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 第64节
作者:
十口可可 更新:2025-11-12 03:09 字数:3454
苏晓答题一如既往的稳定、精准。成绩公布,她再次以断层式的优势稳居年级第一。
尤其是数学和理综,再次拿了满分,她的名字几乎成了市一中“稳”的代名词。
连其他班级、其他年级的学生都知道高三有个超级学霸叫苏晓,是状元的有力争夺者。
班主任甚至在班会上开玩笑说:“苏晓同学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持状态,顺便想想去了北大清华选什么专业。
”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看向苏晓的目光充满了敬佩和羡慕。
王圆圆和孙悦抱着苏晓的胳膊欢呼,比她自己还高兴
。张薇这次主动走过来,真诚地说了一句:“苏晓,恭喜你,你真的太厉害了。”
苏晓也微笑着回了句:“谢谢,你也很棒。”
青春的竞争有时激烈,但更多的是在共同奋斗中产生的理解和欣赏。
天气越来越冷,年关将近。李春兰和苏建国开始准备过年的事情,毕竟是在江市最后一个新年了。
店里的事情,几乎百分之九十都交给了李夏莲。
腊月里,一场寒流过后,江市落了第一场薄雪。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饭,热气腾腾的饭菜烘得玻璃窗上起了一层白雾。
苏建国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夏莲,店里你现在也完全上手了,做得比我们想的还好。
我和春兰商量了一下,过了年,店里就正式交给你了,我跟你姐也会去帮帮忙,但是店里就是你说了算了。”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确切的时间,李夏莲心里还是咯噔一下,涌起浓浓的不舍。
但她立刻压下情绪,用力点头:“姐,姐夫,你们放心,我一定不辜负你们,把生意做好,活出样子来,把小雨照顾好!”
她顿了顿,无比认真地看着姐姐姐夫:“租金和转让费,我必须给。你们已经帮我太多了,这店是你们的心血,我不能白要。
这笔钱,我现在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但我一定按月慢慢还给你们,你们必须收下!”
李春兰刚想说什么,苏建国在桌下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开口道:“行,就按你说的办。一家人,明算账,心里踏实。这事不急,你慢慢来。”
李春兰明白了丈夫的意思,这是让妹妹心里没有负担,也更能挺直腰杆。
她于是也不再反对,只是红着眼圈给妹妹夹了一筷子菜:“好,都好,慢慢来不着急,你才刚吧钱我们的钱还了。
估计身上也没有很多,生活费得留,店里还要留一点流动资金。”
小雨抬起头,眨巴着大眼睛:“妈妈,大姨和姨夫以后去了北京,我们想他们了可以去看他们。”
李夏莲摸摸女儿的头,“小雨说的对,想他们了我们就去北京看他们。”
“嗯!”小雨用力点头,“我以后也要考到北京去上学,跟姐姐一起。”
苏晓也给小雨夹了菜,笑着说:“好,小雨努力学习,以后也考到北京去上学,到时候又可以跟姐姐住一起了。”
窗外寒意正浓,屋内却温暖如春。未来的路已然清晰,分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第109章 。
年味尚未完全散去,高三下学期的紧张气氛便如同开闸的洪水,瞬间淹没了苏家的生活。
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变得触目惊心,每一天的翻过都带着无声的轰鸣。
他和李春兰彻底将“苏记”的经营权移交给了李夏莲。
他们不再是店主,而是变成了“顾问”和“临时帮工”。
每天清晨,李春兰还是会习惯性地早早醒来,但她不再急匆匆赶往店里,而是钻进厨房,开始琢磨苏晓的早餐。
苏建国则成了专职的“后勤部长”和“护卫”。
他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本《高考营养食谱》,研究得不亦乐乎。
核桃芝麻糊、红枣小米粥、鱼肉馄饨、牛奶蒸蛋……每天变着花样,务必保证苏晓早餐吃得又好又营养。
“晓晓,多吃点这个,补脑!”苏建国看着女儿喝下最后一口浓香的豆浆,眼里是满满的欣慰。
苏晓心里明白父母的紧张,她咽下口中的食物,点点头:“爸,妈,你们也吃,不用光顾着我。”
“我们没事,我们没事,你吃好就行。”李春兰连忙摆手。
白天,夫妻俩尽量不去打扰苏晓。家里静悄悄的,走路踮着脚,说话压低声,连电视机也彻底成了摆设。
李春兰收拾完家务,就坐在客厅里安静地织毛衣,时不时侧耳听听苏晓房间里的动静。
