那种又心酸又欣慰又自豪又难过又舍不得的情绪,五味杂陈。
值得记下来,说不定以后写作能用得上。
看霞章那个慢悠悠的劲儿,他们指不定什么时候能生孩子呢。
这便是与君子恋爱的“好处”了。
整理好仪容和精神,文薰转道前往金陵大学,用一种全新的精气神去迎接今天的早会。
她今天穿了一件长袖连衣裙,外配卡其色风衣,还戴了顶帽子。这并不是什么鲜亮的装扮,只是对比他人,略带时髦。
在会议室,钱碧莹见着她还是好一番笑。她小声对吴品芳道:“你瞧她,我就说她是个会打扮的。”
今天钱女士也换上了时装类的秋装。
穿着宝蓝色风衣,戴小圆帽的吴老师道:“你别背后做碎嘴婆,想是人家新婚,得在公婆面前表现稳重呢。”
文薰施施然坐在旁边,望着这两个“碎嘴婆”,“原来我还算新媳妇吗?”
吴品芳居然认真思考了一回这个问题,“才两个多月,当然算。等过了年,你大约就旧了。”
文薰摸了摸盘起来的发尾,好生哀哉,“唉呀,原来我还要被你们取笑这么久。”
钱碧莹道:“不,可能也就这么一回了。”
文薰奇怪地问:“怎么,你突然学会顾人面皮了?”
钱碧莹答:“那是因为我发现你是个厚脸皮,根本不怕我们打趣你。”
话音刚落,三个拌嘴玩的英文老师们便不约而同笑出了声。
不消半刻,教师组的老师们纷纷到齐。
听罗友群开了大会,又回去在郭滔的组织下开小会。
“咱们这回开会,收获了许多东西。”
郭滔先将会议大致内容说了,同时也提到了北边文学研究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