苏建国则忙着研究下一顿的食谱,或者出门采购最新鲜的食材。
晚上九点半,苏建国会准时出现在市一中门口,裹紧大衣,在寒风中等着接苏晓下晚自习。
看到女儿和同学们涌出校门,他立刻迎上去,接过沉甸甸的书包,接着就是一句,“累不累?饿不饿?你妈在家煮了宵夜。”
回到家,李春兰必定端上一碗热腾腾的汤羹或面条。
看着苏晓吃完,她又会催促:“快去洗漱休息,别熬太晚。”
苏晓不是没有察觉父母过度的小心翼翼。有一次,她晚上出来倒水,看见父亲正戴着眼镜在客厅看菜谱,母亲则在轻手轻脚地给她刷洗明天要穿的运动鞋。
她鼻尖一酸,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默默退回房间。
她知道,此刻任何宽慰的话都显得苍白,唯有最终那个结果,才能真正安抚父母焦灼的心。
于是,她将所有的感动和压力,都转化为更深的投入,埋首于无边的题海之中。
她的书桌上,试卷和参考书堆得像小山一样。笔芯消耗得飞快,错题本越来越厚。
她不再满足于做对,而是追求更快、更准、更简洁的解题思路。她的世界仿佛只剩下知识点、题型和倒计时。
与此同时,李夏莲也完全进入了“店主”的角色。
她又招聘了新店员赵姐作为后厨主力,自己则主要负责调馅、掌控品质和前台经营。
谨记姐姐的教诲,对老主顾们的喜好了如指掌,对食材采购精打细算。
店铺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生意甚至比李春兰经营时还要红火几分。
她偶尔会在下午不那么忙的时候,带着些刚出炉的、苏晓爱吃的点心送到姐姐家。
店里忙她也不久留,放下东西,简单问问苏晓的情况,叮嘱几句“别太累”就离开。
她深知此刻姐姐一家的重心全在高考上,自己能做的最好的支持,就是经营好店铺。
小雨也很懂事,知道晓晓姐姐在准备很重要的考试,周末李夏莲忙的时候把她送到姐姐家。
小雨就乖乖在客厅看书写作业,不打扰姐姐学习。
最后一次全市模拟考在一种近乎凝重的氛围中到来。
这次考试被看作是高考前最权威的预演,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极其重视。
考场里,只听见笔尖划过试卷的沙沙声。苏晓凝神静气,审题、计算、作答,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心无旁骛。每一次落笔都坚定而自信。
成绩公布那天,整个高三年级都屏住了呼吸。
当苏晓的名字后面跟着那个惊人的数字——720分时,班里都得沸腾了。
“720!我的天!这成绩!”
“学神就是学神,不容质疑啊!”
“理综又是满分!数学148!语文140!英语142!
“人和人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啊?”王圆圆捧着脸羡慕。
“我要是能考720,我们家路过的流浪狗我爸都得通知到位了。”
“别说流浪狗了,恨不得租个喇叭在小区循环播放三天。”孙悦附和道。
苏晓笑着回应他们,“这只是模拟考,没那么夸张,最终还是要看高考最后分数。”
“希望模拟考给我带来考运,高考也能向720冲刺,到时候我爸才是小区的流浪狗都要摆一桌。”
“哈哈哈哈哈…”孙悦三人听苏晓这么一说,都笑了起来。
“那就祝我们高考都有考神保佑,超常发挥,等到大学北京见!”
几个小姑娘互相打气了一番,沉下心来继续奋战,现在多做一题,高考就多一分希望。
下了晚自习,苏建国依然在学校门口接他,刚到家李春兰就端着夜宵出来。
“快来快来,学习消耗大,妈今天给你煮的小馄饨,是你最爱的泡泡馄饨。
“谢谢妈妈,正好学了一晚上肚子有点饿。”苏晓赶紧去洗手。
“对了爸妈,我们模拟考成绩下来了。”
“昂!考得怎么样?不要有压力,爸妈相信你肯定能行。”
“720分,还行吧,就是不知道高考能不能保持这个分数。”
“多少?她妈你听见多少分没?”苏建国不敢相信。
“720分,你闺女的实力你不知道啊?”李春兰虽然心里开心,但是嘴上还要吐槽苏建国。
“我信,我信,七百多分我能不信吗!”苏建国已经想好在哪办升学宴了。
听着爸妈你一句我一句,“爸,妈,别太激动,这只是模拟考,最后高考才是关键。”
“对对对,高考最关键,不能松懈。”苏建国连忙点头,但脸上的笑意怎么也收不住,“但我闺女这实力,没问题!绝对没问题!”
夜里,苏晓房间的灯依然亮到很晚,她在整理这次模拟考中的失误和可以优化的环节。
重新调整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计划。墙上的倒计时牌,只剩下最后几十天。
第110章 高中即将结束
最后的几十天,像是在沙漏中加速滑落的细沙,快得让人心慌,又慢得让人煎熬。
墙上的倒计时从两位数变成一位数,最终,定格在了“1”。
高考前夜,苏家弥漫着一种刻意营造的平静,但空气里紧绷的弦,每个人都感觉得到。